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被越來越多地認識和應用,互聯網技術也逐漸滲透進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等數學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一員,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其教學質量及效果一直受到高度重視。隨著社會分不斷進步,高等數學教學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文章圍繞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展開探討,以“互聯網+”技術為背景,就我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加以具體分析,并針對已存在的問題提出“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的幾點建議,旨在提高我國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科學性與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創新
1 高等數學教學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高等教育體系中,高等數學教學是大多數專業學生的基礎課程,對于數學專業的同學其重要性更加突出。我國各高校大多均開設高等數學課程,由于專業的差異,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及難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從總體上看,與中學數學相比,高等數學在教學內容上更加廣泛,其難度也有不同程度地提升,但高等數學的學習與與中學數學息息相關,是在中學數學的基礎上進行研究,是中學數學的傳承與延伸。就我國高等數學教學情況來看,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在教學模式方面,目前許多高等數學教師在課程進行中仍舊采用單向的知識傳授模式,以教材為基礎、口頭與黑板為工具進行講授,針對教材中的公式、定理等內容在黑板上加以說明。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師可將自身的知識通過講授的形式輸出,重視公式、定理等內容的證明過程,但這一單向講授的過程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從教學效果方面看往往并不樂觀,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總體處于被動狀態,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無法深刻,其思考能力亦無法得以提升。
其次,在教材選擇方面,我國可供高校選擇的高等數學教材種類較多,一些高校使用的教材是學校內部編寫的,教材內容在教學順序、內容、難度等方面差別較大,從質量方面看,不同的高等數學教材之間的質量差距也較為明顯。因此,高等數學教學在教材方面缺乏統一與系統的教學基礎,這一因素的差異會反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高等數學教材的更新實在存在較大的落后,教材內容無法反映現代社會對高等數學教學的發展與要求,這就導致高等數學的教學與應用同實際需要存在較大的差距或沖突。
再次,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理念不斷滲透,在初等教育階段這一理念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理念雖已被應用其中,但從其執行來說,推進難度較大,目前的實施效果不佳。尤為突出的是,教師在對學深的學習進行評價時,其標準仍然是應試模式下的分數,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知識的運用水平等方面關注較少。由此可見,我國高等數學教學過程與模式中仍存在理念與實踐的差距,理念的應用并不難,但真正推進并改革教學與評核模式難度較大,教師仍舊在教學過程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難以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2 “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教學模式創新的幾點建議
1、以“互聯網+”為背景推進高等數學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應用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能夠打破地域、時間等種種障礙的限制,將人類知識的穿破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將世界各地的知識整合呈現,為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分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以“互聯網+”為背景的高等數學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可參考國外發展的一些經驗,例如,麻省理工學院于2001年啟動“開放課件”項目,將學校課程中所運用的教材通過互聯網向世界免費開放。以“互聯網+”為背景的教學資源共享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內容,高校可通過建立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將豐富的教學內容與便捷的網絡技術相結合,科學、有計劃地進行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教學中的各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與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師逐漸從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變為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學習興趣,最終提高高等數學的教學效果。
2、以“互聯網+”為輔助推進高等數學網絡公開課的開展
目前,我國高校高等數學教學模式主要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教學則以教師的講授為主,每個教師在講授中對于知識的把握和理解有差異,其教學重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教師自身的水平與能力也存在局限,因此,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還應打破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絡公開課變得越來越普及,互聯網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來自不同高校、不同教師的網絡課程,高等數學則是課程之一。高等數學教學應當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課堂教學及實踐的基礎上,以網絡課程為輔助豐富教學模式。以網絡課程為主的在線教育模式有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旨在提高學生對高等數學的學習質量,但同時也有一定的風險性。網絡課程資源雖然豐富,但不同課程之間的質量差距較大,此外,由于網絡課程多以錄播的形式存在,僅僅照搬給學生難免出現學習過程枯燥的情況。因此,針對這些現象,校方及高等數學教師應當對現存的教學資源加以嚴謹篩選,審慎選擇,必要時教師還需針對網絡課程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輔助課件,提高網絡課程之于學生的適應性。
3、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高等數學在線交流平臺
在高等教育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主要以課堂教學過程為主,但即使是這一部分的互動,其內容也非常有限。但在高等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進行日常學習及練習時,各種疑難問題隨處可見,部分問題學生可進行鉆研,而對于無法自己探究的問題則需要教師進行相應的指導。而就目前情況看,我國高等數學教學在師生答疑、交流方面存在較大的缺失,導致學生學習過程較為困難,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在“互聯網+”的思維模式下,校方應當建設高峰數學在線交流平臺。在這一平臺上,一方面,教師可基于其自身的教學經驗,對所教授的知識中存在的一些常見難題加以總結,并及時納入這一交流平臺當中供學生參考與學習;另一方當面,交流平臺的建立可為學生提供一個答疑解惑與交流的場所,學生可將自身學習過程中遇見的難題及時提交在平臺當中,教師應及時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這一過程在平臺中公開,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可為其他同學的學習提供幫助,實現共同進步。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與信息技術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程度不斷提升,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可成為現代及未來高等數學教學中的豐厚財富。文章以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為核心展開探討,基于“互聯網+”技術,立足我國高等數學教學現狀,提出以“互聯網+”為背景推進高等數學教育信息化的全面應用,以“互聯網+”為輔助推進高等數學網絡公開課的開展,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高等數學在線交流平臺三點建議,旨在為我國未來高等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明偉.試論“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教學[J].高教學刊,2017,(02):112-113.
[2]閆東.層級互動式教學模式及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D].西南大學,2016.
[3]黃寬娜.信息技術與高等數學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王琳.“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等數學教學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21):130-130.
作者簡介
郭文豪(1987-),男,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