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芹,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附中副校長、高級教師,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碩士,深圳大學碩士生導師,美國布朗大學訪問學者,深圳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全國初中數學競賽優秀教練員。先后被評為“吉林省科研型名師”“長春市學科帶頭人”“深圳市名教師”“福田區首席數學教師”“福田區優秀園丁”等,已出版《積極數學》等5部專著,并發表論文多篇。
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指出:教學應遵循可接受原則,可接受原則要求教學的安排要符合學生實際學習的可能性,使他們在智力、體力、精神上都不會感到負擔過重。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認為:世界上任何一個能夠學會的東西,幾乎所有的人也能學會──只要給他們提供了適當的前提和適當的學習條件。其實,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因材施教,即承認學生的差異,并根據差異性原則組織教學。因此,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始終秉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現實背景
在30年的從教生涯中,筆者曾揣摩了多種教育教學理念,并將其運用到數學教學實踐中,把理念轉化為行動,讓行動有目標、有計劃,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有更多收獲。教師在教學中應恪守教學原則,尊重教育規律。堅持用理念指導的教學行為才能不盲從,才能穩健、穩妥地堅守“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我國目前的學校教育,仍以大班額教學為主。每個班級的人數比較多,而學生的基礎情況卻不一樣,接受知識的速度不同,理解問題的能力也不同。在課堂上遇到比較困難的數學問題,如果講解,會有些學困生聽不懂;如果不講解,又缺乏對優等生的關注與培養,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在內容上、難度上、容量上閑置,出現吃不飽的情況。如何在課堂上,既照顧到學困生,又兼顧到優等生,對一名站在講臺上的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永久研究的課題。教師應該盡最大努力實現教學目標,特別是對學困生要加倍關注,同時也要在課堂上適當關注優等生,這樣才是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鑒于此,筆者堅持“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理念和實踐探索,自承擔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兩期后,又承擔了深圳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帶領三期工作室的成員對“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理念進行了研究,在實踐中進行實驗探索,獲得了一些心得,取得了一些成績,收獲了耕耘中帶來的幸福、快樂和滿足。
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理念的價值
分層教學的實踐,是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得。這樣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總結“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為合作學習提供了條件。新課程倡導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但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困擾一線教師的就是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有一定的難度,進展不順利,紀律難以控制,原因有二:一是班級人數的問題;二是教學內容問題。于是,筆者在課堂中安排了培優補差環節,把練習內容進行分層,將練習題目設計成兩三個不同難度的層次:成績優秀的學生可選擇練習難一點的題目,成績中等的學生練習適中難度的題目,學困生練習更基礎的簡單題目。在學生練習之后要進行答案校對,允許學生之間進行討論。這時,有一些學生會非常需要同學的幫助,希望能夠向其他人請教,而另一些學生則可以通過給同學講解,既幫助了同學,也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此,這一環節就可以選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這也就是踐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是踐行新課改的過程,是推進新課改的過程。所以,對數學課堂進行分層教學的探討,可為課堂上的分組合作學習提供前提或條件。
二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方法,對于初中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在課堂上的適當時機,采取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調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人都能在自己原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獲得進步、成就感和自信。這樣的合作也更有利于班級整體的和諧發展,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解決了有效分層教學問題,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就能夠得到提高,自然推動課改的發展。
三是“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實現了評價的育人功能。在課堂上采取的分層教學,自然就要進行目標分層、任務分層、測試分層,而評價則指向每個學生完成課堂任務的情況,包括學生是否學會了當天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每個人都有滿足感或成就感,是否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樣的評價才能更全面、更恰如其分,才能不只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教師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為學生提供反饋,指出方向,強化所學;也可以據此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學。
三、“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策略
筆者探索了如何在現行班級體制下實施分層教學,以及通過實施分層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并在探索中逐漸形成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是加強學習,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為推進“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提供家長保障。任何改革和實驗,都是為了走向成功,但其過程中也可能會伴隨著失敗。為了避免失敗或及時扭轉失敗,教師要加強學習,從書籍和文獻中學習,向專家和同行學習,了解國內“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研究成果。經過這些學習之后,教師還要深思熟慮,再決定開展教學實驗。在實施之前要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相關的課堂教學理念、改革措施及具體做法,并強調將在課堂上實行的“分層教學”的目的是實現“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發展,以爭取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二是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順利推進“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在開始實行這種教學方式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說明用意,讓學生感到教師的做法是對他們有益的。在開始實施后,要注意捕捉重要的反饋信息,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喜歡或適應這種方式,判斷他們的心理感受。發現學生“接受不良”時,就要暫時停止,了解他們的想法,先解決好學習的思想問題,然后再繼續推進。教師不能不顧學生的感受,固執己見,一意孤行,否則即便初衷是好的,也可能欲速不達,難以實現預期的效果和目標,還有可能得不償失或適得其反。了解學生在接納過程中的困難,做通學生的工作,才能順利推進“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并取得預期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