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源

摘要:體驗是個體主動親歷或虛擬地親歷某件事,并獲得相應的認知和情感的直接體驗的活動。讓學生親歷經驗,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來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讓學生體驗就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實踐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切塊拼湊法;體驗法;教學;應用
切塊拼湊法是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阿郎遜于1978年提出的,他適合用于事實、概念、原理等學習目標,而不適于技能掌握類的學習。切塊拼接學習的主要目標在于讓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對學習的某一特定方法承擔責任,并和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分享學習資料,它強調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依賴性。其步驟大致如下:
(1) 讓合作小組中每一個成員接受不同的任務。如在一個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中,第一位學生專門研究蛙類的產地問題;第二位學生專門研究蛙類的解剖構造;第三位學生專門研究蛙類的飼養方法;最后一位學生研究影響蛙類生存的因素。
(2) 承擔相同任務的學生離開自己的合作小組,組成專家學習小組。專家小組成員的任務是研究并弄懂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并準備把自己在專家學習小組中學到的東西交給自己所在小組的同伴。
(3) 專家小組解散,回到自己原先的合作小組中去,把自己在專家學習小組中學到的知識教給合作小組中的同伴。合作小組內同伴之間相互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
(4) 全體學生以個人身份參加小測驗,測驗的范圍包括了上述四方面的內容,根據測驗的結果,在小組每一位成員得分的基礎上給整個小組以一個等級評價。
學完蘇教版語文第九冊下的第四單元后,張老師抽取出了一個課時來作歸納總結,這次張老師吸取以前的教訓,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同學們自己來歸納總結這個古文單元。教學流程如下:(片段)
1 目標呈現:“同學們,第四單元已經學完了,知識點非常多,這節課就請你們大家一起來總結一下。我們需要總結的共有五點:(1) 通假字;(2) 詞類活用;(3) 古今異義字;(4) 特殊句式;(5) 疑難字詞解釋。同學們一定要結合我們上課所記的筆記,將這五大難題地毯式地掃清。”
2 分組:全班學生共有40名,張老師將全班分成8組,每組5名學生,均是根據他們過去的測試成績劃分的,且每組都有一名好學生,一名稍差的學生,其余都是中等生。
3 合作說明:“現在我們一共有8個組,每組5人,正好這5人可以每人承擔這五大難題中的一項,每組中承擔同一項的組員先集合在一起,你們就成了8人的專家組,一起來解決這一難題,之后你們8個人再回到各自的小組,將你在專家組所學到的知識教給其他組員。同時,你們還要向你們組的其他組員學習剩下來的四個項目,只有你們每個人將這五個項目都學會了,才能結束你們的合作學習。臨下課前會有一次測試,每個小組的均分為最后得分。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傾聽、敢于質疑、相互信任。如果沒有疑問的話大家就開始吧!”
4 小組合作活動:在同學們展開活動時,教室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討論聲,當討論的聲音高于一定分貝、互相影響時,張老師加以制止。
5 測驗:臨近下課約十分鐘左右,張老師把預先準備好的試題發給每位學生,要求每位學生單獨完成試題。
6. 反饋:利用課間時間,張老師將每一個人的試卷改了出來,將每一個人的分數在全班公布后,最終評定出第四小組的5位成員的均分最高,于是張老師拿出5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第四小組的每位成員。
張老師所采用的這種合作學習方法就是切塊拼接法,無疑是成功的。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張老師明確地提出了學習目標,向學生澄清了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們心中有底;同時,張老師給全班學生進行了異質分組,保證了小組成員的多樣性。合作學習的說明中,張老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小組想要成功必須取決于所有組員個人的學習;同時,要把自己所學的內容講給其他組員,就必須努力去掌握那部分內容,從而使個人責任得到了保證。為了學生在小組中與其他成員友好地合作,張老師也交代了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有助于合作學習效率的提高。由于小組的得分是各組員成績的均分,誰也不想成為拖后腿的小組成員,這就促使學生之間的互相幫助以及學生個人的積極努力。最后張老師給予優秀組以筆記本獎勵,大大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更加努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