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玥
摘 要: 全國口譯大賽的舉辦推動了高校英語口譯教學工作,不但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舞臺,而且為教授口譯課程的教師間接指明了教學改革的研究方向。本文通過回顧賽事,分析口譯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對課程體系、教學目標設置和提高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全面分析全國口譯大賽對高校英語口譯教學改革的啟示。
關鍵詞: 全國口譯大賽 高校英語口譯教學 教學改革
第六屆全國口譯大賽(英語)交傳總決賽于2017年6月18日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落下帷幕。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剛毅在致辭中指出,口譯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當務之急、大勢所趨。要不斷為祖國培養、輸送政治素養高、知識涉獵廣、口譯能力強的人才,為中國“走出去”、“引進來”奠定堅實的基礎,為優秀口譯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展示中國良好的“大國形象”。
本屆全國口譯大賽(英語)由中國翻譯協會主辦,旨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翻譯學科建設和語言服務行業的繁榮與發展、培養高素質語言服務人才、提高新時期對外中國話語能力。
一、賽事回顧
回顧本屆大賽的歷程,初賽于2017年2月在全國22個省市拉開序幕,共有456所院校的1844名選手參加了于4月15日和22日舉辦的省級交傳復賽,產生了499名晉級交傳大區賽的選手。在5月6日和13日舉辦的交傳大區賽中,共有54名選手勝出,并獲得進軍6月18日在京舉行的交傳總決賽的資格。來自大陸、港澳臺地區,以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82位選手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決出了交傳冠、亞、季軍各1人,一等獎7人,二等獎21人,三等獎23人。
本屆大賽總決賽的比賽命題圍繞“一帶一路”的主題,注重考查選手對“一帶一路”理念和相關概念、沿線國家國情和“一帶一路”合作中翻譯服務的把握,以及在近似實戰環境中的語言服務能力與技巧。
第六屆全國口譯大賽總決賽的完滿結束,彰顯了“一帶一路”新時期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的成果,同時提醒我們:“一帶一路”需要語言更好地開路。
第六屆全國口譯大賽(英語)交傳總決賽包含兩個環節,第一環節英漢交傳,選手按照編號順序依次上臺,每人口譯一段音視頻材料,內容涵蓋數字技術、中歐經貿合作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內容,晉級選手參加第二環節漢英交傳,材料內容主要是關于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旅游、信息技術等方面的音視頻內容。
賽題的難度控制主要體現在語段長度、發言的語速及材料內容涉及專業難度等方面。材料為真實場景下的全真錄音,不是發言人專門錄制的標準語音的材料。發言人帶有一定的口音,材料內容有一定的專業性。
二、問題回顧
從比賽過程看,選手整體表現突出,源語理解基本準確無誤,譯語語言組織邏輯性強,內容完整,基本可以達到初級專業口譯員標準。筆者通過觀察,發現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對于英語口譯教學改革有一些啟示。
首先,多數選手的聽力能力都非常突出,對于口譯的基本理論和技巧都有所了解,雙語能力都較強,但是遇到不太熟悉的領域,如虛擬現實等話題,在翻譯過程中有信息遺漏等情況出現。在漢譯英環節中,經過上午的英譯漢淘汰賽,入圍選手表現更優秀,中文信息記錄比較完整,英語表達多樣性還有提高的空間。
其次,多數選手經過省賽和大區賽的鍛煉,口譯實踐經驗有一定積累,與聽者的交流和肢體語言都把握得很好,杜絕如“嗯”、“那個”等不恰當的口頭語。
在數字口譯方面,因為本次比賽從省賽開始就沒有著重考查參賽選手的數字轉換能力,在全國賽的比賽中,基本上只要聽到原文數字,就不會出現較大的錯譯,但是在數字的屬性翻譯上還是有些錯誤。
三、口譯教學改革方向
當前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大量的口筆譯工作者,更好地實現文化的輸出。通過本次比賽,可以看出如果想在口譯實踐中取得比較大的突破,個人綜合素質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系統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口譯教學改革應遵循以下方向:
第一,改善課程體系,修訂教學執行計劃。
口譯課程的開設前提是學生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基礎,開課時間不宜過早,應以三年級上學期為宜,學生基本功相對扎實,與四年級學生相比,時間更加充分,不會被研究生入學考試、八級考試、畢業論文、實習等分散太多精力,可以更加投入地進行口譯實踐訓練。如果在三年級下學期才開課,那么一方面對于比賽選手的篩選和培訓不利,另一方面不能盡早發現學生的問題。
第二,系統科學地制訂英語師范、英語和翻譯專業的口譯教學目標。
我們必須區分三個專業口譯教學的目標,從事口譯教學或培訓的教師必須清楚課程大綱中的口譯教學是作為口譯專業的專業課進行教學,還是作為英語專業的口譯必修課程進行教學。《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口譯課的要求:“口譯課是為高年級學生開設的英語基本技能課程。通過講授口譯基本理論、口譯背景知識和訓練口譯的基本技巧,使學生掌握口譯的基本理論和專題連續傳譯的技能,初步學會口譯記憶方法、口頭概述,口譯筆記及公眾演講技巧,以求學生能較準確、流暢地進行漢英對譯。”
此外,口譯技能課應細分。目前,我院翻譯本科專業的口譯課程包括交替傳譯、同聲傳譯、英漢口譯、漢英口譯等主干課程。其他兩個專業可以借鑒部分翻譯本科專業口譯課程的設置,考慮開設口譯基礎課程,使課程設置涵蓋面更寬,學生的選擇度更大。另外,翻譯方向課程的設置對于筆譯、口譯課程的比例還應該更加細化,適當加大口譯課程的開課學時,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出合格的口譯人才。另外,在基礎階段聽力與口語表達課程是必修課,但四年級卻不開設該門課程,這樣學生聽力水平很難達到口譯的要求。對于這個問題應該考慮予以解決。
第三,提高口譯課教學質量,加強學生口譯素養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