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摘要:自主學習是為了彌補原有的單一授課制教學的缺點而創立的高效學習模式,充分展示出對教師為中心的反對。該模式是學習者以獨立或合作的形式進行思考、判斷、發現問題、做出假設、驗證,從而達到既定的、靈活的目標。而互助學習,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或完成某一教學任務,將學生集體按特定的要求分成若干學習小組,開展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與學生間、教師與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形式。基于兩年的教學研究,將自主學習和互助學習恰當地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形成適合農村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素質教育;自主學習;多元互動;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在我國進行新課程改革后,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這是在充分分析國家進步需要、制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發展方向。力圖以整合現有資源、運用科學策略、采取合理手段的方式為學習者建立一種獨立自主學習的習慣,以達到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的目標,避免教育出來的學生趨同、低質。因此,教育者必須將平等、尊重的理念貫徹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要留給受教育者合理的空間,為其提供一定的資源、策略的支持,不要占據在教學中的權威位置。教學過程中,應該由受教育者自主尋求發展的機會,不能剝奪其討論、表達的機會,倡導積極主動的發散思維、研究討論、互動溝通。堅持“發揮受教育者自主性,推動其全面發展”的原則,充分認識到每個年齡階段、認知水平的學生在學習的各方面可能出現的差異,尊重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從自身出發學習、內化理論知識,防止機械學習。教師應該加強各方面的引導,讓學習活動變得流暢自主,積極貫徹新課程改革對教學及其過程、課程實施、受教育者學習習慣、師生交流等方面的要求,以情感、技能、認知幾個領域的要求衡量自身的教學,著力增強受教育者的創新意識與認知水平。真正實施“自主合作學習式”的課堂,一定要堅持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學生群體,尊重他們的體驗、認知、審美和自主性,為其創造可以在研究探索中得到發展的機會。一定要突出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交互,這種交互的本質是以平等、尊重為基礎的溝通互動,應該具有較高的參與程度,表現為多個個體相互的融合、貫通。語文課程的實施,原本就是以受教育者的“學”為核心的,其教學便是為了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系統知識,養成自主學習、充分思考、合理記錄的習慣。每一個受教育者在語文課堂上的收獲,都是建立在與教材內容進行充分交互的基礎上的,交互的程度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成效。
在講課過程中學生應是自主、輕松的。在教育時,老師應作為主導者,采用合理的教育模式,引發受教育者的學習自主性;營造合理的教育氣氛,使受教育者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積極;適當地介入,合理引導,開發受教育者的思維能力;建立良好的師生溝通,培養其樂融融、和諧共處的師生聯系,還應理解受教育者的個性,在教育過程中創造出教師與學生良好的關系,形成學生與學生多層次溝通的氛圍。
根據上面所述,經過兩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我對適合農村中小學自主互助學習型語文課堂教學作以下總結:
一、 教學模式
“問題指向,自主先學”(帶著問題目標,獨立自學),“互動探究,合作求解”(合作研討,交流釋疑),“反饋矯正,尊重差異”(訓練反饋,反思升華)。
第一步:“問題指向,自主先學”(意指為自己確立研究的起點與重點,獨立、主動地進行預習)
按照教育者已經規劃好的預習綱要,使學習者建立目標結構,同時依照其進行自主性較強的預習,在綱要的指導下,找到這次教學中的核心關鍵,完成最初步的學習。
實施過程注意事項:
1. 預習要求
老師應作出明確的預習目標,應包括:(1)預習時間:若老師規定的預習時間不充分,同受教育者自身情況不相符,受教育者很難達到預期目標。若老師規定的預習時間過于充分,有的學生無事可做,就會導致部分學生空余過多,影響課堂秩序。(2)預習范圍:預習思路清晰,階段性強,內容明確,能結合實際情況,預習難度適當。(3)預習內容:主要分為三個環節,基本: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的基本要求,應讓每位受教育者都要完成這些基本目標;提高: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需要掌握;發展性:特別優秀的學生應給予更高的要求。(4)方式:受教育者應在預習過程中學會圈注。
2. 預習檢查
