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
摘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在生活上,教師要和學生做朋友,多關心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難處,并幫助他們。當學生愿意回答教師的問題時,充分發揚民主和自由,讓學生勇于發表個人的見解。教師可以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喜悅、自信,從而積極地參與到知識學習中來。新課程改革后,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需要避免以前死板的考題,盡量多引入開放性題目。
關鍵詞:創新能力;教學質量;情感教育
數學作為基礎科學學科,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它在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初中數學的邏輯性和科學性比其他學科更加難懂,由于初中生思維能力尚不成熟,所以要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一件需要老師付出很多辛勞的事情。并且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單純的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教授學生更多的實踐能力。基于這一認識,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它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一、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1. 創設情境。
當前,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由于學科復雜、只是抽象,學生容易提不起興趣,開小差,偏離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要求,形成教與學兩方面的不協調。教師可通過趣味活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敏銳地探索。為了引導學生接受抽象的數學概念,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與數學有關的實例來詮釋,因為數學本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數學。一個好的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對于數學問題進行思考,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例如,在學習概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拋硬幣的游戲,創設一個問題,兩個同學拋硬幣,一個同學猜正面,一個同學猜反面,投擲20次,讓學生分析哪位同學獲勝的概率大,引起學生的興趣。這樣將生活實際與教學融合,可以更好地開展課程教學。再比如用雞兔同籠的故事,籠中有雞和兔子兩種動物,有14個頭,46只腳,問同學們籠中一共有多少只兔子和雞?引發學生學習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迫切愿望。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這樣學生才會對數學感興趣,數學課堂質量才會得到提高。
2. 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
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師生情緒愉快,學生處于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效率會成倍提高,這是調動雙方積極性的一劑良方。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需要師生情感融洽,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在生活上,教師要多和學生溝通,關心學生的生活,和學生做朋友,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困惑與難處,并幫助他們。課堂上,有的學生由于內向,不敢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所以老師需要通過幽默的方式、生動的語言,使學生放松自己,敞開自己的心扉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當學生愿意回答教師的問題時,充分發揚民主和自由,尤其是對于平時比較內向的同學,老師應該多給他們一些發言機會,讓學生勇于發表個人的見解,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慢慢地變得積極主動起來。同時教師也要嚴于律己、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教師擁有廣博的知識,才可以旁征博引,上課有激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需要努力營造開放式課堂,例如將某個問題分組討論,然后由小組進行總結,進行匯報,最后全班共享。
二、 精心設計問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教師可以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讓學生獲得喜悅、自信,從而積極的參與到知識學習中來。教師要想獲得合理的教學問題,就必須做好課前的備課。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其學習能力和興趣方向都會有所差異。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要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深刻的剖析,研究教材的思想性,設計出與教材同思路的問題。同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兼顧學生的不同水平,照顧到優等生解答問題快,能力稍差的學生領悟能力差的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從學生的實際整體情況出發,確定數學教學的進度,使得教學內容能夠適應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這樣,就能使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回答問題、參與討論的狀態之中,自己充當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真正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要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需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活動,要充分發揮數學交流的教學功能。例如在講解四邊形時,設計一些生活中的常見的四邊形,并讓學生總結其特征,學生在解答問題時,可以真正體驗到菱形四條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四條邊平行且相等這些知識,真正理解了四邊形這堂課的精要所在。
三、 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思維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教學的主要方面。首先使學生建立形成定向思維,定向思維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常用思維方式,指用固定的思路去分析、解決問題。思維速度的訓練主要依靠課堂,利用生動活潑的教學訓練學生的思維速度是根本途徑,這一思維容易被初中生接受,有利于教學活動的展開。例如,講解幾何圖形的幾種常用求解方法時,就要用到這一思維方式。可巧妙構思有一定靈活性的判斷題、簡答題進行專項訓練。不同的多項對應因式分解的不同方法,這既能快速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更能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除此之外,思維能力的訓練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展開解題思路的討論。另外,發散思維也是必不可少的。發散思維是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它需要學生以不同的角度、方向探求解題答案。可以進行剖析各種題解方法的特點,選擇不同同學對于同一問題的解題方法進行講解,以便提高發散思維能力。這一思維方式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在拓展學生思路時要盡可能考慮一題多解,或多題一解。讓學生們在學習中養成多問幾個為什么的習慣,經過日積月累,學生的思維就會由定向走向發散,從而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四、 使學生充分認識自學的重要性
教師要改變以前先教后學的傳統教學法,要想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除了要依靠教師的教外,學生自學也很重要。讓學生在課前自己學習,通過自習、自學,找出問題,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要樹立先學后教的理念,課前布置學生預習,為學生選準探究的方向和重點:針對預習的內容,哪些是看不懂的,把對預習內容的其他想法記下來以便于重點學習。對于例題,老師要引導學生審題,學習例題的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這樣,就能使學生形成自我總結的思想,巧妙地讓學生掌握主動權,從而充分做好聽課準備。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適時的點撥和引導學生,在易錯處設置思考題,不能讓學生沒有頭緒的思考,不然會適得其反,找不到重點所在。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盡量多讓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利用小組的形式,組織交流,相互啟發。鼓勵學生自學,使教學過程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把握時機,間接地引導,形成自學——討論——再自學的良性循環。
五、 改革考試模式,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在總結與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反饋時,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考試,這個環節對于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必須予以重視。傳統的考試模式,是以筆試分數來評價學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自身的全面發展。考試的設計應當突出針對性與實際性,針對我們的生活生產實際設計題目,力求通過練習達到認識世界、鞏固知識的效果。新課程改革后,遵循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需要避免以前死板的考題,盡量多引入開放性題目。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思路,摒棄錯誤的題海戰術,重視對考試題目的研究,挑選與生活實際相關的題目,以精取勝,充分挖掘考試習題的教學功能。評改考試與布置考試同等重要,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多采用等級制,少采用分數制,可以減少因為分數而讓學生產生厭學的情況。開放性題目較傳統的考試題目而言,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答案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而包含了很大的趣味性。
總而言之,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是一項艱苦、細致和需要耐心的工作,需師生共同努力以實現這一目標。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采用更加靈活和多樣性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輕松愉悅的獲取知識。
參考文獻:
[1]石英毅.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1).
[2]龔愛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嘗試[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07).
[3]趙春香.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3,(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