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琴??
摘要: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孩子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增強民族的文化底蘊,僅靠課堂學習或者應試性的學習是不夠的,內驅力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貫穿在任何領域。當一個孩子的內驅力被喚醒,他的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自我發展意識等終將被激發,他的視野更開闊,他的境界更高遠。正如張載所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可以說求知的內驅力的意義不只體現在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更能推及其他領域,甚而至于對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更為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內驅力;喚醒
《中國詩詞大會》中武亦姝以強勁的實力和淡定的心態,成為新一屆擂主。她的強大的詩詞儲備,不是學校的教學或是大師的指導所能成就的,完全是靠個人的內在喜好與堅持。這樣的喜好和堅持必須以自身的內力覺醒為先決條件。在當今語文教學陷入困境之時,在只要成績,不求審美滋養和內在體驗的功利學習目的之下,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提高孩子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增強民族的文化底蘊,僅靠課堂學習或者應試性的學習是不夠的,需要更多像武亦姝這樣有自身內驅力的人。
筆者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始終認為內驅力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貫穿在任何領域。當一個孩子的內驅力被喚醒,他的自我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自我發展意識等終將被激發,他的視野更開闊,他的境界更高遠。正如張載所說:“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笨梢哉f求知的內驅力的意義不只體現在某一學科或某一方面,更能推及其他領域,甚而至于對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更為深遠的影響。
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授業解惑”,尤其要注重“傳道”——激發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每個學生的內驅力僅靠學業成績來促使,這只是分數至上的功力學習,只是短暫的效應,與真正的大語文教學的文化熏陶相去甚遠,也背離了教學是育人的原則。喚醒學生的內驅力需要老師因材施教,針對學生個體的差異、層次的高低,運用不同的手段,設計相應的調動方法。
現今的教學,家長和老師包辦的太多,老師身心俱疲的“無縫對接”,家長越俎代庖的“望子成龍”,學生為了高考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能默默地承受。很多學生的學習是疲于應付,因而學習動機缺失,學習興趣喪失,學習成就迷失。針對這部分學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揚其所長,耐心地帶著他們去體驗。曾有位學生,語文課上經常萎靡不振、昏昏欲睡,對語文學習是十二分的提不上興趣。老師的提醒和督促對他都不起作用,通過細心的觀察,發現這位學生的音色渾厚,表達能力和模仿能力超強。我就充分利用他的優點,語文課上經常讓他朗讀,展示他渾厚的男中音,他的朗讀得到了全班同學的掌聲。奧蘇貝爾曾說:“有意義是學習中的一種最重要的動機?!边@位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被肯定,被欣賞,得到自尊滿足,自然內心會產生愉悅感。朗讀又是潛移默化的熏陶,也是體驗式的領悟,他在這一過程中也能慢慢享受到朗讀的樂趣和魅力。以他的優勢帶動他的激情,他就能在閱讀中享受這份快樂,這份快樂的內驅力就能使他在閱讀中進步。
另一類學生:愛好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但囿于學校教育內容和課時的限制,語文能力提升的高度有限,應指導、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去拓展語文閱讀,擴大自己的視野,培養個人的情趣。這些學生可親自探求知識,獨立解決問題,自覺歸納思辨,從而真正鍛煉自己的思維,發展自己的能力。在學習《史記》時,練習中出現“武侯以詛魏延而無功,而衛青何以奏寘顏之捷?”這個句子,關于“寘顏”的具體來歷,由于沒有查到切實的資料,講解時就沒有交代清楚,請同學們在課余時間解決這一問題。其中有位學生在金陵圖書館查閱了資料,我請他上講臺解說,學生的講解有理有據,來龍去脈交代得清清楚楚。之后他還寫了一篇《讀通鑒論“寘”考》,文章資料豐富,字考翔實。這種自覺的學習不僅收獲知識,更能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教師上課時故意存疑,也是培養他們自我學習、自我解疑、自我拓展的學習內驅力的好方法。這種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養成了,學生就能依靠這種力量在茫茫的知識海洋上,駕一葉扁舟暢快自由地游弋。
求知內驅力與學習的關系是互惠的,求知內驅力對學習起推動作用,學習又轉而增強求知內驅力。求知內驅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擁有它的人以無限的能量,教學中切莫忽視這一能量的調動和激發。武亦姝認為對詩詞愛好讓她“懂得深思,懂得想象,懂得留意身邊的美好”。我們未必都能成為詩詞達人,但擁有內驅力的人,即使在學習、工作中遇到難題,生活中遇到困難,一定不會束手無策、自暴自棄,必定具備挑戰的勇氣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