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華僑職業中專學校 關荔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汽車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市場上對汽車售后服務人員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多,導致各地出現汽修人才供不應求的現象,而目前市場上汽修人才的培養與供給主要來自于各類中職學校,這也使得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而根據用人企業普遍反映,現在的中職畢業生普遍存在專業基礎薄弱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對專業基礎內容掌握不扎實,都是重實操,輕理論,學生工作中更多只會模仿,而不能自主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經常出現只會做不會說的現象,工作中無法準確地向客戶解釋汽車相關故障原因和基本原理,讓很多車主感覺不到企業的專業性,導致企業容易失去一些客戶,產生不必要的損失。由此可見汽車專業基礎知識的培養在中職學校汽修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學體會結合到企業的調查結果,對《汽車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展開分析,找到原因,形成對策,從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目前還是比較傳統化,無法滿足企業對中職生專業基礎技能的要求。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內容沒有反映職業教育的特色。中職學校目前所采用的《汽車機械基礎》教材,以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譚本忠主編的教材為例,其作為中職汽車類專業的一門基礎專業課,《汽車機械基礎》包含了汽車材料;機械制圖、識圖;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軸與軸承;常見機構;機構傳動和液壓傳動等諸多內容。以講授純理論知識為主,既沒有考慮到企業的需求,也沒有考慮職業學生的特點,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很少,針對性不強,導致《汽車機械基礎》課程很難提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中職學生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不感興趣。這點主要在于生源質量低,目前我國教育現狀,大部分家長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參加普通高等教育,輕視職業教育,所以到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大部分都是中考落榜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差,自律性不強,愛實踐,輕理論,對于為什么要學專業基礎課認識不夠。
(3)很多中職學校汽車專業實訓車間與《汽車機械基礎》課程配套實訓設備缺乏,沒有設置專門的實驗室。更多的重視汽車拆裝與電路試驗臺等專業課的車間布置與設備添置,卻忽略了專業基礎課的相應配置,導致學生沒有辦法理論聯系實際,不能直觀地感受到課程知識的實用性。
(1)采取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新穎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新穎的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等形式的教學是目前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將枯燥的理論學習與學生感興趣的手機結合起來,同時配以多媒體、教具、掛圖等傳統教學方法,將零件復雜的件結構通過直觀演示,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多地交流,互動性好;讓教學內容更直觀,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平面四桿機構時,可以用簡單模型演示什么是曲柄搖桿機構,同時結合發動機曲柄連桿機構的工作原理的動畫視頻,不用過多的語言就能讓學生將課本中的專業基礎知識與實際工作中的操作對象結合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盡快了解知識的實際用處,明白專業基礎課程對于實際工作的重要意義。
(2)結合生產實際以及學生特點,進行有選擇的教學。老師不能采用照搬教材的方法進行教學,否則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教學時,建議老師可以根據“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對教學內容進行精選,盡量做到深入淺出,能結合修理廠實際維修案例吸引學生注意力進行教學。對理論性強但實際應用少的內容,不要過分要求學生掌握,對于生產實際中常見的問題一定要求學生掌握,并且要求學生通過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課程結合起來去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可以多講“怎么做”“為什么”“做的標準是什么”,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知,做到專業技能的標準化、實用化。例如,在講述齒輪機構時可以通過汽車機油泵實物或齒輪嚙合模型對齒輪的傳動過程進行演示,進而分析齒輪的工作原理、配合間隙和傳動比等專業知識,可以少講力的計算方面來表達其運動規律。這樣教學對于中職學生來講才真正的更加具有時效性。
(3)在汽車實訓車間配備課程相應實驗室,在教學中加強理實一體化環節,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講授凸輪傳動知識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汽車發動機配氣機構的裝配,并讓他們觀察凸輪工作過程,傳動受力等,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凸輪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總之,隨著我國汽車行業的突飛猛進,給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壓力是巨大的,中職學校想要培養出優秀的汽車修理人才,其教學內容應與社會同步,不應過分重視專業課而忽視了基礎課程的教學,《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對于中職汽修專業類的學生學好專業是至關重要的,一點也不亞于汽車構造等專業課程的學習;其不僅是學習專業課程的一個基本工具,更是一個專業知識思維培養的基礎。所以針對現在中職學生的專業教學,想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除了要采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式、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還應多結合車間實際操作,思考實用、夠用的原則,結合生產一線,安排好各模塊的教學篇幅及理論與實踐的比例關系;盡可能以就業為導向,不斷開拓創新《汽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新一代中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