艾利芳
摘要:目的 采用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結局以及舒適度的影響效果探究。方法 按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將我院56例腦卒中患者進行分組:分別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急診護理方法)與研究組(實施優化急診護理路徑),每組患者28例。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結局狀況以及舒適度狀況進行分析。結果 研究組的臨床結局及舒適度狀況均優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腦卒中患者中采用優化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結局,提高患者舒適度。
關鍵詞:優化急診護理路徑;腦卒中;臨床結局;舒適度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3-0139-02
腦卒中是由血管受堵或血管破裂導致腦部損傷造成的,其臨床表現為神志不清、猝然昏倒、頭痛昏厥、神經功能障礙等,嚴重可致死[1]。腦卒中疾病的發病率較高,且危害性大,其病情發展迅速,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威脅,因此,需要給予患者準確、及時、有效的護理來改善其預后結局[2-3]。當前,我院對28例腦卒中患者實施優化急診護理路徑進行護理,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院接受護理的腦卒中患者56例按入院時間的先后順序分組:分別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患者28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0例;年齡49~84歲,平均年齡(65.42±5.47)歲;其中,預檢評級中Ⅰ級患者有7例,Ⅱ級患者有16例,Ⅲ級患者有5例。研究組中,男19例,女9例;年齡50~84歲,平均年齡(65.69±5.52)歲;其中,預檢評級中Ⅰ級患者有8例,Ⅱ級患者有15例,Ⅲ級患者有5例。采用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腦卒中患者的一般資料,發現P>0.05,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較。
1.2方法
采用常規急診護理方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護理(如生命體征監測、止痛等對癥治療、常規吸氧護理)。實施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對研究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2.1強化護理操作能力 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理論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護理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水平;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告知護理人員優化急診護理路徑的相關知識以及護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避免護理人員操作失誤造成醫療事故;組織專家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和操作能力進行考核,對剛入院的護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明確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和崗位職責,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感。
1.2.2制定急診護理流程 選拔優秀的護理人員組成相關的急診護理小組,整理和分析過往醫院急救中的腦卒中病例資料,比較觀察患者的護理需求以及病情狀況,進而總結制定出護理路徑,要求在收治患者于急診科后的40 min內,對患者做好病情診斷、評估工作以及相關的護理急救工作。
1.2.3實施優化急診路徑 護理人員接到電話的5 min內做好接診前的充分急救準備,并隨時與家屬和醫生保持聯系,有效開展院前急救工作,救護車到達患者現場后,馬上給予患者面罩吸氧,轉運時動作需輕緩,抵達急診科之后,立即開啟綠色通道,先進行檢查、用藥、搶救,后再辦理相關手續;搶救過程中,先密切觀察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生命體征狀況,并于15 min內做出評估,根據患者病情狀況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供氧等,同時協助主治醫師進行血液化驗和心電圖監護等,遵循醫囑認真做好術前護理準備,包括麻醉、留置導尿管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結局狀況以及舒適度狀況。舒適度狀況采用Kolcaba的舒適狀況量表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精神狀態、生理狀況以及環境狀況[4]。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計量資料以(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若P<0.05,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結局狀況
對照組患者中,待手術時間為(48.46±4.46)分,治療時間為(35.48±5.69)分,48 h死亡患者有6例(21.43%);研究組患者中,待手術時間為(27.21±6.36)分,治療時間為(22.15±7.57)分,48 h死亡患者有1例(3.57%)。比較分析后,研究組的臨床結局狀況優于對照組,且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比較兩組患者的舒適度狀況
經護理,研究組的舒適度狀況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腦卒中患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該病已成為中老年人死亡的一大重要因素[5]。由于腦卒中的病情較為特殊,發病時間較短且十分嚴重,因此,需要盡快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提高搶救成功率[6]。優化急診護理路徑是一種科學性、標準化、多方面合作的救護模式,它強調流程標準化、救護時間快速,以盡快給予患者對癥干預,進而延緩患者病情的發展,減輕其病痛,使患者盡快康復[7-8]。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具有高效、及時的特點,它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及時做調整,優先選擇最合適患者需要的措施,進而為搶救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9-10]。本文研究中,對腦卒中患者實施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干預組的臨床結局狀況優于對照組,且舒適度狀況也優于對照組(P<0.05)。可見,在腦卒中患者急救中,采用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可以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后的預后結局,進而更好的促進患者的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優化急診護理路徑不僅可以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結局,還可提高舒適度,適合推廣。
參考文獻:
[1]樊秀枝.淺談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255-256.
[2]陳淑艷.整體護理對腦卒中后吞咽困難患者的康復作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1(32):150-153.
[3]陸海英.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腦卒中患者治療的影響[J].現代實用醫學,2016,1(28):124-126.
[4]劉小燕.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腦卒中患者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2(01):33,36.
[5]高帆.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22(19):139-140.
[6]張曉紅,張震東.探討急診護理路徑在搶救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28(16):281-282.
[7]李蘇靜,支勇權,來錦云.優化急診護理路徑對腦卒中患者臨床結局及舒適度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3(02):41-43.
[8]李云婷.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3(19):131-132.
[9]杜偉.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在急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9(07):206-208.
[10]夏蕊,姚倩.腦卒中延續性護理的研究進展[J].現代臨床醫學,2016,4(42):310-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