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曉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彼裕Z文教學中要讓語文課“流動”起來,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和實踐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可持續發展。情境創設,已成為新課程標準下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一個好的情境設計,有利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事半功倍。審視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教學情境,不乏有無效的情境設計,如情境形似神離,情境本末倒置,情境脫離實際,情境畫蛇添足。有效的教學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知識技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真正做到刪繁就簡“無效”樹,領異標新“有效”花。
一、創設有效情境 激起情感共鳴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語文知識技能的掌握與形成,更要關注掌握知識技能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有效的教學情境是紐帶,它能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與互補,極大地豐富以至升華“境”與“情”,使知識通過情感這個媒介,更好地被學生接納和內化。例如《明天,我們畢業》教學,課堂一開始,教者就進行了離別校園依依不舍的情感氛圍的設置,首先教者用一番動情的話語將學生拉入了回憶中,接著課件里開始播放學生六年來平常生活的點滴片段,并配上了歌曲《友誼地久天長》,伴隨著淡淡的傷感獨白,很快就將孩子們拉入美好往昔的回憶和離別的愁緒中。在情感的熏陶中,再讓學生去感情誦讀文本,去寫留給母校、老師、同學的臨別贈言。從學生的寫話中,不難發現,此時的學生已得到情感熏陶,寫出的話情真意切,感人肺腑。這里的情境創計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共鳴,正因為有了情感共鳴,才會有鮮活的文字在筆底流淌。
二、營造學習氛圍 點燃興趣智慧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當然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跟任課老師有很大的關系。俗話說“樂其師而信其道”。當他們喜歡上自己的語文教師時,他們就會喜歡上他的語文課,并能主動接受這位老師所傳授的語文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學習知識的動力。學生對他所學的東西一旦有了興趣,就會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這樣的學習才是最有效的。那么學生如何才能樂其師而信其道呢?首先,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在課內外真誠和藹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多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拉近師生間的距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教學活動,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及時提供幫助,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毫無顧忌”的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學習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在教授新課時,常穿插一些游戲,像比賽、表演等,以分散難點,減少坡度,使學生能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知識。在這一活動中,教學聯系到了日常生活,學生有真實的語言環境,使得語文學習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他們能從中得到快樂,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學得輕松。在操練時設計游戲,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這樣的教學設計在課堂教學中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語言情景 激活學生熱情
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如果你身邊的人都說普通話,那你學普通話就會感到輕松、容易,而且進步也很快。如果缺少了這個環境,學習普通話就會感到困難重重,花的時間長而且效果也不明顯。學習語文也是如此。語文是我國的母語,學習語文肯定會缺乏一定的環境,大部分學生學語文僅僅是在課堂上而已,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在課堂上要多創設情景,積極營造學習語文的氛圍。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生活語境。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仿佛真的身臨其境地學習語文。另外,教師還要盡可能地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就使學生直接地、具體地獲得語文知識,給學生增添了無窮的情趣,讓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在語文的環境中學習語文、掌握語文。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成與敗的關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情趣教學,符合小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在情趣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強調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真實情境中學習語文,能使語文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用自己良好的情緒去感染學生,通過組織豐富多彩購課堂活動,利用各種激勵成功的手段,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愿望,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持久而穩定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語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文打好基礎。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要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緊扣教材的特點;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覺、自主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并獲得興趣的學習方法,則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好方法,就可以把學生帶進一個生動活潑的語文世界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