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
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實施多年,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實踐新教學模式和落實素質教育的平臺。同時,課堂教學也是教師教學工作進步的基石,是激發學生潛能的動力。因此,新課標下的課堂教學給教學工作者更大的研究空間。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來說,在傳統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與新課標相互碰撞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從當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現狀入手,并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進行反思。
關鍵詞:新課程;地理課堂;教學反思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新課程理念正在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各個學科。教學工作者正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中逐漸地解放出來,試圖平衡實際情況和新課改兩個方面來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針對初中地理而言,課堂作為教學工作的組成重要部分,受到了教育界更多的關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通過全新的視角揭示了地理課程的特點和發展方向,其中提出課程目標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來培養學生。然而,由于傳統的應試教育長期制約著教學工作者和學生的思維和行動,因此,在實際的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長時間的實踐才能找到真正適應我國實際教學現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一、目前我國初中地理教學現狀
1.地理學科受到學校、學生和教師的忽視
根據初中教學現狀來看,初一階段的學生由于剛接觸到地理,存在一定的好奇心,但是,到了初二、初三,學生一定程度上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并了解在升學考試中語數外和理化政史的重要程度,學習地理的興趣則容易被沖淡。而且在一些學校,地理課程被隨意安排,地理老師本身也存在地理是副科的心理,因此,學校、教師、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忽視態度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2.“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仍然廣泛存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
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仍然認為通過教師詳細的講解、學生認真的聽講能夠獲得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學生接受情況和新的教學目標。枯燥、單調的課堂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產生消極學習的態度,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欲望,這也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只會讓學生成為應付考試的機器。
3.地理課堂上單一的教學方法制約著課堂教學效果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仍是采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或者地理老師拿著地球儀、地質解析圖等向學生展示,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然而,長期以來,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枯燥的感覺,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單一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學生思考、創新等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未能得到提高。很多教師未將多媒體教學、情境教學等其他教學方法與地理課堂教學相聯系,而單一的教學方法影響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理念提出,地理課程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地理課程標準的制定、教材的編寫、課程實驗到推廣都需要教育界更多的關注。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成為近年來教學工作者研究的又一課題,因此,地理課堂教學需要教學工作者不斷地進行反思。就目前地理課堂教學現狀來看,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新課程理念和專業的教學知識提出幾點意見僅供參考。
二、可供參考的意見
1.重新審視初中地理學科,科學定位地理課堂
由于初中地理課程受到學校、學生、教師的忽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也受到一定的影響。從學科本身來看,初中地理對于擴展學生知識和眼界,培養學生思維、創新等能力和熏陶學生愛國情操等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從學校來看,嚴格要求地理教師的綜合水平,為地理課堂教學提供可靠的條件;從教師來看,要端正教學態度,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地理教學中,為實現新課程理念的目標而努力;從學生來看,要調整學習態度,平等地看待每一門學科,積極地豐富自身的各項知識和能力。因此,無論學校、教師和學生都要重新審視地理學科,科學定位地理課堂,把地理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放在同等位置對待。這樣才能為地理課堂教學提供良好的實施平臺。
2.貫徹新課程理念,堅持落實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原則
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學工作者必須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在地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始終明確自身的主導地位,積極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教師在講授地球四季變化即四季特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課下思考,在課上安排學生進行講解,然后通過教師科學的引導,加上學生間的分組討論和積極發言,讓地理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從而形成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
3.創新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新課標指出要從知識和方法、能力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來綜合培養學生,而單一的教學方法不能全方面地激發學生的各項潛能。因此,教師應不斷實踐,創新教學方法,將多媒體、情境教學等方法應用于課堂,讓課堂“活起來”,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在“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例如,在學習到海南島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海南島的介紹,讓學生初步對海南島有一定的認識,然后通過分組討論的方法分析為什么海南島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和生長的植物有所不同,并進一步分析海南島其他方面的價值。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看新聞或者從周圍了解到的知識進行思考,可能會想到海南島的旅游價值、地理位置優勢、戰略優勢等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全方面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總之,地理課堂教學要努力建立和諧、融洽、平等、友愛的課堂氛圍,并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真正實現學生主體性和自覺性為目的,通過課堂教學行為促使學生的知識和方法、能力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達到最佳狀態,最終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楊明軒.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旬),2012(2).
[2]潘克敏.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