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艷英
摘 要:城鎮小學教師作為夯實廣大城鎮基礎教育的主體,他們的情緒變化主導了教育孩子的過程和效果。文章通過實地調研探討城鎮小學教師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和培養積極向上的職業情緒。
關鍵詞:城鎮小學教師情緒管理;現狀;途徑;方法
由于歷史和地域方面的原因,我國城鎮小學教育與大城市存在很大差異,如生源素質、家長重視程度、教學條件、學習氛圍等方面均與大城市有一定差距。近年來,個別教師因情緒失控打罵學生的新聞不時見諸于報端。為了解城鎮小學教師情緒現狀,廣東博羅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情緒管理”研究小組首次在2016年11月份組織了主題為“城鎮小學教師情緒自我管理現狀”的調研活動。本次調研在全縣抽取8個城鎮小學的500名在職教師作為對象,采取問卷調查、焦點座談會(Focus Group)等方式開展調研活動。
一、 城鎮小學教師情緒現狀
心理學家把人的情緒看作由許多關鍵成分所組成的復雜心理現象,分別加以研究。因此我們可以對情緒作如下的定義:情緒(emotion)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它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情緒刺激等復雜成分。從情緒的性質來看,情緒可分為正向情緒和負向情緒。
在本次調研中,當被問到選一個詞語來表達自己過去一年工作中的心情時,49.3%的老師選擇了偏向負向的“郁悶”,31.5%選擇偏向正向的“快樂”,19.2%選擇了相對中性的“平淡”。從結果來看,受訪者中有近乎五成的人在工作時存在偏向負向情緒,值得我們去關注。
調查顯示,78.2%的老師自己認為工作壓力大,遠高于認為沒有工作壓力的21.8%。同時,在本次調查中,58.5%的老師認為自己的壓力來自于學生,21.3%的老師認為壓力來自于領導,19.1%來自于家長,1.1%來自于其他方面。結合焦點座談會的定性研究,我們認為,小學大班額造成小學教師日常工作繁重瑣碎,這是他們產生負向情緒的主因。目前城鎮小學每個班班級人數通常都在50人上下,大班額所帶來的超大工作量讓許多小學老師每天疲憊不已。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調查中,39.6%的老師認為城鎮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一般,同樣有39.6%的老師認為城鎮家長對孩子教育不重視,與此同時,只有2.7%的老師認為家長非常重視孩子教育,18.1%的老師認為家長比較重視孩子教育。從調研結果來看,接近八成的老師傾向于認為城鎮小學的家長不太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個應該也是教師產生負向工作情緒的另外一個原因。
總的來說,目前城鎮小學老師因其面臨大班額、家長重視程度弱化、日常工作繁重等不利條件,日常工作中出現了一定的負向情緒,這值得我們去關注,并積極通過適當方式幫助他們掌握情緒自我管控技巧,不斷增加正向情緒,讓他們做一個快樂的老師。
二、 城鎮小學教師情緒管理的途徑和方法
情緒管理是小學教師身心健康的“護航者”,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城鎮小學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客觀上要求小學教師必須善于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首先,城鎮小學教師自身要高度重視情緒管理,增強自覺性;二要善于自我調控,掌握方法和技巧。
1. 優化學校內部管理機制、積極營造小學教師情緒管理的良好環境
總的來說,城鎮小學教師每天都在學校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他們的情緒產生誘因很大一部分與學校的內部管理機制有關系。一個學校內部如果管理機制優化,就會激發教師的工作熱情,從而產生正向的情緒,反之則會讓教師負向情緒日積月累,不利于校園里教學活動的開展。筆者認為,作為教育主管部門,需要重視教師各項福利待遇的落實,逐步減少城鎮小學大班額,為小學教師的職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此同時,學校管理者需要主動優化內部管理機制,尤其是通過科學設計績效激勵導向,逐步形成積極向上、健康和諧、尊師重教的良好校園情緒氛圍。同時,小學管理者要建立校園內部教師情緒管理和預警機制,當發現校園內部教師負向情緒出現苗頭的時候,管理者要勇于擔當,及時疏導負向情緒,幫助教師有效管理情緒。
2. 創新家校溝通方式和渠道,有效管理教師情緒
從本次調查來看,城鎮小學教育有著與大城市不同的顯著特點,一方面,城鎮小學老師在調查中普遍反映,日常工作中城鎮小學生基礎較弱,“很難教”;另外一方面,城鎮小學的家長群體與大城市的家長群體之間差別很大,前者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遠不及后者。為此,我們需要根據城鎮的實際情況,在傳統家長會、家訪的基礎上,鼓勵老師探索和創新家長和老師之間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平臺,如一些學校鼓勵老師建設班級家長微信群或QQ群進行及時溝通,這些探索都值得點贊。
3. 教師自身要增強情緒自我管理的意識,學習情緒管理的有效技巧
教師情緒管理重要的是要做情緒的主人、掌控者和調節者。小學教師要把諸如焦躁、怨恨、抑郁和憤怒等不良情緒通過有效方式進行宣泄和控制,理智地駕馭自己的情緒情感,及時控制和排除消極情緒。常用的方法有:1)情緒宣泄法。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難免有時候會產生一些負向情緒,自己可以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把這些負向情緒排解出來,如心理咨詢、與好友長談、寫日記等,不能老是把工作中的不快悶在心里。2)轉換情緒法。當工作有苦惱與委屈的時候,如果一時排解不了,小學教師要學會通過情緒轉移把自己的注意力暫時放到其他容易產生正向情緒的方面,如外出旅游、聽音樂、看書、看電影、購物等,從而幫助自己緩解內心壓力。從本次調查來看,多數小學老師是通過外出旅游和參加文體活動方式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效果還是非常好的。3)善用“黃金原則”,學會寬容。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為學生付出那么多,學生就應該聽話守紀好好學習,如果學生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那么,教師心理不平衡、心生抱怨應該說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把抱怨情緒發展到一種憤怒或敵意,并由此體驗過度的傷心等負向情緒的話,也就傷著自己了。怎樣平息這樣的憤怒,從這樣的痛苦體驗中解脫出來呢?埃利斯給我們提供了一條“黃金規則”:要“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換句話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寬容,意味著你已經不再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也意味著你已經由一個平凡的人升華到一個不平凡的人。學會寬容別人,就是學會寬容自己,給別人一個改過的機會,就是給自己一個更廣闊的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