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鎂 張學玲


摘 要: 本文通過對非英語專業工科的學生實施EAP立體化寫作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認可該課程的實用性和對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提供了有效的幫助,并接受了立體化教學模式在課程中的應用,但認為在使用過程中還應適當增加與專業密切相關的語篇寫作訓練。
關鍵詞: 立體化 EAP寫作 教學效果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大部分學生越來越需要通過大學英語學習為專業學習服務。ESP作為大學英語拓展課程無疑是改革的重點。筆者所在的高校已實施ESP課程教學11年,其中系列課程之一的EAP學術英語寫作課程開設較晚,筆者作為該課程教學的負責人及承擔者一直致力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對本校非英語專業的工科類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問卷調查研究,如EAP課程的需求分析調查和EAP課程的師資調查(2015)。研究發現:該課程課時較少;選修該課程的非英語專業學生主要以大班形式上課;大班中有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專業共同性欠缺,因此不是所有人都有共同的興趣或目標。為此,盲目地對教材和教學進行一刀切是不現實的。本課程組在實驗性教學中嘗試將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引入EAP課程中,從第一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第一課堂尋求寫作材料的共性,第二課堂讓學生選擇自己與專業密切相關的材料課后閱讀寫作,再到課堂展示。通過課后建立微信群與QQ群,使用這些較為普遍的通信軟件讓學生進行討論、反饋和資料更新。建立多媒體網絡平臺進行資源共享。本文即對這一課程進行的上述改革教學效果的調查。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問題
學生是否會因為學術書面寫作課程與其專業無關,或因為該課程難度過大,拒絕學習這類英語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否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該課程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探究式學習,工科學生是否比較容易接受?目前本課程的教材主要使用的只有一本,蔡基剛教授主編的《學術英語》,難易程度如何,是否需要更換教材?本研究被試在英語水平上有所差異,對于學習感受或效果有無明顯差異?
2.研究對象
本研究被試為80名非英語專業的水利土木專業為主(40)和機械電子專業為主(40)的大二學生,全部參加了本校的大學英語水平考試,并且成績均在425以上。根據他們在英語水平考試中的成績,以550分為界,將他們分成成績較好組和成績一般組。
3.研究步驟及方法
首先,學生均參加大一期末校大學英語水平考試,以該成績作為衡量起英語水平的標準。
其次,通過者大二第一學期進行選課,進入EAP課程的學生選用《學術英語》教材,進行為期16周共8個單元的EAP學術寫作教學,每課教學中均讓學生分組進行Presentation和課后網上作業。
再次,學期末問卷調查被試對該課程的學習感受。調查者自編調查量表由十個Likert問題及一個自由開放式問題組成:1.我認為本課程的內容很實用。2.我認為本課程的內容難度過大。3.我對本課程不感興趣。4.我認為立體化教學很有趣。5.立體化教學對提高英語應用能力是有效的。6.其他同學做課堂展示我也很感興趣。7.我更喜歡教師講學生聽課的傳統上課方式。8.現在使用的教材正好適合訓練英語應用能力。9.增加與專業相關的閱讀材料學習效果會更好。10.在立體化教學小組活動中,我更喜歡傾聽不喜歡發言(1極同意2同意3中立4反對5極反對)。
最后,問卷收回后對部分被試進行訪談。問題:選擇對該課程改革中立的同學的實際想法是什么?
三、研究發現
表1顯示的是以被試英語水平為標準進行分類后學生對問題1,4,5,6,8,9的正向選擇(選擇1和2為正向選擇代表積極態度),表2顯示的是以被試英語水平標準分類后的學生對于2,3,7,10的正向選擇(選擇1和2為正向選擇)。
從表1可以看出:無論是優生和一般生,6個問題中5個問題選擇正向的人數都超過了50%(表1陰影部分)。針對第一個問題(Q1)認為該課程很實用的優生有69.3%,一般生為80.1%;針對Q4,認為立體化課程教學很有趣的優生有61.3%,一般生為63%;針對Q5認為立體化教學模式能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優生比為68.9%,一般生為61.4%。而56.1%的優生和54.5%的一般生則認為其他同學的課堂展示他們也有興趣(Q6)。對于教材是否適合訓練英語應用能力(Q8),只有29%的優生贊同,47.7%的一般生表示贊同。這一結果說明該教材更適合中等成績的學生,而無法滿足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求。69.2%的優生要求增加相關專業的語篇閱讀材料,39.8%一般生表示贊同。
從表2可以看出,22.6%的優生認為課程難度較大,只有9.7%的一般生認為該課程較難。9.7的%優生和4.5%的一般生對課程內容不感興趣。最后,在反傳統教學問題上,13%的優生和22.7%的一般生表示喜歡聽老師講課的傳統教學方式。16.10%的優生和29.5%的一般生更愿意參與到課堂中,不愿被動灌輸。由此可見,被試者對EAP課程教學改革總體持肯定態度。
四、結語
總體來看,工科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對于大學英語拓展課程EAP課程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該課程難度頗大,但是很實用。如能參加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專業課程和專業講座,用英語查閱本專業的文獻資料,撰寫文獻綜述和小論文,并用英語在英語學術研討會上進行宣讀和討論等。大部分同學喜歡立體化形式下的EAP課程學習,并認為這一形式能有效地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本課題組研究調查發現:EAP課程的教材和教學形式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來說略淺顯,成績較好的學生比成績一般的學生更愿意接受難度更大,更契合自己專業的閱讀與寫作練習。通過英語水平考試后,學生選修EAP課程階段,并不滿足于簡單的教學模式,優生更希望課堂教學模式立體化,會隨時代的更新而不斷進步。因此,EAP課程教師不應盲目地照搬任何現有的教材和教學模式,而應在借鑒的基礎上,不斷地增補和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更良好的教學效果。
從最后對持中立態度的學生的訪談中,我們了解到,非英語專業學生對于EAP課程并沒有較為主動的積極與明確的態度,更多的是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習慣了教師灌輸式的教育,在選擇上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一現象說明,在EAP教學改革中,我們并不能滿足所有非英語專業同學的需求,但是我們作為承擔主要教學任務的教師,更應該參考教學實踐的經驗和社會的需求,主動推行,積極引導學生,而不過于依賴學生的選擇。
參考文獻:
[1]Mackay R. & A. Mountford (ed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 London: Longman,1978.
[2]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3]王蓓蕾.同濟大學ESP教學情況調查[J].外語界,2004(1):35-42.
教改項目:本文系校級教學改革重點項目“大學英語拓展課程EAP寫作立體化教學有效性研究”(2014JG006)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