對完成預習目標情況應進行檢查。利用老師抽查和小組同學相互檢查的方式。通過對學生的預期情況的檢查,整理預習時出現的問題,幫助受教育者處理預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自己對自身預習效果進行檢查,小組檢查組內同學完成情況,受教育者應努力達到設定的目標。
3. 教會學生預習
受教育者沒有達到預習目標的重要原因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夠,沒有養成自主性的習慣。
第二步:“互動探究,合作求解”(合作研討,溝通答疑)
這一階段的主要流程是基于上面第一個階段的完成,對于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先在小組內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讓每個小組派代表在班集體中討論展示。這個過程的實施,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在展示中達到思路和探討結果的分享,以集體的力量找到每個組的研究缺點,通過討論產生思維的火花。
1. 組中成員討論
在教學中,每個學習者都必須首先擁有對研究問題的充分思考,否則組內討論就失去了意義。當研究目標可以在一個人的努力下實現,就充分發揮獨立自主能力;當研究目標不能在一個人的努力下實現,就充分發揮合作探討的價值,但是要避免人力的浪費。在這個環節中要遵循以下原則:
(1)組員彼此答疑,將在自主先學里未能思考出答案的問題相互討論。
(2)當出現全組合作仍無法找到答案的問題時,要在整個課堂上提出,共同討論分析。
2. 教學展示(小組成員討論和師生溝通)
(1)選擇有必要進行展示的內容。(本次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和無法解答的疑難)endprint
(2)教師依照教學現狀選擇必須展示的內容
(3)每個小組把本組想要提出、共同討論的內容于黑板上進行分享(各小組同步),剩余學習者相互討論,思考和分析各小組提出的疑難,形成各自的方法體系和答案。
(4)每個小組闡明本組在黑板上分享的內容,向大家提出本組的疑問。
(5)課堂參與者在解決疑難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的延伸、創新。
(6)總結系統化的結果與策略,也就是整理思路、總結方法。
(7)教師做出一定的評價。
3. 教學歸納
在每一次的語文教學中,總結、歸納、整理的意義其實是能夠形成教學的最終成效。對教學進行歸納的手段有很多:①學習者自己歸納;②師生討論歸納;③教師系統性歸納。
第三步:“反饋矯正,尊重差異”(教學評價和改善)
這一階段的主要流程是基于上面兩個階段的完成,讓每個組都全組或派代表在班集體中討論展示。這個過程的實施,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在展示中達到思路和探討結果的分享,以集體的力量找到每個組的研究缺點,通過討論產生思維的火花。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熟悉所有受教育者在本次課堂上的表現,依照“三講三不講”(也就是說在教學時避過受教育者掌握的、可以自主掌握的、難以收到成效的內容),找到每個學生在這個階段中的欠缺,提煉總結,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評估的過程能夠達到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獲知教學是否已經達到了既定的目標,這同樣也是整理和歸納之前學習的內容。其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表現為:考試、測驗、紙條檢測、黑板小結與分享。除此之外,還可以靈活采用闡述來表達思路與體會、收獲的形式進行,但是要注意不要脫離教學內容。評估反饋的過程也可以通過學習者彼此的問答實現,也可以表現為對策體系的形成。總之,達到反饋效果的手段有很多。
二、 注意事項
1. 不能剝奪或占用本應留給學習者的自主時間。
2. 盡量避免教學過程過多地出現重復話語,制定對整個教學組織的規劃,并嚴格按照規劃執行。
3. 每個流程之間的切換必須格外謹慎,防止出現過度轉折或流于形式的問題。
4. 教師應正確看待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自主互助型的教學中,老師的價值在于下面幾方面工作的完成:首先,規劃教學過程,明確教學內容。其次,關注學生差異,也就是不能讓學生出現個性的缺失,培養每個學生對教學內容獨特的思考,在教學中不應該只有集體共識,學生獨特的思想也是十分寶貴的。再次,引導交流。教師應給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夠以充分的判斷、交流、互動解決問題,教師應克制自身權威性解答的欲望,留給受教育者思考和表達的空間。最后,深化和延伸。由于知識與經驗的缺乏,受教育者的思路雖然清晰、新穎,但也同時體現出淺顯的特征,教師此時應該起導航的作用,將問題進行深化和延伸,擴展學生的認知。
5. 提出問題必須考慮到所有受教育者的認知水平。合理的問題提出要建立在能夠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然后再思考如何培養學生個性的問題。教師應更注重學生實時認知的情況,及時、合理地為其設置達到更高水平的“跳板”,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6. 課程實施時,所有的溝通和討論都要緊扣教材內容。教師在教學之前必須形成對教材內容較為獨特的理解,必須起到引領學生思考、理解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