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化能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探索
徐化能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通過提出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原則,介紹了江南大學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強化教學實踐環節、提升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做法,同時通過理論教學-科研訓練-生產實踐有機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健全研究生專業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雙導師制功能,為學生將來從事職業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食品工程;專業學位;實踐教學
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面向食品行業及相關工程部門的基礎扎實、素質全面、工程實踐能力強并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明確的專業性和定向性要求其在培養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廣泛推行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以項目課題為支撐、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教學活動。因此,如何實現教學從重視知識內容向重視學習過程轉變,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全日制食品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體系,重點培養學生素質與能力,避免高分低能與眼高手低等問題,已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急需解決的問題。
江南大學自2009年全國第1批開始招收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以來,至今合計招收306名。目前,第1屆全日制食品工程碩士38人已順利獲得學位。從就業情況來看,全日制食品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得到行業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大部分學生通過在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的學習與合作研究,畢業后與光明乳業、中糧集團、雨潤集團、魯花集團、海通集團等多個國內外知名食品企業簽訂了就業協議。實踐證明,在教學環節中,把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實踐有機結合,能從根本上實現研究生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銜接,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從而達到培養創新人才、服務社會生產力的目的。
教育部決定自2009年起,擴大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范圍和規模,并要求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學理念、課程設置、質量標準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有所不同,要突出應用特色[1]。這決定了全日制專業學位培養應以專業實踐為導向,重視實踐與應用,尤其強調實踐課程教學。實踐教學作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是確保其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實踐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能否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2]。構建起一套科學、規范、有效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我國研究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為研究生培養單位提升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需要在一定理論框架指導下,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將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實施和管理與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受教育的同時服務于社會,實現研究生培養單位和社會利益的最大化。
2.1 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構建原則
課程體系是具體體現和落實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實體。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體系的設置要充分反映職業領域對其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應以綜合素質和應用知識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突出“理論+實踐”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應合理規劃基礎理論課和技術實踐課的比例,引導研究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結合起來,增強技術創新能力[3]。另外,課程設置還要考慮社會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和學生的專業背景及其職業規劃,注重專業學位課程的推陳出新機制,強化行業組織在專業學位課程體系開發中的角色功能,加大特色課程、品牌課程、前沿課程的的開發與建設力度,在確保基本標準的前提下實行訂單式和個性化的培養。
2.2 全日制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的組成及功能
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貫穿了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為核心的思想方針,構建了由公共課、必修課、學位課和選修課4個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側重于對食品領域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更新和補充,引導研究生將基礎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結合起來;同時,該課程體系涉及哲學、管理、法律等多學科交叉知識,有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拓寬知識面,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相比,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強調研究生的職業發展,開設了食品高新技術、食品技術經濟學、食品新產品開發等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有利于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部分課程采用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即課程學習安排在企業,針對企業生產實踐對課程進行整合和取舍,注重引入一些校企合作的科研成果作為專業教學內容,使實踐教學內容特色明顯。
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見表1。

表1 江南大學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
3.1 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方式,注重案例分析與團隊學習等方法
課程教學既要遵循研究生教育的一般規律,又要考慮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點,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將教學內容以“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農產品加工”等模塊的形式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模塊化使食品工程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清晰,每個模塊都針對其主題內容進行解剖、分析,并結合食品加工的實際案例和研究成果;教學以視頻、幻燈片和圖片的形式,這種方法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模式上,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一言堂”模式,采取以研究生為主體的“多言堂”模式。以探究學習為總體框架,教師安排學生組團完成學習任務,團隊成員之間進行角色分配和任務分工,匯報各自的學習成果,并相互學習和補充,實現課程由傳授知識為主向培養能力為主的轉變。另外,參照食品工程專業技能標準,抓好教材的配套及系列化建設,出版了15部適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集中體現學校科研成果的專用教材和案例庫,形成了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資源。
3.2 利用學科資源優勢,加強教學和科研的滲透
江南大學擁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食品科學與工程”,依托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糧食發酵工藝及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中心、食品安全分析測試平臺等現有學科資源,能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一個系列化、層次化的實踐能力培養環境。學院積極倡導學生盡早進入學科平臺和實驗室進行專題研究,發揮各類科研項目的載體作用,使研究生對前瞻性、先進性、綜合性和學科交叉性的科研成果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實現了科研與教學的相互促進。
3.3 強化實踐導向性,組織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踐教學
根據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合作企業多、研究生產學研合作基地多的特點,定期組織學生進入一些龍頭食品企業如雨潤集團、光明集團、魯花集團等,進行實踐教學。赴企業進行實踐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室”的上課模式,讓學生掌握一些生產設備的操作、維護及原理,強化對企業生產問題的解剖和反思,從中尋找問題并研究其解決的方法和策略。例如,食品分離技術是食品工業的基礎,通過企業現場授課和學生直接參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能夠更好、更直觀地掌握食品工業生產中較為常用的各種高新分離技術、食品工業分離設備及使用方法;能夠正確地選擇和應用各種分離手段進行食品原料的提取,食品加工中間產物的分離、食品的提純、食品加工副產物的再利用及食品工業三廢的處理等。
3.4 加強以團隊指導為主體的導師隊伍建設,改善教師隊伍結構
學院已經選拔了一批工程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專任教師擔任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的主講教師;同時,面向企業、科研單位和行業監管部門遴選聘請了120多名具有高級職稱、專業素養好、工程能力強、管理經驗豐富的行業專家擔任校外指導教師(第二指導教師),并要求他們到校開設食品工業前沿進展系列講座,幫助學生了解企業研發的熱點問題及企業科研的方法,培養其適應應用型研發的特點。為充分發揮研究生導師承擔橫向課題的載體作用,引領學生參與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鼓勵教師深入國內外大中型食品企業了解生產實際,開展科學研究工作;組織教師與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研究活動,有計劃地資助教師到企業學習、交流,提高教師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校企導師合作教學各有側重,優勢互補、相互配合,更有利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4]。
3.5 完善制度建設,建立和健全實踐教學的質量保障體系
為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的高質量完成,江南大學規定,在師資配備、實驗室、實習基地等教學資源的使用方面,應優先確保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需要。江南大學還建立和健全了實踐環節的質量監控體系,從專業實踐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校外指導教師的聘用到研究生實踐教學的計劃、考核等都做了詳細規定。為了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規范管理,江南大學還將出臺有關文件和執行相關配套措施。
食品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在我國尚處于啟動階段,仍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嘗試。積極探索適應形勢要求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新模式和新途徑,包括依托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加強與重點企業、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交流,搭建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來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相互共享,并實行動態跟蹤、及時評估和滾動建設,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 [Z].教育部文件教研 [2009]1號,2009-03-19.
[2]祝美云,殷賀中,艾志錄,等.食品科學研究生實踐性教學的研究 [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1(12):125-127.
[3]熊玲,李忠.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4-8.
[4]劉廷章,鄭祺.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團隊探究方法研究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1):48-52.◇
Exploration on Practical Teaching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of Food Engineering
XU Hua'neng
(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 214122,China)
This paper brought forward the principles to set up courses for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of food engineering,and introduced some ways of Jiangnan University to enhanc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during the training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of food engineering.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teaching,research training and productive practice coul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double tutorial system,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future occupation work.
food engineering;professional degree;practical teaching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12.021
1671-9646(2017) 12a-0076-03
2017-09-05
2015年江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和全國工程碩士教育研究課題“食品學科全日制工程碩士教學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2012-JY-027)。
徐化能(1980— ),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食品膠體與界面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