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娟
隨著新一輪課程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經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學生是獨特個性的鮮活生命,他們的世界是一個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歡樂與痛苦,有自己的希望與失望,鼓勵學生有個性的表達,大膽地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運用嶄新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關愛學生,才能涌現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有靈性的精彩語文教學。課堂教學不只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更關注學生人生的發展。面對一個個各具個性的生命體,語言教學應是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這正是新課程對理想的教學狀態的期盼。
一、營造溫馨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有了興趣,事情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樣,低年級的孩子,你要帶領他們去做一件他們既感興趣又比較陌生的事情,“興趣”得先導。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揮教材的優勢,努力挖掘其中包含的情趣,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溫馨的情境,激發其主動獲取知識的愿望。《三袋麥子》是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課始,老師導入:同學們,如果給你一袋麥子,在生活中你們如何處理麥子?文中小豬、小牛、小猴是如何處理的,說說他們都有什么特點?然后引入今天這節課要講的內容,而且一下子拉近了與小動物的距離。這么可愛的動物身上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激起了學生想知道內容的欲望。
二、培養自主意識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即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潛能;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實踐過程,他們是課堂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的作用是隱性的,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在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同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他人合作,與老師交流......如我在教《花瓣飄香》這一課中,當同學們還沉浸在回答完作者情感變化原因的興奮之中時,我又趁機拋出一個問題:現在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后回答作者眼中的小姑娘又是個怎樣的孩子?請用課文中關鍵詞語來體會回答。我剛一說完,同學們,有的在高聲朗讀,有的在竊竊私語,有的在互相討論,有的在邊默讀邊思考......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濃厚。當在我交流反饋時,絕大部分同學都能回答出小姑娘是一個(愛心、善良、孝心)的好孩子。以此促進差生的學習進程,讓全班同學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發展,都能分享收獲學習成果的喜悅。
三、提高積極情趣
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是指望老師的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語文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教師要投入到小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現,提高學生積極性。教師也可以在練習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解決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有利于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感受評價快樂
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是為了“創造適合兒童的教育”,而平常的考試與測驗是為了“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所以,教學評價不等同于考試、測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應特別慎重,不能以分數論英雄,應該考慮到語文人文性特點。一句贊美的話語比苦口婆心的說教和嚴厲地批評和責備更有力量。課堂是孩子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源泉,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當學生完成練習或回答一個問題后,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想一想自己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養成自我檢驗的意識。讓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既是知識的再現,同時又是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省,重新認識和評價形成對自我思想行為的反思意識。當然,學生自我評價后應有反饋,以便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對新知識掌握不好的學生,運用鼓勵性評價語言給他一個客觀公正能激發他積極向上地評價,并在練習中允許他通過努力再次自我評價,讓學生不斷地取得成功,不斷地感受成功的快樂,不斷產生追求新知識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五、巧用媒體資源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切不可忽略了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位。
但教師在設計課件時,首先應明確目的,如何才能把問題用多媒體特有的優勢表達清楚;其次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語文教育重在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語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為語文教育的主導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