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宋代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及其詞學觀一直被人們研究著,成為宋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焦
點。胡適曾稱李清照為最負文學盛名的女文豪。從她的生平思想作品中可以窺見其詞學觀。本文主要從李清照的詞學作品中探討和研究,對她的詞學觀進行綜述并結合其詞作進行簡要分析,進一步分析她的詞學觀及其創作。
【關鍵詞】李清照;詞學觀;創作;研究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李清照被稱為宋代杰出的女文豪是毫無爭議的。除了胡適對李清照有稱贊之外,鄭正鐸也稱贊李清照為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唐圭璋稱其為名門閨秀一代英豪。可以看出,李清照不僅用卓越的人品、文品折服后人,而且以其鮮明獨特的詞學理論深刻影響著后世詩詞作品的創作及其詞學研究的深入發展。從李清照所著的《詞論》分析其詞學觀,她在文中提出“別是一家”之說,強調了詞與詩的區別,強調的是詞配合詞牌所對應的曲調演唱的重要性。本文借助《詞論》這部著作對她的詞學觀進行簡要分析,并結合她的詞作進一步分析。
一、利用協音律,傾訴愁苦
在《詞論》的開篇,李清照就指出了詞的音樂性。把“樂府”詩的由來講述清楚,并引出詞的音律性,詞是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詩體。利用李八郎“轉喉發聲,歌一曲,眾皆泣下”來引出自己的詞學觀。這一整段表達的詞學觀包括了三個方面:(一)形式上,詞主要是從民間歌謠得來,且具有一定的音樂性;(二)內容上,大部分的詞主要用來發表對某件事的看法,抒發自身的悲傷和愁 苦;(三)效果上、詞大多以情動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結合這三部分來看,李清照所要表達的是可以利用協音律傾訴愁苦,抒發悲情的文學樣式的美學觀點。詞區別于詩,它可以唱出人間悲情,將詞的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就能奏出人間美曲。詞應具備協音律特質,要有韻律美和音樂美的特點。例如她創作的《聲聲慢·尋尋覓覓》,既具備平聲韻的特點,又有壓入聲韻特征。《詞論》說明了四聲在詞創作中非常重要,要細致嚴格,讓詞的歌唱更具音律美。
二、貴文雅,主張創新
貴文雅這一詞學觀可以通過李清照對南唐二主詞的評價總結得出來。從《詞論》的“獨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對李煜的詞作充分的肯定,雖也指出了李煜詞作的不足之處,但也可以看出李清照還是比較偏向貴文雅的詞學觀的。柳永的詞多創新,獨樹一幟,李清照對其稱贊不已。“涵養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柳永敢于“變舊聲作新聲”,革除陳舊的詞作形式、內容的束縛,創造新的曲調。通過李清照的這些表達可以看出,她對于柳永的創新是持肯定態度??偨Y得出李清照的詞學觀:貴文雅,主創新。例如李清照的《醉花陰》中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就用了極其夸張的手法,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把蕭瑟秋風搖曳的菊花與愁云密布面容憔悴的婦人放在一起對比,創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
三、以婉約為本,追求渾然
李清照關于詞的渾然一體、整體完美的詞學觀可以從其對張先、宋祁的詞作評價中得出。她對于這些人的詞作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詞論》中她寫道:“雖時時有妙語,而破碎何足名家。”認為詞作不應該只追求妙語奇句,更應注重詞作整體的完美,只有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語言與意境的融合,做到渾然一體,才能是佳作。而她的婉約詞學觀,更是《詞論》中著墨最多的,也是她的詞作中最常見的。在現存的三百四十多首詞中,婉約風格的詞幾乎占到了三分之一。李清照的婉約詞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李清照崇尚含蓄婉約,她的婉約風格的詞作有《一剪梅》《醉花陰》《武陵春》《聲聲慢》等。這些詞作都具有婉約的特點,修辭婉轉、表現細膩。內容多以兒女之情、離別之情為主。多用含蓄的方法來表現情緒。
四、注重鋪敘情致,崇尚典重故實
李清照提倡的典重是指詞作應該高雅、渾成。要求作詞要“以故為新,以俊為雅”。在眾多的詞人中,雖然她批評蘇軾的詞作“不協音律”,但對其精神實質還是持肯定態度。對于柳永的詞作也給予了肯定,認為柳永是擅長鋪敘的能手。提倡利用鋪敘,不直接抒情,把感情展開,加以情節,在凝練中舒展開來。李清照自身的詞作也極其注重鋪敘情致,崇尚典重故實。她的詞作大多截取生活中的細小情節加以鋪敘,使你受到情緒的感染,能感同身受。例如她的《一剪梅》,全詞抒發的是相思之情,卻不直抒胸臆,而是通過“紅藕香殘玉簟秋”“月滿西樓”等情境反映出相思之情。寄情于景,使感情顯現出來。語言雖平淡,感情卻真摯濃烈,言淺意深,這就是鋪敘的作用。
五、結語
總之,協音律、貴文雅、創新、婉約、渾然一體是李清照的主要詞學觀,她自身的詞作也秉持著其詞學觀。通過分析李清照的詞學觀及其創作,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詞學文化。
參考文獻
[1]譚偉紅.李清照的詞學思想[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2]董巖.詞別是一家——李清照的詞學主張及其與創作實踐的關系[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1.
[3]劉淑麗.以故為新 以俗為雅——李清照詞創作中的新變[C]//中國傳統文化與元代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2007.
[4]姜曉紅.從《詞論》看李清照的詞學觀[J].懷化學院學
報,2006(7).
作者簡介:湯洋,1980年生,女,江蘇海門人,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本科,高校講師中級,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
(編輯: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