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伯承,張敏思,趙靜丹
“互聯網+”即“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即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有機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新技術的產生及應用必然帶來社會分工的變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全新的技術路徑必然催生新的商業運行模式和經營業態。
(一)大數據的含義及特點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大數據的第一個突出特點即是海量的數據信息,這就為信息管理人員和經營管理者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Velocity(高速),大數據時期不但信息量大,而且信息的產生及傳播的速度相當快捷,這就要求信息使用者要及時對海量的信息做出快速有效地反映;Variety(多樣),大數據時期信息具有多樣性的特性,這就對信息管理人員和經營管理者的甄別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信息使用者要能在紛繁復雜的海量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嚴格篩選對企業有用的信息;Value(價值),大數據時期的信息是有價值的,但價值是建立在有效甄別和利用的基礎之上的,海量的信息中必然有一些影響到企業做出科學的判斷與決策的干擾信息,只有將這些干擾信息排除掉,企業才能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價值做出科學的、有價值的決策。
(二)大數據的影響
1.對于企業而言
在大數據時期,數據的搜集、處理、闡釋和傳播都有了較好的應用平臺,并且在對應的體系整合下,企業的會計信息得到更加及時、全面的反饋,大數據時期下企業高效率的處置和整合海量數據成為可能,并且在大數據的規范化、標準化情況下,企業的會計信息管理條件也會獲得大幅度的改良。企業可以經由財務報表取得財務會計信息以外,還可以在企業的全部數據平臺上找到有關的業務數據,知曉資金的去向,以大數據為工藝支撐的企業財務信息平臺的設立,為企業的成長和經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路徑,更利于企業的久遠成長。
2.對會計相關從業人員而言
大數據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使得本來的手工核算變為當前的系統自動化,會計從業者獲得的信息也由之前的零散轉換成當前的專業多樣化,這使得管理者做決議計劃時具備事先的前瞻性,更為有效地做好事中和前饋的控制。大數據為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提供了機遇,財務會計從業者更需要發掘自身在數據處理、交易系統搜詢、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技藝,而不局限于專業需求的基本技能。
大數據時代改變了企業的生存環境,使企業的財務管理環境也隨之發生了重大變化,這就要求企業首先要更新財務管理觀念,要以全新的理財觀念來適應大數據時代的要求,將大數據與財務管理人才進行研究,從而加強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改善人才供需失調狀況。
(一)“互聯網+”大數據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
在互聯網技術出現之前,傳統的教育模式仍是傳承了千百年的學館教育模式,即“一所學校、幾間教室、數位教員、眾多學員”。“互聯網+”大數據的普及及應用改變了傳統教育的“學校———教室——教員——學生”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時空束縛,使教育教學的時間及空間范圍得到了無限的延展,節約并有效地利用了社會優勢資源,極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進而構建起了一張網、一個互聯終端、千百萬學生、學科任意挑、教員隨意選、時間隨機定的“互聯網+教育”平臺。當前,面向不同層次、采用不同方式開設的線上線下課程已有了廣大的受眾,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足不出戶在家上課、接受培訓,打破了原有的受眾和時空限制,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大數據理念及技術的應用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
大數據理念的產生必將改變企業財務人員的職能定位,使得企業財務人員的會計業務管控路徑和管控模式進一步豐富和提升。同時新技術的應用必將改變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方式,在注重效率提升的同時,更加注重數據管控的效益,為企業經營管理決策提供更加有效的決策信息。伴隨著大數據時期的到來,大數據的應用將逐漸轉變傳統的觀念和行動體例,這對當前的企業傳統管理模式展開了較大的發展圖景。
第一,對會計從業人員進行基礎的大數據業務培訓,促進會計從業人員在新技術環境下實現工作職能和工作重點的轉變,最大限度的改善會計信息處理和使用的效率,互聯網+大數據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對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結構要求,因此,會計從業人員必須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接受基礎性的新的業務培訓,進而具備新形勢下的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
第二,運用大數據處理手段對企業經營信息進行處理,并協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有效的投融資決策,對公司相關責任單位的工作進行協調、對于資金的使用進行有效的運作,推動企業經營機制的現代化。大數據的應用改變了企業的業務模式和信息處理方式,使得企業能利用大數據高效率的處理經濟業務。
第三,新形勢必然產生新的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勢下財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提升,使會計從業人員在新的競爭環境中更好地求得生存與發展,不斷提高自身信息處理能力和經營決策水平,為企業的籌融資決策和戰略規劃提供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會計從業人員必須適應變化了的環境,立足崗位和自身需要,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才能不被新時代和現代技術所淘汰。
(三)“互聯網+”大數據對財務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1.大數據時代的挑戰
第一,增加了企業會計管理工作人員的壓力,大數據時代的海量信息是企業財務人員以前從未面對過的,如何處理海量信息是企業財務人員和管理者無法回避的全新課題;第二,財務管理中市場對大數據真偽的區分難度加大,海量的信息面前企業財務人員和管理者必須具備對有用及干擾信息的甄別能力,從中發現對企業有用的信息,并充分地加以利用;第三,提高了財務信息和機密的保密難度,數據時代企業可以較為便利地了解外部市場和主要競爭對手的信息,也使得自身在市場和競爭對手面前變得相對透明,這無形中加大了企業的經營壓力。
2.大數據時代的機遇
第一,相關部門的財務預測與決策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的便利性提高了企業處理信息的效率和效果,必然提升企業的預決策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大數據時代信息獲取的便利性,方便了相關單位對于有價值信息的挖掘和提取;第三,大數據的應用提高了企業信息的處理效率,相關部門的運營管理效率也會得到有效的提升;第四,提高了相關部門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科學性、合理性。
3.大數據時期財務人員的職業成長路徑
第一,大數據改變了財務人員的工作模式和原有的職業規劃路徑,使得財務人員更加重視自身專業技能的培育和提升;第二,大數據的應用拓展了財務人員的工作范圍,要求財務人員要具有相應的統攬全局的眼界與視野;第三,大數據應用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財務人員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歷練及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
(四)“互聯網+”大數據對財務管理教學工作的影響
適應互聯網+大數據的新形勢,財務管理教學工作亦應作出相應的改變。改變過去傳統的注重灌輸式教學、教師主導課堂向引導式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轉變;改變傳統的注重結果考核的課程評價方式,考核方式包括兩部分:過程評價和達標評價。項目采用過程評價,課程與企業實踐采用達標評價。課程在模擬測試環境中進行測評,企業實踐在企業環境中進行測評。根據職業能力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項目采用過程評價形式,每個項目由若干個任務組成,依次對項目所包含的每個任務進行評價,所有任務評價的評分總和即是項目評價,按比例換算為項目相應的學分。
新技術的產生必然催生新的理念和新的業態,只有提高認識,充分理解互聯網+大數據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和自身構成的嚴峻挑戰,才能有工作轉型和自身重新定位的緊迫感,并積極適應這種轉變。廣大財務等相關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亦應充分認識新的理念和新的業態對教育工作的轉型要求,在課程的設置和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做出適時的改變,切實轉變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才能培養出適應新形勢的、緊跟時代潮流的、合格的財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