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佩君+王袆瑜
摘要:隨著環境問題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環境保護觀念的不斷深入,對資源環境的審計也成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大數據環境對傳統資源環境審計的方法、審計風險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從而對環境審計如何更好的應對大數據環境帶來的浪潮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環境審計;環境審計人才建設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不斷的更新,特別是在云計算技術上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并得到了大量的普及,大數據(big data)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的信息系統規模不斷擴大,作為一次新的技術革命,大數據帶來了大量信息的同時,對人類生活各方面都帶來了的巨大影響。單單以通過紙質賬簿來檢查為主要方法的傳統審計開始遇到了來自新的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被審計單位的信息化的不斷普及,傳統的環境審計會遇到查賬困難,審計數據難以進行的困境。環境審計的對象信息化,需要傳統的環境審計做出適應發展的環境審計信息化變革。同時環境審計對象的信息化對環境審計人員能力和環境審計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
一、大數據下環境審計的機會
(一)新型數據分析技術讓環境審計取證更簡便
單就資源環境審計檢查取證這方面來說,環境審計與傳統審計不同的是其審計程序和方法更著重于現場的核查,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直觀的對資源環境狀況進行了解。同時需要環境審計人員處理大量的圖片視頻信息,工作量大且對審計數據處理以及分析的時效性提出了極大要求。然而大數據的環境下云審計平臺的出讓審計隊伍不需要直接出現在資源環境審計對象所在地,審計人員能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對云端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從而更好地實現勘察人員與審計人員的分工合作。另一面大數據技術不斷發展,其中的圖像識別和圖像分析技術能給環境審計人員的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電腦與人腦不同,其在觀看大量且極盡相似的圖片時不會感到疲憊,并且能夠找出肉眼不能識別出的細微差別并進行分析。圖像識別和圖像分析技術日益成熟,讓處理大量環境圖片和視頻也變得非常的方便。隨著大數據多媒體傳輸技術更加成熟,環境審計工作者在某些特定情況可以采用視頻傳輸的方式并通過計算機的處理能夠更大限度的了解到現場的氣候資源環境的情況,審計數據的處理也更加實時性。
從環境審計相關動態數據計算方面來說,環境審計需要計算大量的審計環境績效指標數據,與環境資源審計的一些相關數據通常是動態的,需要采用大量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延伸跟蹤等審計方法。在大數據環境下,計算相關環境審計績效指標時能比普通計算方式提供更具有保證的實時性,準確性和高效性。大數據技術能從海量分散并且實時變化的動態環保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快速通過分析并獲取當前狀況,能保證環境審計數據的時效性。
(二)全數據模式讓環境審計數據分析的工作更精準
在傳統環境審計工作中,由于數據的多而雜,我們一般會采用審計抽樣來分析,不可避免的就會有一定程度的抽樣風險會存在。而大數據的環境下,“樣本=總體”的全數據模式是分析與審計對象相 關的所有數據,這讓審計工作可以建立整體到局部的審計模式。在全數據模式下開展審計數據分析,不僅能夠規避了審計抽樣風險同時也能打破從局部推算整體的局限性,進而也保證了更加精準環境審計數據分析工作的結果;和傳統的的方法比起來,數據不需要進行預處理,減少了大量的工作量同時也保證了數據的原始特征,從而使得開展數據分析工作能夠具有更全面、更接近真實的洞察力。(見圖1)
二、大數據下環境審計的挑戰
(一)大數據對環境審計人才的挑戰
與傳統審計不同之處在于環境審計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環境檢測的技術指標,而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技術指標需要一定的檢測裝備和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本就比傳統審計需要更多的復合性人才,而在大數據環境下,半結構化數據與非結構化數據成為了環境審計工作中數據的重要形式,且傳統的環境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所面對的是結構性數據,其掌握的也只是對傳統的結構性數據分析方法。這對審計人才隊伍的建設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保證審計結論的客觀性和權威性,必須擁有更多復合型的審計人才,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大數據浪潮帶來的審計風險,才能保證環境審計工作能夠有效的搜集和鑒證。
(二)大數據對環境審計平臺的挑戰
1.構建新審計信息平臺的風險
從大數據對環境審計平臺的沖擊來看,雖然當環境審計具有良好的信息數據平臺時,公眾則可以接觸更多透明資料,同時政府部門則可以推動自身政務工作的發展。但受到傳統資源環境審計觀念影響的審計工作人員,如何實現電子信息環境審計平臺的構建與優化,仍然是一個大問題,與此同時,云審計平臺的出現也要求環境設計工作對新的工作平臺重新作出適應。
2.選擇大數據分析工具的風險
環境審計在開展審計數據分析時會涉及到大數據分析的運算工具。但是,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供選擇的商家的數目多,環境審計單位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大數據分析平臺非常重要,環境審計單位應該結合自己的需求并分析被審計單位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預先對其進行應用測試,以選擇最佳的大數據分析平臺。因為如果一旦選擇了不適用的平臺,不僅會對進一步審計工作造成困難,還會造成較高的審計風險。
三、大數據下環境審計工作的建設
(一)加強環境審計人才隊伍建設
在大數據環境下,關于環境審計隊伍的建設,主要在于環境審計人員能否改變傳統的審計方式同時轉變自身傳統的審計意識。需要環境審計人員們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大數據環境審計中扮演的角色,融入到新的審計環境中去,其次,在環境審計單位需要強化培訓其工作人員,同時審計人員也得有不斷學習意識,重視自身專業素養,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職務勝任能力,在發展自身職業素養的同時也需要了解大數據相關的一些技術,環境審計隊伍應該配備一些專業環境審計專家、計算機專家等,也為環境審計人員提供專業幫助,從而提高環境審計的工作效率,降低審計風險。
(二)加強環境審計平臺的建設
作為大數據技術的載體—環境審計平臺。因此為了更好的在大數據環境下進行環境審計,我們必須建立合適的審計信息平臺。首先,構建一個完整,獨立而又統一的信息網絡組織,讓其與財務系統、審計系統、環境系統、計算機專家系統等相互鏈接,保證信息渠道的暢通。其次,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環境審計信息數據庫,保存各地搜集的環境審計信息,形成一個完整、安全的環境審計信息系統,再次,我們需要根據自身情況,結合環境審計單位與被審計單位的審計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大數據分析工具,大數據技術才能夠更好的給環境審計工作帶來便利。
四、結語
大數據時期到來,給環境審計工作帶來的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環境審計應該及時做出變革從而更好的迎接大數據環境的浪潮。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數據環境下給環境審計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針對先環境審計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對關于大數據環境審計下審計隊伍的建設和審計信息平臺的建設提出相關的建議,總之,環境審計單位應該提高環境審計人員自身綜合素質,加強相關審計信息平臺的建設,能夠更成熟的運用大數據技術為環境審計工作帶來便利,推動審計信息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志娟,梁思源.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路徑研究[J].審計研究,2015.5:28~34.
[2]秦榮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J].審計研究,2014.6:23~28.
[3]顧洪菲.大數據環境下審計數據分析技術方法初探[J].中國管理息化,2015.3:45~47.
[4]陳偉.大數據環境下的電子數據審計:機遇、挑戰與方法[J].計算機科學,2016.1:8~13.
[5]丁淑芹.大數據環境下審計變革研[J].財會通訊,2015.22:106~108.
(作者單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