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戚
(中共連云港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江蘇連云港222006)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問題與對策研究
韓家戚
(中共連云港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室,江蘇連云港222006)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東北亞作為全球最具活力、最具潛力的區域,深入開展經濟合作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促進了區域內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要維護區域穩定,中美俄嚴控半島無核化;擱置領土爭端,共同開發;深化經濟合作,淡化意識形態;積極作為,主動應對美國東北亞戰略。
政治視野;東北亞;經濟合作;問題;對策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與區域經濟集團化發展趨勢的形成,東北亞各國逐漸意識到了通過加強區域內經濟合作,不僅可以促進本區域的經濟發展,也可以最大程度上緩沖區域內矛盾與沖突,是妥善解決區域內存在問題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東北亞多年的經濟合作實踐表明,合則多贏、斗則多輸,各國理應堅持走區域經濟合作道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促進本國、本區域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為區域的安全與穩定提供堅實保障。
在東北亞地區,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梯度較為明顯,日本屬于現代工業化國家;韓國是第三世界中經濟最為強大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俄羅斯是國際上具備較強政治和軍事影響力的區域性大國;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人均發展水平依然較低;朝鮮、蒙古經濟發展較為緩慢。2016年中國與東北亞五國貿易額合計約6059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17%左右,其中中日貿易額為2748億美元,中韓貿易額為2526億美元,中俄貿易額為686億美元,中朝貿易額為54億美元,中蒙貿易額為46億美元,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體是中日韓之間的經濟合作與發展,中國分別是韓國、日本的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日本是韓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韓國是日本的第四大貿易伙伴,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總量約占世界貿易總量的20%,占全亞洲貿易總量的70%,占東亞的90%,基于地緣、文化等因素,東北亞區域各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存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中日韓于2012年啟動了自貿區談判,2015年中韓兩國已率先完成了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區域經濟合作總體進展順利。但近年來,區域內矛盾有爆發跡象,政治層面上不穩定因素陡然增加,區域安全與穩定的平衡遭到破壞,區域內相關國家的經濟合作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如2012年釣魚島事件,中日政治關系跌倒冰點,經貿合作遭受重創,此類事件在東北亞其他國家之間也有存在,深入推進東北亞區域內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正面臨著一系列政治層面上的困境,唯有妥善解決政治層面上分歧,才能確保區域經濟沿著健康、穩定的發展道路前行。
朝核問題是影響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因素。朝核問題近兩年來越演越烈,2016年,朝鮮進行了兩次核試驗,核開發的步伐突然加快,絲毫不懼外界強大壓力,擁核立場似乎異常堅定。相關國家以此為借口迅速作出回應,2016年7月8日,韓國前樸槿惠政府做出的部署“薩德”導彈防御系統決定,此舉遭到了中俄強烈反彈,“薩德”嚴重威脅到了中俄國家安全利益,一旦成功部署,區域安全穩定的戰略平衡可能會被打破,區域內大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勢必受到牽連,目前中韓之間的經濟合作已經因為薩德事件而受到嚴重影響,盡管中韓之間已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但中韓之間經貿數據下滑的態勢短時間內已經無法逆轉。
東北亞各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極為復雜,幾乎每兩個國家都有此類爭端,具體包括:中日釣魚島之爭、日俄北方四島之爭、日韓獨島之爭以及東海領土爭端、中韓蘇巖礁之爭。領土爭端必然牽動當事國的敏感神經,領土涉及國家主權,涉及到一個國家的根本利益和核心利益,當事國誰都不敢輕易讓步,且極易引起強烈的民族敵對情緒,這將嚴重動搖本地區的經濟合作開展的政治基礎。東北亞存在領土爭端的中、日、韓、俄四國正是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對區域經濟影響舉足輕重,任何一方處理不當,都會嚴重影響到雙邊甚至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與合作。2012年日本發生釣魚島“國有化”鬧劇后,2013年中日貿易總額為1472億美元,在2012年下降的基礎上又驟降10.8%,其中日本對華出口614億日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6.7%
