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運霞??
摘要:在傳統的觀念下,大部分的學生都認為歷史不是一門主要的學習科目。因而對歷史這門課程的學習并不重視,在課下的時間里更是很少去學習歷史。所以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就變得十分有必要了。有效教學是在具體的教學目標指向下,由教師有效地去授課,讓學生花費最少的時間消耗最少的精力去學習以及掌握知識的教學方式,有效性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生命。老師可以找一些與本次課堂所講的歷史內容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在增添課堂樂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記憶。
關鍵詞: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目標
為了順應社會的不斷進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許多學校與老師越來越關注創新初中歷史課堂這種教學模式,這主要是由于長期以來大部分初中院校還都將歷史這門學科當作是一門副科,學生以及家長對于歷史的學習一點都不重視,除此之外,新課程實施以前歷史課堂的教學目的大多是為了適應考試,這就導致了很多的學生認為學習歷史知識是沒有用的,所以很多老師對于課堂上的教學也不重視,只是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死記硬背。眾所周知,課堂是開展教學活動的核心陣地,課堂承載著老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情感態度的端正的任務。所以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實效性。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規律,在盡可能少占用資源與時間的同時,取得優良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落實好新課程教學標準,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學知識,培養學生優良的作風與品質。下面我們針對如何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 設置恰當的歷史教學目標
歷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本班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設置適合的、高效的、優良的教學目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本中的知識變得更加的通俗易懂,與人們的生活實際息息相關,內容充實有趣,不再是以往空洞無聊的知識。歷史學科是一種典型的“知識性課程”,它不像物理化學等學科以應用為主,實用性強。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正視歷史課程的這些特點,然后根據學科的特點去設置恰當的教學目標,例如多增加一些歷史典故,通過歷史映射現在并展望未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授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需要確保歷史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同時還要不斷地吸取更加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變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放開課堂放棄原來的老師主講,講完后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而是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根據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出科學的、富有彈性的教學目標。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歷史教育的目標就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進而使學生學會辯證地觀察、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加強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了解,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養成現代公民應具備的人文素養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 創新歷史教學模式
現階段大多數歷史課枯燥乏味,老師只是死板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開始歷史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住各個知識點,而是通過一些歷史典籍以及一個王朝的興衰讓學生學會反思歷史,不斷思考人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統、單一、死板的教學方法,往往會使學生對這門課失去興趣,使得學生在歷史課堂上雖然耳朵在聽,但是心思并不在課堂上。創新形勢下的歷史教學,不僅要改變原來歷史課上的講課模式以及授課內容,老師和學校還要改變歷史教學的目的,中學開始歷史這門課程不能僅僅是為了響應教育部門的要求,教學目標也不能是學生在期末考試以及中考中能考出多高的成績,而是要更正這些看法,老師更要明白學習就是為了進步,歷史學習絕對不是對朝代的死記硬背。所以老師在歷史課堂上要改變原來的授課方式與授課內容,改變老師在講臺上板書,學生在下面抄書的傳統方式,也不要一味地要求學生死記各種年代和各種歷史事件的意義,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老師應該增加一些其他的環節來打破歷史課原有的比較沉悶的教學模式,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排練一段歷史劇,在課堂上表演出來,這樣既能讓參加表演的同學對該段歷史記憶深刻,也能讓觀看的同學記憶深刻,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得到提高;在出測試題目時,也要改變原來的套路,不要總出那些何年何月發生的什么事件,該事件對當時時局的影響是什么,而是要多問學生一些思維發散的問題,例如如果沒有什么事件,歷史將會怎樣書寫,后者是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著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使學生意識到歷史事件對于人類的真正意義,從而更好地把握現在,懂得怎樣從過去吸取教訓和經驗,用于未來更好的生活。
三、 系統整合初中歷史教材
學校在編制歷史教材的過程中,所有編撰者應當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確立清晰的編寫思路和歷史體系,提出具有發散性思維的課后思考問題來提高學生的分析和歸納歷史知識的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從而達到讓學生受益的不僅是知識和能力,還有過程與方法的目的。由于我國現階段的初中歷史教材多為集中統一印制,使得教材的主觀色彩較濃重,這樣不利于學生客觀地看待歷史問題,將會給學生的歷史學習帶來諸多不利。這就要求歷史老師在正式講課前認真地研讀教材,及時發現教材中的疏漏,以及不正確的觀點,當老師自己對教材內容存有疑惑時要及時向其他老師尋求幫助或與其他老師探討,也可以上網查詢正確的答案,以免誤導學生。對于教材中不合理的部分會對學生成長以及價值觀或人生觀形成影響不大的內容,學校老師應該研討這部分內容應該如何去講解,是否有必要刪去,教科書雖然較其他參考書目更為正規,但是也難免有疏漏,所以老師在備課以及講課上要注意系統的整合。
四、 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使課堂講授生動有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老師要學會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打開他們對于歷史的新的認知。歷史老師要努力去營造一種積極的課堂氛圍,雖然歷史是一門嚴肅的課程,但是歷史課堂的內容并不一定要嚴肅。歷史老師要善于用幽默風趣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歷史老師在講解歷史事件時不要一直使用一種語調一個語速去照著課本念,這樣學生根本不喜歡聽,更無法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去聽講,這就會導致課堂的授課效果不佳。營造積極的歷史課堂氛圍就要求老師講課時不僅要注意精心準備授課的內容,還要懂得使用語言的技巧,用現在的話去講過去的事情,用講故事講段子的方式去講歷史事件,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簡單的內容講豐滿,這就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了。歷史教師應當根據當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著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老師在講解過去的事情時不要忘記穿插時事,歷史教師應該把歷史與現實的生活相結合,多給學生講一些國際國內時事熱點,并讓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也可以針對某一事件進行討論,從而幫助學生提高使用歷史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的以聽教為主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枯燥乏味,那么教師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升級改造,打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的景象,使教學的情景更為有趣內容更為開放。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多媒體可以生動形象地還原歷史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前人的思想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更為生動形象的圖片與影片給學生看。除此之外老師還可以找一些與本次課堂所講的歷史內容相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在增添課堂樂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記憶,聲音和動作對于學生的沖擊力度往往更大,多讓學生看一些歷史事件的視頻更能夠讓學生反思歷史,以史為鑒。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于新型人才的需要,學校不僅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以及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升級改造現有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壁壘。同時還應注重歷史課程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學習歷史,老師要明確歷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反思歷史來思考自己今后的人生應當如何去做,以達到讀史可以讓人明慧的效果。在實施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中,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高效地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參考文獻:
[1]胡文芳.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教學行為研究[J].才智,2015,(18).
[2]邵文江.初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9).
[3]蔣華強.新課程背景下歷史課堂教學的“活化”[J].江蘇教育研究,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