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棟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人員與家長的重視。從某些方面來說,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與其他素質的質量水平是成正比的,也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前,很多地區的中小學都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教學日程,也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能夠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但是,在我國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以及偏遠農村中,這項工作開展的效果并不好,在實施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將這些問題及時、有效地進行解決,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必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對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帶來不良的影響。
關鍵詞: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析與對策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教育工作人員與家長的重視,從某種方面來說,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與其他素質的質量水平是成正比的,也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前,很多地區的中小學都將心理健康教育提上了教學日程,也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的能夠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但是,在我國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以及偏遠農村中,這項工作開展的效果并不好,在實施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將這些問題及時、有效地進行解決,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必會受到很大的阻礙,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產生不良的影響。
一、 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 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認識方面存在誤區
即使素質教育推行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在農村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意識仍然存留在應試教育中,他們將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一味地進行填充,忽略了學生思想、情感的發展。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長此以往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他們對于事物缺乏興趣,情感意志也會變得極其脆弱,心理問題就會隨之不斷地增加。
(二) 心理教育德育化
在很多農村學校中,心理健康人員是由德育工作者兼任的,這就導致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學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且,德育教育有著成熟的體系與操作方式,教師就很容易將德育教育的方法應用到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上來,使心理教育變成了一種德育教育。
(三) 沒有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模式
在很多的農村學校中已經有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但是,受教育體制、師資力量、教學模式等方面問題的影響,農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沒有什么太明顯的進步。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以教師講述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師為學生講解一些心理學知識,學生學得枯燥又乏味,變相地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壓力與心理輔導。第二種是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矯正,心理健康教育偏離了原有的軌道,而是成為了學生心理障礙與咨詢的醫學診所,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不斷縮小。
(四) 沒有充足的師資力量
當前農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充足的師資力量,沒有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大多數由班主任、教師、思想品德教師兼任。雖然這些人都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并不具備專業的知識也沒有相關的操作技能,在學生眼里,他們仍然是扮演著原有的角色,就很難在他們面前敞開心扉。
(五)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
雖然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但是教學工作并沒有收到成效,存在著形式化的問題。首先教師一直在做表面工作,雖然有心理咨詢室,但是沒有吸引學生走進來的契機;雖然有心理測驗問卷,但是沒有進行科學的分析,就無法為學生提供實際幫助。并且,有些學校只是在應對檢查時才會做一些與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活動內容不僅淺顯也沒有實際意義,沒能結合學生的實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二、 對農村學校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剖析
(一) 教育體制較為陳舊
在當前的農村學校教育體制中,很多學校仍然將升學率作為唯一的教學質量評定標準,在實施各項活動時,學校都會圍繞升學率開展,因此,那些與升學無關的活動就變得可有可無,心理健康教學這種課程的活動就更是無關緊要了。在很多學校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初中一年級開設一些簡單的活動,在其他年級就變得很少,尤其是在初三,基本上就等于沒有。這種現象在農村的學校里更為明顯,有的甚至將初一的教學活動也取消了。
(二) 教育人員不具備科學的教育觀念
農村地區有著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的特點,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很難順利推行。國家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視,也多次提出重要的要求和指示,但是,受各種原因的影響,許多學校都是走過場,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學校的教育人員思想陳舊,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方面有著怎樣重要的意義,因此,他們就不具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
三、 采取有效對策,解決農村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一) 對領導管理進行逐步強化
要想更好地實施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個學校的領導就必須對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視,一方面,學校領導層要不斷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的修養。只有各個領導從心理上認可了,才能為心理健康教育鋪就一條寬闊的大路。另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軟環境的建設,使得教師與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感染,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更為有效地開展。
(二) 更新觀念,提高師資水平
在觀念上認可之后,學校領導者就要不斷地加大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師資水平,一方面我們可以招聘一些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另一方面,我們還可以有計劃地對當前的一些“非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員進行培訓,先培養一批骨干教師,再培養一批有較高心理教育能力的班主任,最后對全體教職人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他們的教學行為進行規范。
(三) 對學校的評價體系進行改革
各個學校的領導者都要對本校教師的工作績效評價系統進行改革,使教育評價體系呈現一種多維度、多層次的形態,拋棄以往那種單純以教師的學科成果為指標的評價方式,綜合考慮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并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使他們能夠更為深入地學習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掌握心理問題解決的基本技能,使學生能夠充分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中來,促進他們知、意、行的發展,并以此作為參照物,對教師的工作進行全面的衡量。
(四) 對家庭因素提起足夠的重視
在家庭中,學生受家長的影響最大了,無論是家長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是生活態度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農村學校要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和態度進行教育,促進家長心理素質的提高,使家庭能夠與學校協調起來,共同發力,作用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來說,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他們在適應復雜的環境、迎接困難的挑戰時就更能輕松應對。因此,我們要加快步伐,將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到更高的程度,使我們的下一代都能夠成為具有優良的心理品質、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大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