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奇
隨著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試行及推廣,走班制教學成為應對新高考的一個重要選項。由于流動性和行政班級弱化,走班制也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班級管理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成為順利推行走班制教學的一個關鍵因素。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的探索和實踐表明,導師制是化解走班制教學中班級管理難題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和途徑。
一、走班制教學中存在的班級管理問題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制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走班制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難題。其中,班級管理問題成為走班制教學中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
1.班級管理形式的轉化。走班制教學以教學班為主要形式,而流動的學生群體又增加了教學班的不穩定性。教學班的主要任務側重于課程教學的實施,這使班級管理容易走向單一的教學與只注重學習成績的價值取向。教學班對于教學功能的側重,會影響教學與育人功能的平衡,容易割裂“教”與“育”的整體性。在走班制下,學生的學習時空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班主任的作用日漸弱化,班級管理形式也發生了轉化。
2.道德教育難度的增加。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下,班主任是班級德育的主要執行者。隨著班主任作用的弱化,德育的難度相應增加。班主任無法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思想及行為狀況,加之某些學生自我約束能力欠缺,容易出現紀律松懈、暴力事件及其他不良現象和隱患,使德育管理出現“真空”,缺少了連續性。
3.學生同輩群體的弱化。走班制的流動性使同輩群體的形成受到影響。同輩群體是由一些年齡、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社會地位等方面較為接近的人所組成的一種非正式的初級群體,它是青少年時期個人成長中一個重要的環境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并不亞于父母和教師。同輩群體的弱化會影響學生的情感交流需要、興趣愛好培養、社會角色和行為規范學習等方面,對學生的成長會產生不利因素。
4.班級文化特色的淡化。在走班制下,教學班的強化導致行政班集體活動時間的減少和內容的縮減。長此以往,學生對班集體的認同感、歸屬感及榮譽感日益淡化,主人翁精神逐漸丟失,不利于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形成。走班制打破了原有的班級文化,對班級特色文化的營造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二、導師制的原則與內容
針對走班制下的班級管理難題,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取消了班主任和班干部,改用導師制,收效較好。導師制的設計原則與內容如下。
1.堅持德育為先。“諸育德為本。”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學校各方面工作的中心。為了解決走班制下德育管理“真空”問題,導師制要堅持并突出德育為先的原則。一是強調對師德的考察和重視,這是成為導師的首要標準和必備條件;二是導師在課程教學任務之外,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德育工作。
2.貫徹學校文化。在班級文化特色淡化的情況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所以,學校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組織各類社團文化活動,使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獲得認同感和成就感。導師應積極領會校園文化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同時,也要積極配合學校開展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促進學生同輩群體的形成,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
3.兼顧學業與職業。走班制下的導師,不僅要在學業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而且還要在專業和職業發展方面為學生提供咨詢服務和建議。一方面,導師除了對學生的學業進行輔導,還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選課指導,使學生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導師要對學生開展生涯規劃指導,對其專業發展與職業規劃進行科學引導,為其提供合理的幫助和咨詢服務。
4.發揮團隊優勢。導師除了擔任課程教學任務之外還兼顧多種事項,工作壓力較大。因此,導師制的設計要注重發揮導師團隊的優勢,建立團隊化的導師隊伍,實行團隊化管理模式,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在導師的類型上,可分別設立“學業導師”“生涯導師”和“心理導師”,還可以根據學校需要聘請專家擔任“校外導師”。團隊化的導師隊伍既考慮了專業區分和職能差異,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團隊的優勢與合力,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了多方面的指導與咨詢。
三、導師制的工作機制
為了實現導師制的協調發展,充分發揮導師團隊的功能,還需要確立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
1.互助機制。設立不同類型的導師,目的在于更好地發揮導師的特長與職能,通過團隊化的管理模式,發揮專業化分工的效能,實現導師之間的互補與互助。為了更好地促進各專業導師之間的協作,導師團隊應建立起學習共同體,積極開展共同體建設,形成同儕學習與和諧的互助氛圍,相互提升和互補,提高專業能力與素養,逐漸向全能型導師的方向發展。
2.激勵機制。為了促進導師制的發展,學校試行首席導師、優秀導師評選制度,由高校簽約專家共同組成評審小組開展評選工作。作為激勵措施,首席導師與其他導師在薪酬待遇方面加以適當的區別,引導導師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同時,導師團隊實行動態調整,充分尊重導師的進步,激勵導師的成長。
3.輔助機制。在取消行政班和班干部的情況下,學校設立了導師輔助機制。各教學班由學生擔任衛生志愿者、讀書志愿者、后勤志愿者、慈善志愿者等,幫助導師開展班級日常管理,并將志愿活動算入學分。另外,每月開展一次導師團隊交流活動,使導師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動態,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指導。輔助機制可以幫助導師更好地行使工作職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導師的工作負擔和壓力。
4.多元評價機制。導師多元評價機制主要是利用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導師互評等方式,從德育貫徹、課程教學、心理輔導、生涯規劃等方面對導師開展綜合評價。另外,還要注重對導師團隊的考核,注重導師團隊的整體工作表現和提升。多元評價機制保證了對導師評價的客觀性,同時激勵和促進了導師的成長,提高了團隊凝聚力,減少了團隊的內耗。
面對走班制下的班級管理難題,各學校應積極探索,找出適合自身的解決之道。廣州市越秀外國語學校的導師制實踐,不失為化解走班制下班級管理難題的一個有益嘗試。
(責任編輯 張慧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