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菲
【摘要】“問題鏈”有助于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系,也能使整個教學流程更利于學生去主動思考探究,達到發展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創造性思維的目的,是師生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徑。筆者在中國知網以“問題”“提問”“問題鏈”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整理出近年來“問題鏈”國內研究狀況的資料,旨在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予以幫助。
【關鍵詞】問題鏈;國內;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問題鏈”是指“教師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將要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困惑,將教材知識轉換成為層次鮮明、具有系統性的一連串的教學問題,是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從形式上看,‘問題鏈是一問接一問,一環套一環;從內容上看,它是問問相連,環環緊扣;從目標上看,它是步步深入,由此及彼。”近年來,專家學者對“問題鏈”越來越關注。筆者在中國知網以“問題”“提問”“問題鏈”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整理出近年來“問題鏈”國內理論研究狀況的資料,旨在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予以幫助。
一、對提問作用的研究
在國內,姚安娣認為:“提問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提供學生參與討論、表示意見的機會大;引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和增進自我概念;提問具有組織教材、提示要點、幫助了解與促進記憶的功能;提問引起回饋作用,幫助教師作為改進教學的參考;可以控制教室秩序,形成合適的學習環境。”馮克誠認為:“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引起動機、啟發思維、考察理解程度、激發頓悟作用、形成知識結構、對于理論的評價、檢驗學習目標、給予復習機會、喚起注意重振精神、總結學習經驗。”傅道春將提問的功能分為引起學生動機、幫助學生學習、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評價的功能、發問引起反饋作用、啟發學生思考、管理功能;李如密認為課堂 提問的功能主要有檢查、診斷、評價、激發興趣、促進思考等幾種功能。施良方和崔允漷主張提問有四種作用:(1)誘發學生參與教學;(2)提供線索;(3)提供練習與反饋機會;(4)有助于學生學習結果的遷移。
我國學者的認識主要是從課堂教學活動的不同環節來闡述的,其基本作用主要集中在教師通過提問來促進知識的傳遞和激發學生的思維兩個方面。
二、提問的設計策略
關于問題設計方面的研究,傅道春提出:“提問的原則包括:目標明確、切合學生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考慮學生的思路、變換角度,各類問題要兼顧,運用有序。”呂華雄指出,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的問題:(1)設計關鍵性問題;(2)設計適度性問題;(3)設計矛盾性問題;(4)設計開放性問題;(5)設計根源性問題。該文還論述了優化提問方式,主要有:(1)比喻式提問;(2)比較式提問;(3)層遞式提問;(4)探究式提問;(5)辯證式提問。結合各學科,學者們也提出了對于提問的相關理論。如潘曉認為:“教師在對教材的深入理解與精妙處理的基礎上,可以從課文題目、思維沖突、文章內涵、關鍵詞句以及看似閑筆的語言中設計問題。”
三、對“問題鏈”的研究
近年來,學者在前人對“問題教學”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問題鏈”這一概念。筆者以“問題鏈”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搜索,篇名中含有“問題鏈”的共搜索到76篇,其中期刊71篇(核心期刊1篇),碩博論文5篇。從學科角度來看,理科方面研究“問題鏈”的居多,共44篇,其中數學30篇、物理8篇、生物3篇、化學2篇、地理1篇;文科方面研究“問題鏈”的僅有13篇,其中語文9篇、英語2篇、政治2篇。搜集到的關于“問題鏈”的研究資料,發表時間主要集中在2006年到2013年,這表明“問題鏈”正逐漸被教育界重視。
姚禾在《關于“問題”和“問題鏈”》中提出:“所謂‘問題鏈,不是指一組問題的簡單羅列與堆砌,而是指問題與問題的精心連接與遞進;其建構原則,可以確定為:(1)‘問題鏈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符合前述關于‘問題和‘好問題的特征和標準;(2)在廣度上,必須能覆蓋重要的知識點、基本的題型、常規的解法和技巧;(3)問題與問題的連接具有邏輯性和激發性。”
王后雄在《“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中指出:“問題鏈是教師為了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或經驗,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將要產生或可能產生的困惑,將教材知識轉換成為層次鮮明、具有系統性的一連串的教學問題;是一組有中心、有序列、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問題。教學中的‘問題鏈,對學生學法的形成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是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一種有效控制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策略。”
在《巧用問題鏈導學,提高語文課堂效益》一文中,蔡偉總結出幾種常見的問題鏈導學的方式:(1)集中式提問;(2)啟發式提問;(3)迂回式提問;(4)階梯式提問。
的確,提問是一種教育行為,也是一門藝術,應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如果對提問的研究只關注提問的技巧,那么并不能使所有的課堂都起到明顯的變化。筆者認為,我們在探討初中語文教學“問題鏈”設計的同時,應更深入地走進課堂,對課堂教學進行不斷總結反思,以提出契合初中語文特點和教師教學生活的有效
策略。
參考文獻
[1]鐘啟泉.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馮克誠.中學課堂提問設計與問題教學操作手冊[M].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0.
[3]李萬軍.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J].赤峰教育學院學報,2000(4).
[4]于漪.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淺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6(6).
[5]姚禾.關于“問題”和“問題鏈”[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07(3-4).
[6]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5).
[7]蔡偉.巧用問題鏈導學,提高語文課堂效益[J].閱讀與鑒賞(學術版),2011(4).
[8]潘曉.淺談語文課堂的提問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7).
(編輯:龍賢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