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祥燕++謝本亮
摘要:隨著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初中物理教學也迫切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物理教師也一直在探尋創新型的改革方式,其中在初中物理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引入國內外運用非常廣泛的STS教育理念已經成為初中物理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研究怎樣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本文筆者首先簡單闡述了何為STS教育,然后又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礎上,設想了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的創新型教學模式,希望能夠為后續初中物理教學提供值得借鑒的思路。
關鍵詞:STS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人教版;調查
一、 STS教育概述
所謂的STS教育實際上是一種舶來品,它是science & technology & society的縮寫,即科學技術社會。它最初是在西方的發達國家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產生的,而我國則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引入的。STS充分地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這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實際上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它不僅要求技術應與科學緊密的結合起來,而且還強調科學技術不可以與我國社會的發展脫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構想,STS教育強調的是人的個性化發展,注重培養人的科學素養。物理學科是我國自然科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于我國的基礎教育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物理學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而且還可以培養其科學精神的獨立性。近年來,我國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凸顯出物理課程的重要性,將STS教育滲透到初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目前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
二、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滲透STS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 將STS教育滲透到初中物理教材的編寫中
編寫教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都取決于教材。相關專家曾經提出,在現行教學包含的課程中應該至少將STS教育滲透到10%以上的程度,由此可見,STS教育滲透到教材中的重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將STS教育理念滲透到教材中并不僅僅是單純的疊加和堆積科學知識,而是應該在教材中充分地體現科學技術社會這三者的整體結構。
筆者以最新版本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為例得到表一,通過將人教版初中物理的教材與國外教材相對比筆者發現,在我國初中物理的教材中,科學史內容的占比太低,教師通過傳授科學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上各位科學家的精神以及科學的本質,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另外一方面,通過對比我國初中物理教材與美國教材發現,我國的物理教材中家庭生活、個人與主題之間并沒有緊密的聯系,強調的也都是一些通訊、農業等社會問題,這對于建立學生的個人意識是非常不利的。與此同時,筆者還發現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STS主體獨具中國特色,教材中所提到的經濟發展、現代農業以及人口資源等問題都是圍繞我國的基本國情展開的,這也是現階段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同時這也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學的特色。
(二) 在編寫初中物理教材時設定STS欄目
通過仔細研究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筆者發現,其主要包含演示、探究、STS、想想議議、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以及科學世界這幾個欄目,其中STS設有專門的欄目。該欄目的主要呈現形式是閱讀材料,一些重大課題主要包括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介紹高科技產品、科技發展、科學史等。例如在中學八年級物理教材中的科學之旅中涉及了探究伽利略對擺動的影響,這部分內容實際上是包含在科學史課題中的;在探究電壓電阻知識的時候涉及了怎樣避免廢電池危害環境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是屬于環境問題的課題;在初中九年級的教材中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知識的時候則涉及了能源科學與石油危機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則是屬于資源問題的課題。不難看出大部分的課題都是基于社會視角審視的,而基于個人視覺的審視標準卻基本沒有。
(三) 在教材中渲染人文情感
人們在研究STS教育的時候往往更加注重社會和個人發展與物理知識的融合,而對于人文內涵的理解卻有所忽略。但是深刻理解STS教育的人文內涵才是STS教育得以存在的依據。基于科技史而言,技術和自然科學是否可以順利發展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因素決定的。其一,社會的情感、觀念和思想是否可以為科技的發展創造科學的思想氛圍;其二,社會意識、文化和信仰是否與自然科學保持一致和諧;其三,人們理解和認識科學技術的程度。也就是說可持續發展、人文情感和科學技術的融合決定了STS教育是否可以成為教學改革的重點關注內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渲染人文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STS教育不僅是一種理念,而且還是一種思想。將STS教育滲透于初中物理教材中,并非只是單純的增加一些思考的問題或增加與教材內容聯系的材料這種外在形式,更應該注重在教材中貫穿某種思路,從而將物理的本質充分地體現出來,即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三、 關于初中物理STS教育的創新
(一) 探究式學習模式
教師在進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模式來逐漸滲透STS教學理念,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提出“發現問題的能力要比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漸培養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進而發現存在的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探究式學習模式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此過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懸念來引導學生啟發他們的靈感,幫他們領悟到物理原理的真諦。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而且還把物理教材中的各種現象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例如,教師在講解到平拋運動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汽車飛躍黃河的視頻,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汽車為什么可以飛躍黃河而沒掉下來,此時教師再在課堂上演示物體的平拋運動。這樣不僅可以使枯燥的物理原理變得生動形象,而且還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的能力。
(二) 研究式學習模式
實際上,研究式學習是由探究式學習延伸而來的。在初中物理教學的過程中運用研究式學習模式,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研究課題,另外一方面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將課堂上來不及或者沒有解決的問題在課后繼續進行研究。學生研究的問題應該是被社會重點關注的熱點科學技術問題,是我國社會所需求的科技問題,是人們持續關注的物理問題,是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經常出現的科學技術社會問題,而非那些著名科學家或者是物理教師所熟練掌握的那類物理難題。這樣課題研究從課內延伸到了課外,有利于學生順利進行研究式學習,從而將STS教育理念全面滲透到初中物理教學中。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將STS教育理念滲透到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是現如今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它在教學中融入了態度、情感、價值、社會發展以及科技進步等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加系統全面的物理知識,而且它還加強了社會發展和現代科技之間的聯系。新時期,初中物理教師應該積極研究將STS滲透到初中物理教材中,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建強,楊長兵.初中物理新舊教材結構內容比較與分析[J].甘肅科技,2016,04.
[2] 成春英.初中物理中融入STS教育的教學設計——以《噪聲》一節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6,08.
[3] 劉志標.初中物理教材與小學科學教材的比較與銜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4.
[4] 邱俊元.從STS教育入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6.
[5] 苗元秀.人教版初中物理課標教材電學教學的實施意見[J].課程·教材·教法,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