東北亞區域復雜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在于各國家間的政治、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不同,區域內有資本主義國家,也有社會主義國家,有市場經濟,也有計劃經濟,有全面開放國家,也有完全封閉國家,這種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同必然導致了區域內各國經濟合作難度,某些國家在發展與其社會制度不同國家的經濟交流與合作時,時??桃鈴娬{“非對稱性”、“人權”、“民主”等問題,根據自身的價值取向,合作中體現出的“自我”傾向較為明顯。這種政治、意識形態的不同使得區域內很難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經濟合作機制以及穩定的發展模式,從而使得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受到制約。
域外力量主要指美國在東北亞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影響,美國雖然在地理上不位于東北亞,但是基于有著廣泛的利益存在,深度介入東北亞事務。美國強力推行亞太戰略對東北亞政治安全形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通過積極構建美日、美韓軍事同盟來實現其在東北亞的軍事戰略布局,以朝鮮核問題為由制造緊張氣氛,在東北亞部署導彈防御系統,其本質是達到遏制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目的,此舉嚴重影響了東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另外美國還控制著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走向和進程,可以說美國在東北亞具有很強的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影響力,美國使得東北亞區域不穩定因素大幅增加,嚴重阻礙了區域經濟的深入交流與合作。
一直以來,“六方會談”被認為是解決朝核問題、維持半島和平與穩定最為重要的多邊協調平臺?!傲綍劇痹_實為緩解朝核危機等相關問題做出過積極貢獻,但當前朝鮮核問題極為尖銳,“六方會談”效力越來越弱,甚至已根本不起作用。這種情況下,中美俄三方,作為全球性三個最主要的大國,應該擔負起應有的責任,三方均需做出必要讓步和犧牲以達成默契,聯合起來強勢主導半島局勢,必要時通過強硬手段不以顛覆政權為目的,給予朝鮮一定教訓,甚至不惜以外科手術式打擊摧毀核設施,朝鮮基于現實困境考量,不太可能冒丟掉政權的風險直接硬碰硬,只要中美俄三國達成協議,外科手術式打擊便可處于可控狀態,做為三個全球性負責任大國,務必要確保核不擴散條約得到嚴格貫徹,嚴控半島無核化,一旦朝鮮完全擁核,日韓均可能效仿,東北亞區域將面臨十分危險的境界,區域經濟合作將無從談起。
對于東北亞國家間的某些爭議領土,相關各方均爭鋒相對,事關主權,任何一方無讓步回旋余地,如果互不妥協,最終唯有軍事沖突一條道路。東北亞中日韓俄均是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一旦發生戰爭,不僅會影響到區域經濟的合作發展,也會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造成深遠影響,所以為了維護區域的安全與穩定、區域經濟合作的持續進行,當事國應該放棄“據為己有”心態,摒棄冷戰思維,秉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原則處理領土爭端,這不僅是處理爭端的一種緩沖手段,更重要的是可以把爭議區域變成合作區域,進而帶動區域經濟全面合作向更深層次推進,這也是世界各國解決領土爭端的一種極其理想模式。
東北亞各國政治、社會制度差異較大,如果以意識形態掛帥,各國之間的合作將非常艱難,東北亞各國都曾是冷戰兩大陣營的核心成員國,受冷戰思維影響較深,意識形態對抗一度成為區域內國家間主旋律,但當今,和平與發展早已成為世界主題,東北亞各國務必要從冷戰陰影中走出來,不能自外于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應理性務實的與區域內各國展開經貿合作,以國民切身利益為重,以改善國民生活條件為本,通過區域經濟深入合作全力發展本國經濟,淡化意識形態,放棄意識形態的敵對思維、對立思維,尊重各國人民自己的社會制度選擇,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促進區域經濟合作順利深入開展。
美國近年來積極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東北亞戰略是其一環,再平衡戰略對中國似乎不是好兆頭,其實大可不必驚慌。首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并不代表美國會挑起與中國的戰爭。其次,中國也可以積極主動作為,對沖再平衡戰略。第一,積極主動與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不搞沖突、不搞對抗,全方位拓寬合作領域,妥善處理分歧,某些問題上中國可以適當做出妥協,主動消除美方疑慮,加強雙方互信;第二,積極深化與美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通過緊密經濟關系來影響美國國內的利益集團,進而影響美國的外交戰略走向,使得美國的外交戰略政策出現搖擺或背離;第三,對于美國奉行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必須設置明確底線,國家的主權、核心利益絲毫不容侵犯,有理有節坦然應對,為區域經濟發展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良好氛圍。
[1](美)戴維.阿拉斯.東北亞經濟合作展望:前景更加光明[J].東北亞論壇,2014(3).
[2] 張燕生,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理論思考[J].世界經濟,2003(4).
F061.5
A
1005-913X(2017)10-0014-02
2017-08-18
韓家戚(1982-),男,安徽壽縣人,碩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
[責任編輯:方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