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政林??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以微信、QQ群、手機APP等互聯網為平臺,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層次實施差異化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運用;差異化;課堂教學
當前計算機及互聯網技術在常規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網絡課程、資源共享課、幕課和微課等信息化教學技術和手段發展迅猛。以信息化教學技術為載體,借助網絡、媒體平臺,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實現傳統教學難以實施的差異化教學,既關注到全體學生又促進學生發展。
一、 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興趣,呈現差異教學過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用具體形象的“聲、像、圖、文”來創造教學情境,讓學生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些變化有序的文字和圖案讓學生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原本枯燥單調的內容變得鮮活有趣,不再使學生感到知識的乏味。喚起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勁頭,激發求知欲和好奇心。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思維活躍地參與教學活動,給學生帶來了新鮮感。運用多媒體展示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將更多的時間關注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問題,“設疑導思”,在學生“已經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之間搭建橋梁,通過設計不同水平的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求知情境,喚起每個學生的求知熱情,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材料,引導每個學生積極思考、溫故知新,完成新知識的建構。如觀摩的一節《走進家鄉風景名勝》研討課,老師根據同學們對家鄉風景名勝的了解,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視頻等讓學生通過運用多媒體自行展示家鄉的山水風光,奇異景色圖片、美麗的傳說、山水實景演出“映像大紅袍”視頻……這些美輪美奐場景配優美音樂解說,讓學生們仿佛身臨其境。形態迥異、奇秀俊美的山水風光,美麗動人的傳說無不讓學生們產生了無限遐想,激發強烈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教師因勢利導分層次設計問題,提出問題,不同學生根據自己已有認知水平,對所傳授知識也有新的認識,從而掌握本節所需掌握的知識點,實施差異化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學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貼近他們實際的生活素材。瞄準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最佳聯結點,創設生活情景,各自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引導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從而進行分層次教學。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對每個學生的學習及時反饋,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的幫助。同時教材內容貼近生活,讓教學知識點生活化、趣味化。計算機輔助差別化教學通過提供類似于生活中導航系統和幫助按鈕,隨時為學生提供幫助,突破了以往傳統的終結性評價特點,進行形成性評價,及時提供反饋;從而更有助于因材施教的實施。由于差別化教學中認可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學習“節奏”,因此學習的速度可以由學生自定,學生在難點、重點處多加練習,可以輕松跨越相對簡單的教學內容并加以突破和鞏固。在學習過程中,師生利用網絡、多媒體介質,針對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去網站相關的資料欄或互聯網上查找、搜集資料、獲取數據;借助網絡資源庫、多媒體影音、圖像等獲得豐富的相關資源。例如在一堂教學研討課《學會合理消費》時,執教者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課前組織學生收集查找多樣的“消費觀”,身邊常見的消費理念等影音視頻素材、故事、諺語等,制作成PPT、生活小視頻等,并在學生QQ群中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個人觀點,闡述不同學生的消費觀。課中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有關“如何合理消費”的建議及評論,提供專題資料,結合知識要點,在網絡設計導學案及問卷調查表等提出問題,學生就問題展開小組討論,討論后交流。極大激發學生認知如何做到合理的消費,不同認知程度的學生在信息技術、網絡媒體的幫助下都受益匪淺。
三、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分層指導,解決問題
把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根據學生認知水平接受能力的不同,利用網絡、媒體、課件等把同一教學內容設計成不同的學習方案、導學案、教學課件等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在設計及執教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學習方便、反饋及時、評價及時的優勢。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學習習慣等,運用信息技術精心設計課件、學件,創設一個個具體的問題情境,設置不同認知水平學生問題,結合學生實際提出問題,引發全體學生的探究。學生通過登錄QQ群、微信、校園網等網絡平臺,根據認知水平自主選擇學習課件及練習,回答問卷調查,并展開熱烈討論完成相應思考題。在學生自主選擇分層練習中,通過信息技術及時反饋,教師適時地給予一些輔導或提示學生自己去尋求幫助進一步鞏固,在網絡平臺中針對不同學生,教師給予不同的關注,因材施教答疑解惑。實現分層探究解決問題達到預期教學效果。例如在思品觀摩課“少年有夢”一課時,執教教師在實施教學時以闡釋少年有夢為核心,貫穿整個課堂。借助FLASH軟件制作動畫,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夢想的重要性。又通過播放孫楊的視頻讓學生體會到實現夢想不應止于心動更在于行動。努力是實現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橋梁。通過偶像的視頻事例激發同學們實現夢想的熱情,比教師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教學中教師請部分學優生結合多媒體課件講解分析某個知識點或者分享展示他們收集的視頻、資料,教師適時進行引導歸納,補充講解。這樣讓學優生的綜合能力得到發展。中等層次的學生通過課前網絡上的導學案事先預習,視頻的反復收看及課堂講解,教師再分析歸納的模式,學生基本就能吃透新課內容。教學中對學困生則利用身邊平凡人物,結合同學們收集有關視頻音像等資料回答基礎性問題,適時給予提示與鼓勵,增強他們課堂的主體意識和參與熱情。
四、 運用信息技術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差異化教學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了探究問題的情境及交互平臺。學生在課前結合課件、網絡平臺等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求知欲,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得到訓練。如“微課”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它是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將某個知識點的教學做成視頻,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通過QQ群,微信群,家長群等,將所傳授知識點進行交流,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上課就像是在看電視、電影一樣,將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有機組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在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它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老師則能及時對教學前的備課和教學中的授課進行反思和總結。診斷差異教學的效果,反思差異教學的策略,為進一步做好差異教學提供依據。如用flash創作“生日賀卡動畫作品”的教學過程中,flash的界面比較復雜而且窗口又多,教師操作的演示過程中如制作元件、動畫等的操作就有近二十步,學生不易看清具體的步驟及鼠標的操作方法。而且,在教師講解時操作流程必須一次性講完,學生往往是在似懂非懂中學完課程內容。但在練習時,學生就會因為某個小步驟不清就不能順利地完成任務,類似的場景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屢見不鮮。因此,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微課,將教學內容及任務需求,進行邊講解邊操作,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學習課堂翻轉,學生通過網絡上自主學習,自己不斷地模仿、練習,或帶著問題來聽教師的授課。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給予鼓勵并提供適時幫助。利用微課這樣一種動態的視頻教學,學生不僅可以非常直觀地學習,還能根據個人認知水平學習或訓練,以適應自己學習的進度。利用微課的方式輕松地突破了重難點,再現了教師的操作細節,學生就能快速地掌握制作技能。通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融合達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教師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轉變教學方式,發揮自己的教學智慧,分層設計,分層指導與評價教學方案,讓現代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獲取新知識,處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吳曉茜.利用微課促進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途徑[J].課程教學研究,2013,7
[2] 成光華.信息技術條件下,分層教學研究[J].吉林教育,2013,2.
[3] 劉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教育,2012,5.
[4] 邱長林.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教學研究,201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