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飛??
摘要:教師要在平日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善于應用各種方法、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直觀的教學,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欲望,增加學生的閱讀動力。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要為學生打造一種安靜、和諧、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和環境。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引領學生的情感體驗。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情感體驗
閱讀是人獲得知識的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閱讀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開闊視野、豐富想象力、優化思維方式、提升創造能力。通過閱讀可以增加學生對文章的了解,豐富學生的知識,拓寬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閱讀可以啟發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指引學生學習的方向,充實學生的精神;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追求更美、更真實的情感;閱讀可以改變學生的生活品味,使我們更懂得生活的意義,更加珍惜生活。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重要。教師要把閱讀能力的培養放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積極地完成這一基本能力的培養。
一、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只有喚醒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使學生踏踏實實地投入到學習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關鍵是找到教學內容的突破點,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方法。教師要在教學中指引學生發現所學內容的重點,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點燃學生的激情,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在文章中設置問題,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思路,當所設的問題被學生們解決掉時,學生們的學習閱讀的熱情將會被再次點燃。教師要在平日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善于應用各種方法、手段,采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直觀的教學,從不同的角度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欲望,增加學生的閱讀動力。
二、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領略閱讀帶來不同的體驗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引領學生的情感體驗。初中語文的教材中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很多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很簡單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思想。教師要讓學生們在品味這些文章時,慢慢地加深對詞語的情感色彩,讓學生的情感能夠和作者的情感達到相同的高度,這樣有助于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加深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教師通過增加學生的朗讀機會,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不能僅僅重視學生的文字能力。教師不斷地增加學生的歷練,培養學生對文字情感的敏感度,了解每個文字的情感。例如,教師可以在每日的晨讀時間中,要求學生大聲地朗讀,通過朗讀的過程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的意圖,體會文章的情感,慢慢地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教師在朗讀的過程中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充分地帶動學生的閱讀情感,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齊讀或是分組朗讀等。例如:初中教材中《唐雎不辱使命》這一篇文章,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們都能參與其中,親身體會到每個人物的不同特點,感受秦王和唐雎的不同情感出處,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文章的情感。秦王的霸道、唐雎的智謀通過學生的朗讀,都能一一地體會出來,這樣分角色地朗讀,增加了學生的閱讀情感體驗。
三、 改變閱讀教學手段,采用語篇教學法
篇章是具有內在邏輯相關性的結構系統。實現了連貫的語句,并不一定能夠形成篇章,原因是連貫只能保證語句間能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系,但不能保證作為一個結構系統所必需的完整性,這種完整性反映在邏輯關系上,就是邏輯的完備性。如果我們把單個的語言點從篇章中剝離出來,那我們所理解到的知識便會支離破碎,無法形成系統學習。這無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無助于學生語感的提升,無助于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因此,閱讀課的教學過程應該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即按“整體—局部—整體”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和訓練。為此,閱讀教學時我們采用語篇教學法,通過整句、整段閱讀,達到對全篇文章的正確理解,讓學生“見之森林”,知其概貌。我們通過結合上下文、語境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對于單個的語言點進行講解,指導學生通過了解作者生活的年代及特點,把握文章中心思想,進而讀懂作者的寫作意圖。要求學生要先粗讀課文,理解“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詞句的學習、觀點的理解都在一個完整清晰的全篇認知圖中進行,通過關鍵詞、主題句,針對性地分析理解點,并以點帶面,深化閱讀。在閱讀前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小說的電影片段或者作者的生平事跡作為文章的導讀,使學生做好學習上的必要準備,使學生提前進入求知的學習狀態,激發學習興趣,從而自然過渡到新的內容的教學。
四、 閱讀習慣的形成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閱讀習慣形成之后,學生就會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愛上閱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要為學生打造一種安靜、和諧、輕松、愉悅的閱讀氛圍和環境。父母也是學生們最好的老師,在家庭中為學生創設書香之家,營造干凈、舒適、快樂的家庭閱讀環境。在家庭中將閱讀作為家庭活動,父母和學生一起進行閱讀,分享閱讀情感,交流閱讀心得,久而久之,在這種家庭集體閱讀的氛圍中學生會慢慢地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家長要鼓勵學生將書籍當作娛樂的一種方式。作為放松的一種方法,明智的家長在滿足了孩子的日常物質生活要求后,要注重對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和家長應該幫助學生去選擇一些積極的書籍,供給學生們閱讀。在家庭時間中,要每天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15分鐘。但是,這一項很少有家庭能做到。據統計,中國的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投資也很大,教育投資在家庭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在一線城市,每天能夠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的家庭比例也不到20%,大多家庭還沒有真正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意義,缺乏對閱讀的全面認識?,F如今,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認識到,家庭教育中開展閱讀對學生的早期閱讀是十分有幫助的。例如美國利諾斯大學的研究員欽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時間,對205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調查,并進行了針對性地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的父母很早就開始陪他們一起讀書,培養了他們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
五、 開展課外閱讀,提高閱讀能力
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知識日新月異,課本知識對于學生的成長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除了重視學生的課堂閱讀之外,課外閱讀也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課外閱讀的一大優點是,可讀內容比課內豐富,故事性和趣味性遠超課內讀物,比課堂閱讀更容易吸引學生,讓學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對閱讀產生興趣。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要想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僅僅將閱讀局限于課堂內的閱讀是不夠的,教師要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并重視課外閱讀。有效的課外閱讀可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課外書籍中的內容的趣味性遠遠超過了課內書本,這樣就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日常的語文課堂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課外閱讀任務,并積極地給學生推薦一些好書、一些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書籍。如國學、中外名著、散文等多樣的體裁。當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可根據課堂中的學習內容推薦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章供學生們閱讀。同時,一些外文書籍和中國的當代優秀作品集也可以給學生推薦,滿足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對一些受大家歡迎的作品進行賞析,并提高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傊?,所推薦的讀物,盡可能是多種類型,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社會上暢銷的通俗小說、流行的熱門作品,如瓊瑤和古龍的一些優秀小說等進行賞讀,從語言的準確性、合理性、審美性等方面體會語言之魅力,提高學生鑒賞作品的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對文中思想的把握能力。再通過開展朗讀教學,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能夠與文章作者產生共鳴。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楊軍.當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建設,2015,(14).
[2]康翠玲.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分析[J].學周刊,2014,(01).
[3]蘭勇平.優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