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慶青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微信輔助教學在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藍慶青 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高速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微信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多,微信輔助教學和移動學習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探討實踐了在程序設計課程中使用微信進行輔助教學,實現了消息推送、自動回復、互動交流、資源分享等教學應用。教學實踐過程和調查結果表明,微信輔助教學方式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后根據學生的反饋建議,提出了完善微信輔助教學模式的下一步工作。
微信 輔助教學 程序設計 移動學習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應用逐漸進入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等領域,將人類的社會生活引入到信息化階段。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不斷的更新換代,性能越來越好,已經和傳統的PC機不相上下,再加上4G移動通信技術的普遍應用,5G移動通信方式也即將推出,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必然會發生重大變化[1]。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背景下,教師應該利用新的技術手段豐富教學方法,及時的幫助、輔導、督促學生的學習。利用全面普及的智能手機,構建教學互動平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應用價值的研究方向。文章將結合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來探討微信輔助教學模式的應用。
微信是騰訊公司開發的一款免費即時通訊應用軟件,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發送文字信息、語音、視頻、圖片。微信公眾平臺是一項針對個人、企業、媒體等提供的自媒體服務,提供了一整套后臺內容管理應用,可以對關注用戶群發消息,設置關鍵字回復,并進行雙向交流。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在學生中的普及率也非常高,絕大部分學生都把微信作為主要的交流工具[2]。學生關注了教師的微信公眾號后,教師就與學生建立了便捷的交流渠道。教師可以將學習材料上傳到公眾平臺的內容管理后臺,配合課堂教學進行群發信息。學生也可以利用關鍵字自動回復功能,自助選擇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會記錄在案,由平臺自動或教師人工進行回復。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可以快捷的將教學通知、教學內容、考試成績等內容及時傳遞到每位學生。學生只要擁有一臺能上網的智能手機,就可以抓住坐車、等人等碎片化的時間,實現隨時隨地移動學習。
《.NET程序設計》作為計算機專業的重要課程,目前課程的內容表現形式較為單一,基本上是理論、知識點結合代碼的方式,并且學習內容較多,課程進度較快,學生有時有一些疑問也因為缺乏及時溝通而沒有得到解決。此外課程資源整合的不夠,有些學生上課前本來想進行課程的預習,卻不知道怎么預習,也不知道重難點在哪里,導致學習的效率不高。如何擴展課堂教學,完善豐富教學的手段和方式,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交流渠道,成了為進一步提升課程教學水平的關鍵問題[3]。
該微信公眾平臺的定位是對課堂教學的輔助和補充,利用微信這個普遍應用的工具完善課程學習方式,實現課程教學相關內容的及時共享,鼓勵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
微信消息的內容設計是平臺的核心。在內容的選取上,并不是將教材的內容原樣照搬至微信,而是對全部課程內容進行了精心設計與再編排。選取重要核心內容,并且要明確這些內容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形式展現才最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具體內容設計的要點有以下幾方面:第一,以生動的案例和拋出問題為切入點,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且以簡潔明了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便于在手機上進行閱讀。增添圖文消息的閱讀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的促進學生獲得知識。內容主體是對關鍵知識點進行講解,將各個知識點制作成文字、圖片等內容。考慮到在移動學習環境下,知識點的學習時間不能過長,內容切忌長篇大論,而是盡可能地以最簡潔的語言將知識點講解清楚。第二,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非常注重練習和實踐,必須通過動手編程實現對知識點的理解。因此,我們設計的微信消息重點引導要求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教師圍繞課程教學大綱,選擇合適的程序案例資源發送給學生。較長的程序代碼不適合直接在正文中發送,教師事先將程序文件上傳至百度云盤,在正文內容中提供下載分享鏈接。除了程序文件,教師還可以利用云盤向學生分享文檔資料、視頻等各種類型的優質資源,作為預習階段和課后提升階段的練習內容,為學生節約上網搜索資料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微信公眾平臺提供了自定義回復功能,教師可以預先設定好自動回復規則。我們為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設置了關鍵詞。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發送關鍵詞就可以收到預先設定好的自動回復消息。如學生在對話框發送“委托”,則平臺自動將講解委托的所有內容都發送給學生。
除了系統自動回復,教師也可以通過消息管理模塊直接對學生的提問進行回復,實現點對點的互動,改變了過去師生交流僅限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局面。通過這一功能,教師可以即時了解到學生的疑問,有助于教師掌握教學的進度,對于普遍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講解。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學生的問題可以得到快速響應,提高了溝通效率,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也可以通過班級或課程微信群實現多人互動、共享資源、共同學習,學生之間相互提高促進。通過多種方式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協作學習,尤其是微信可以直接發送語音信息,提高了溝通效率,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微信消息的部分實例效果如圖所示。
在完成了全部教學資源的整理和制作后,我們選取了15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45名學生作為實踐研究對象。在開課前,我們要求全體學生都必須關注教學公眾號。隨著課程教學的進行,教師同步發送相應的教學消息,以及不定期的發送課程常見問題、通知公告等。我們還建立了“.NET程序設計”微信群,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在微信群上討論,教師及時給予講解,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管理后臺對學生查看教學消息的情況進行統計,以及查閱學生發送的各種問題,隨之靈活調整課堂講授的內容,始終抓住學生最關注的方面,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問。結合微信消息中學生頻繁反饋的問題,教師不定期的將常見問題整理制作成一條消息素材向全體學生推送。同時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訪問次數、活躍程度作為平時評價的依據之一。
在課程學習結束后,我們對參與教改實踐的全體學生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從微信輔助教學、消息內容、互動交流幾個方面考察了學生的滿意度。從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絕大多數學生(93%)對微信輔助教學的整體評價較高,認為微信輔助教學方式有助于知識點的快速理解和掌握。80%的學生對微信消息的內容感到滿意。89%的學生對互動交流的效果感到滿意,大部分學生都表示愿意通過微信平臺和教師進行交流。在調查過程中,學生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建議,如希望增加微視頻教學、在線測試等功能。
文章將微信應用到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當中,并以《.NET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設計了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通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充分利用課下時間進行移動學習,以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輔助和補充。課程實踐結果表明,該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廣泛認可和積極參與,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動力,也讓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根據學生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提出的意見建議,下一步的工作是將課程中比較難理解、比較重要的知識點如多態、委托、多線程制作成微視頻講解,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及時掌握。文章提出的研究思路除了應用于程序設計類課程,也為后續研究微信在各種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參考,對加快教育信息化、倡導終身學習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1]徐小雅.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研究[J]. 新聞研究導刊,2015,6(3):92-93.
[2]朱婷婷,邵陽,趙強.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28(6):620-623.
[3]黃海波.淺談微信移動學習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7:30.
[4]劉洋.基于微信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移動學習微平臺的構建與應用[D].銀川:寧夏大學. 2015.
藍慶青(1982-),女,畬族,浙江麗水人,碩士學歷,講師職稱,研究方向:計算機教育技術、云計算與大數據。
1.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教改基金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jg1625);2.浙江省教育廳2015年度教學改革項目“以加強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為中心的培養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g20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