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
摘 要:中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國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元素,現(xiàn)已成為國家經濟發(fā)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新形勢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xiàn)出了新的內容與特征。而思想政治教學作為中職學校進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如何圍繞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提高教學實效性,從而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提供相應的服務,已成為思政教育建設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文章圍繞“中職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創(chuàng)新”這一課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中職學校;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創(chuàng)新策略
在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推動作用下,21世紀的今天已經邁入了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時代的變更使企業(yè)面向新一代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不僅要求他們具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需要勞動者自身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業(yè)精神。中職學校作為培養(yǎng)職業(yè)化應用型人才的重點基地,在此背景下,必須要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才能更好地與時代接軌,把學生培養(yǎng)成時代需要的素質型人才。可見,就“中職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創(chuàng)新研究”這一課題展開研究,并不斷探尋提高實效性的創(chuàng)新策略,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 中職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最近幾年,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都加大了對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重視力度。但是,由于我國的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起步較晚,而思想政治教學所沿襲的理念和方法都相對落后,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改變。一直以來,中職學校的相關教育教學工作者都認為思想政治課程只是一門普通的德育理論課程,教師在致力于授予學生理論知識時,忽略了職業(yè)素養(yǎng)與道德品質的滲透教育。此外,“以師為尊”的落后教學觀念早已深深扎根于教師心中,使得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以“灌輸式”為基本教學方法,片面追求教學的進度與技能的講授。在這種單一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下,中職思想政治教學喪失了趣味性,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被嚴重削減。
二、 新時期下增強中職思想政治教學實效性的創(chuàng)新策略
(一) 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學生對思政課的情感
由于受到學生自身條件以及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同時也導致他們在進行思政學習方面的能力有所不同。面對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教師必須要端正認識,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并結合學生實際開展教學,讓學生能在思政學習中獲益。首先,要做到“備學生”。對于我們的課堂來說,學生才是主體。對于這群作為學習主體的人,我們對他們生活的了解,對增強課堂教學實效性非常有效。打個比方,就像醫(yī)生必須了解病人的病情,才能對癥下藥,而又只有對癥下藥,病人才能盡快痊愈。為此,教師應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和關注學生的生活,努力開發(fā)學生中的生活資源,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思考問題,使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此外,要做到“備教具”。教具的種類非常豐富,而精心地挑選和運用對我們優(yōu)化課堂教學相當有用。學生們的記憶擅長各不相同,有的擅長聲音記憶,有的擅長圖片記憶,教具的使用能有效地幫助我們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當然,在我們展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教學點等方面,教具都能起到化繁為簡,但效果翻倍的作用。所以說“備教具”能讓我們更順利地增強教學實效性的目標。
(二) 教學寓教于樂,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縱觀當前中職學校的思政課堂,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基本處于一切教學活動的核心地位,課堂以教師的個人演講為主,學生只能在一旁聽。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學生的一切行為和活動進行操控,學生在此過程中逐步喪失了對思政活動的興趣。而對于思政理論課教學來說,學習方式過于單調、重復,學生往往會產生疲憊、厭倦情緒,教學質量也逐步下降。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穿插一些游戲,以調整學生情緒,提高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譬如說: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游戲,在思想政治知識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角色體驗中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到自己的頭腦中。
(三) 案例參與教學,實現(xiàn)思政教學的內在價值
案例參與教學是思想政治教學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以案例分析為主線,引導學生從案例中進行學習、理解和掌握一般原理、方法,從而有效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互結合。案例參與教學有許多突出的優(yōu)勢:①它能夠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強化問題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②有利于彌補“滿堂灌”教學的缺陷,案例所特有的趣味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③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講解“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用《今日說法》所報道的一條案例:上海市某一企業(yè)拖欠了幾十名農民工的工資,這些農民工討薪三年未果,最后通過法律途徑,在援助律師的幫助下,通過勞動仲裁,終于討薪成功。在展示案例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做出自己的分析,并讓學生與教師所出示的點評結論進行對比。如此一來,不僅可以使部分學生獲得成就感,還可以讓部分分析錯誤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改進,而學生也能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三、 結語
總而言之,在知識經濟時代,思想道德素質已成為現(xiàn)代化企業(yè)評定人才的重要標準。思想政治課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必須要進行全面的教學革新,增強教學實效性,才能滿足教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需要。為此,從事中職思政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應從多方面、多層面進行摸索和探究,從教學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思政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菊芳.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優(yōu)化中職政治教學[J].學苑教育,2015年11期.
[2]杜憲榮.談對中職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3]黎海東.淺論中職思想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