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瑛++張玉霞
摘 要:家?;邮且环N雙向教育活動,是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與學校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過程。良好的家?;邮菢嬛掠h境的重要條件。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的品德修養和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物質條件等對學生品質道德有著直接的影響。學校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影響,是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個體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過程。而家校互動是把兩種影響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結合在一起,采用不同的方式,創設互動的氛圍、搭建互動的平臺,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家校互動;德育;影響
金塔縣建新路小學地處城鄉結合部,學生中部分來自城鎮,部分來自附近農村,還有部分來自外地務工家庭。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源構成決定了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近年來,在學生德育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在家?;拥奶剿髦?,一直走在縣域前列。
一、 調查目的
1. 進一步轉變教師的育人觀念,學會運用多種方法、多種保障措施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2. 進一步提高家長素質,改變家長對教育的態度,促使家長能積極主動的與學校配合教育孩子,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3. 構筑有效的家?;悠脚_,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促進學生良好德育的形成。
二、 調查方式
1. 問卷調查法:通過向家長發放問卷,了解家長的文化程度、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了解情況,爭取家長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活動,為本課題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 培訓講座法:針對我校學生處于城鄉結合處,家長文化程度較低,對孩子管理方法單一,甚至疏于管理,需要定期對家長進行培訓,提高家長素質,轉變教育態度。
3. 個別指導法:對特殊家庭孩子進行跟蹤指導,適時和家長聯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行為變化等,及時分析反思,給予恰當的指導。
4. 理論實踐結合法:在實際研究中,將研究內容與教育管理實踐緊密結合,以構筑和諧德育環境為生成目標,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總結。
三、 調查研究過程
當家庭和學校目標一致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就會產生合力,而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目標不一致時,就會產生沖突,出現干擾、阻止和破壞教育的效果。針對家校互動的開展情況,建新路小學專門成立德育成效調研小組,自4月份以來,分步驟、有重點地開展了調研活動。
1. 確定重點、擬定計劃。為確保調研活動的有序開展,4月初調研小組制訂了詳細周密的調研計劃,確定了“家校互動對和諧德育環境影響”這一調研重點,根據承擔的工作不同,對調研組人員進行了合理分工。按照學校家?;踊顒訉W期規劃,確定了不同階段的調研內容。
2. 發放問卷、前期活動。為了真實客觀地了解家長的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現狀、家長對學校管理的了解程度,為家校互動的有效開展提供鮮活材料,調研小組針對不同的調研對象,精心設計調研問卷3類。并調動全校45名老師、14個班級542名學生家長的參與熱情,發放各類調查問卷734份。
3. 分步開展、調研實施。我們結合學校德育工作計劃,與學校教導處緊密聯系,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家校互動活動,如采取把家長請進來的方法,成立了15名家長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長會,老師不定時的家訪以及借助網絡平臺與家長及時溝通。先后開展“做一個成功的家長”等家長課堂2次、“家校攜手共育寶貝”集體講座1次、“慶六一”親子互動1次、家長面對面交流溝通342人次,打造了無縫隙溝通,及時解決了家長的疑問和困惑。通過“交流—實踐—指導—再實踐”,共同營造學生良好德育環境。
四、 調查體會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生活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經歷著同樣的學校教育,有的孩子會學壞,有的卻沒有,關鍵在于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里,從小接受著不同的家庭教育和影響。現實生活中孩子選擇什么、追求什么,家庭教育起到很大制約作用。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帶著他們在家庭的經歷的烙印,所以作為德育工作者,我們為了了解學生,必須了解他們的家庭。如果了解家庭,認識家庭的多樣性,我們就有可能遇到各種障礙。了解家庭,認識家庭的多樣性,是學校和家庭建立建設性關系的核心。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 教師理論支撐的力度不夠,歸納總結的能力不強,調查工作的開展和反思過于單薄,研究的深度、廣度不夠,對調查研究過程中的經驗難以提升。
2. 由于學校地域的特殊性,家長從事的職業較為復雜,大多是個體經營者和打工者,互動活動中與老師配合不夠積極,給活動開展帶來阻力。
五、 我們的思考和目標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構建三位一體的大教育網絡是學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探索合力育人的途徑、方法、策略等,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就應該成為我們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1. 家庭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同盟軍。學校、家庭為著同一個目標,有著同一樣的理念,采取同一樣的行動——為的是讓孩子成人、成材,家庭是學校教育永遠的同盟軍。
2. 家長是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課程實施的必然需求。新課程要求家長以教育活動的支持者、參與者、決策者的角色進入學校教育。如何有效地利用家長資源,推進家校合作,促進教育教學的優化發展,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
3. 家校互動為孩子提供和諧健康的成長環境。首先,家?;拥捻樌_展有利于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學校和家庭教育具有一致性的特點,家校的成功配合必將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材;其次,有利于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父母是學生最早的老師,家庭是學生最早的學校,也是學習時間最長的場所,而學校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主要渠道,二者的密切配合定會推動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再次,有利于促進家校間有效信息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