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蕊芳??
摘 要: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靈魂,它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素質,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貫穿整個教育的始終。高中是一個特殊的階段,處于少年向青年的過渡時期,學生貌似成熟,可實際卻很單純,容易受到外界各種思想的影響。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下他們對網絡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流連于其中到了無法自拔的程度。傳統的單純的說教方法已不能滿足德育發展需求。如何利用學生對網絡的熱情進行德育教育是對教育者的挑戰。
關鍵詞:信息技術;德育教育;有效性;高中生
一、 問題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半封閉式的市級普通高中學校,寄宿生特別多,且多數來自農村。許多學生一兩個月都難得見父母一面,更談不上和父母溝通。還有一部分學生來自“空巢”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他們單獨在家。父母以為孩子已經上高中了,可以自己處理生活、學習問題,結果就造成了我校目前這種家校相對孤立,信息彼此封閉的現象,學生的德育教育遠離父母教育,而主要靠老師的說教,形式單一,效果不盡人意。這種現象給我校德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高中德育工作要適應信息化社會的趨勢,必須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發展性的育人觀為理念,構建動態、開放、互動、共享的家校融合互動新模式,推進德育信息化。這是提高德育教育針對性、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也是未來德育教育的一種主流。
二、 研究的實施
(一) 建立具有班級特色的網頁,構建班級文化,搭建班級道德教育的全景化平臺。
網絡教育在我校已相對普及,學校給每班提供電腦投影儀等硬件設施,各班可發動班集體的力量豐富班級主頁內容。“班級QQ群”,“班級論壇”,主要用于課后就班級近期出現的某些現象或急需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既可以培養學生班級主人翁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又可以節省課內時間,提高效率。“說說心里話”欄目便于同學們在里面留言,說出平常不敢說的話,緩解了心理的閉鎖性,尤其是給那些內向的學生提供了吐露心聲的天地。“班級成果展”用以激發學生的進取心,提升班級文明建設的內涵。“有待改善區”用以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時刻提醒自己。總而言之,力求網頁成為班級道德教育的新窗口。
(二) 開通微信交流平臺,加強與學生及家長之間的資源共享
微信是一種新興的手機即時通訊工具,具有快捷、功能強大等特點。從我年級的一份學生微信使用調查表可以看出,超過91%的學生使用微信,因為電腦電話被部分家長老師限制后,微信無疑彌補了他們與人溝通的渴望,但由于自控力差,很多學生被一些負能量的內容欺騙,給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但如能合理地加以引導,微信也能給高中德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教師可利用這個微信平臺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宣傳正面的、積極的信息與文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我校德育處根據實際情況,申請了公眾訂閱號,專注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版塊。各班級都建立了班級家長微信群,搭起了家校合作的“多元信息的橋梁”。班主任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家長反映學校的德育狀況以及學生在校的思想動態,促進家校合作。
(三) 利用信息技術,讓班會活起來
主題班會既是班主任的一個常規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而傳統的主題班會主要以老師的說教為主,學生從小被說到大,到了高中階段,對這種班會課已感到厭煩,根本聽不進去,主題班會課成了學校的擺設,陷入尷尬境地。而信息技術可以使班會直觀化,想象化,多樣化,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應用多種呈現方式、縮短時空差距、豐富德育內容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自然而然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比如筆者在上“感恩”這一主題時,先是通過多媒體播放著名歌手陳紅的《常回家看看》這首歌導入,“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幫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接著再拋出大量父母為家不辭辛勞的圖片,從聽覺視覺上震撼學生的心靈,靈魂得到了洗禮。
(四) 運用信息技術,構建網絡德育的主陣地
面對網絡的沖擊,德育工作應緊跟形勢,針對熱點問題,在校園網上開辟德育網頁,適時設立教育專題。教師可根據學校德育工作總體要求,積極組織專題式德育活動,以便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接受德育教育,還可以結合傳統節假日與紀念日進行網絡主題教育活動。如:在清明節到來之際,我班開展文明祭奠、和諧清明活動,號召學生摒棄傳統祭祀陋習,引導學生通過鮮花、網絡等新型環保祭掃方式表達對先人的緬懷和敬仰,從而樹立社會新風,減少祭掃活動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消除火災隱患。這種活動不僅形式新穎,內容豐富,而且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學生參與度高,打造了課外高效德育課堂。
三、 研究成效與思考
實踐表明,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學校德育建設中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得到了增強,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養成良好的網絡道德行為習慣;暢通了家校交流的嶄新渠道。當然,也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教師運用信息技術能力及積極性有待提高;盲目夸大信息網絡技術的作用;對于網絡德育教育效果缺乏及時的反饋等。
總之,隨著全球范圍的信息數字化、網絡化進程的加快,一個嶄新的網絡時代已呼嘯而來,學校德育教育也應順應時代的發展。當然,這是一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共同配合,促進德育工作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玉麗.學校德育的新視點——網絡德育[J],北京教育,2002,(11).
[2]魏書生.班主任工作藝術[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
[3]保護孩子上網的幾點建議[N].中國教育報,200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