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紅+趙寬
摘 要:該文針對目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中的實踐教學不足、無法滿足環評市場要求的現狀,提出開展團隊合作教學、特色案例教學及仿真模擬教學等切實可行的建議,可為提高環境類專業畢業生從事環評工作的實際應用能力提供思路。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2-0131-02
Abstract:How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h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is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The advices comprise team teaching,featured case teaching and simulation teaching,which can offer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EIA for graduates from the specialty of environment.
Key words:Envior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Course teaching;Case teaching
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專業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1],隨著我國環評行業的不斷規范以及環評準入制度的深入推行[2],社會對環境影響評價人才的需求為環境類畢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的就業市場,同時也對其培養規格提出了更高要求。偏重理論的《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環評工作的要求。因此,有必要針對環境影響評價教學中的不足進行教學改革,提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效果。
1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特點及現狀
環境影響評價是一個綜合性的課程,涉及法律法規、環境管理、環境規劃、產業政策、工藝流程、環境系統分析、環境調查和監測技術、環境經濟學、清潔生產、污染控制技術、公眾參與、環境安全等多方面的知識環境,不僅有法律法規及導則規定的程序要求,而且有基本的理論概念和模型計算,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如何使學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這一龐雜的知識體系,并能有效地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中,對從事環評教學的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縱觀各本科院校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現狀,除了教材內容不能與時俱進、存在嚴重的滯后[3-4]外,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還是實踐教學的嚴重不足[5-7],教學方式以教為主、以學為輔,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是理論的巨人、實踐的矮子,不能滿足市場對環評技術人員的要求。
2 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改進思路
環境影響評價是安慶師范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環境工程與環境科學專業大三上學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結合該課程目前的教學現狀,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效果:
2.1 開展團隊合作教學 環境影響評價涉及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環境等多個專題,而擔任環評教學的教師通常只在某一方向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在講解其擅長的專題時能更多地將實踐經驗融入到課堂理論的講授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相對地,在講解其他專題時,在教學的廣度和深度上則會略顯單薄。為解決這一問題,可從建立一個較為合理的環評教學團隊著手,該團隊由從事環評教學的教師組成,每名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長對各專題進行穿插講解,以使學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各專題的評價要求、評價重點及評價方法的應用。此外,可不定期地聘請具有多年環評經驗的專家以講座、報告的形式介紹實際環評工作的方式方法和行業經驗,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2.2 開展特色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提升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需要開展環評的建設項目種類眾多,由于受到教學大綱、課時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每種建設項目都開展案例教學往往難以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環境影響評價案例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校自身的優勢和特點,進行創新性教學和特色教學,培養環境影響評價領域內的專業特色人才。例如,交通類院校可側重交通運輸類建設項目的案例教學,地質礦業類院校可側重采掘類建設項目的案例教學,水利類院校可側重水利水電類建設項目的案例教學。安慶師范大學所在的安慶市具有以石油化工產業為依托的產業結構,同時也是長江中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因此可以石油化工類項目、港口碼頭類項目為環評案例教學的特色和重點。以某石油化工類項目為例,可將與該項目有關的所有基礎數據打包給學生,然后將學生分組,每組4~5人,通過商議或隨機抽取的方式明確每組的環評專題,小組內自行分工,各自承擔專題的某項工作內容。預留兩周的時間,供學生完成該項目環評,然后用7d的時間,以小組分組匯報、教師或專家參與討論的形式,對各小組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判。通過這種形式,讓學生們不再局限于記憶各種環境影響評價的公式和法律法規,而使他們對實際的環評有更為直觀的理解和體會。
2.3 開展仿真模擬教學 在建設項目對各環境要素影響的預測評價過程中,數學模型法由于其經濟、靈活、快捷的特點越來越顯示出其優勢及重要性,如在大氣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中都需要利用適用于各種不同條件的數學模型模擬污染物進入環境后的時空分布情況。采用數學模型法不需要太多的試驗設備和試驗空間,其主要工具是計算機。在信息技術空前發達的今天,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儲量已不再是數學模擬的障礙,各種類型的通用計算機為數學模型法提供了保障。通過適當安排學生上機操作,學習GIS等現代科技手段及大氣環境、水環境常用模型軟件系統的應用,有助于加強對數學模型法的理解及利用數學模型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建設思路應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走及時更新和創新的路子,使環評課程教學充分體現其對應于環評技術服務的優勢和特點。在當下普遍重視實際操作和應用的就業形勢下,通過多渠道教學措施的改進,提高畢業生應用所學知識從事環評工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滿足市場對環評技術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規范[EB/OL].[2005-11-18].http://www.edu.cn/yanjiu_696/2006032
3/t20060323_149930.s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EB/OL].(2004-02-16)http://www.mohrss.gov.cn/gkml/xxgk/201407/t20140717_136364.htm.
[3]張春暉,何緒文,于彩虹,等.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思路[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36(11):18-20.
[4]匡穎,張煥禎.新形勢下本科《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改革探討[J].環境工程,2014,32(增刊):1093-1095.
[5]章麗萍,何緒文,張春暉,等.案例法在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中的改革探討[J].大學教育,2013:66-67.
[6]梁媛,陳亢利,王學華,等.本科院校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與實踐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3):179-182.
[7]孫境蔚,張云峰.《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5):265-266.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