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錦添
要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辦法有很多。以美育熏陶學生,使學生自覺培養良好行為習慣,這是一條有效的途徑。與其他教育相比,美育是不帶強制性的教育。能大大減輕行為訓練的枯燥性和艱苦性,使學生在美的體驗中自覺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一、在學校活動中滲透美育,以活動促學生行為習慣美
1. 以少先隊為平臺。以少先隊大隊部為主體,組織隊員每天巡查學生在校養成活動中的情況,把發現的不美行為記錄下來,反映到大隊輔導員,大隊輔導員把資料整理好,每月召開中隊輔導員會議,由班主任激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把一些不美的行為習慣逐一整改,逐漸地認識自己的能力,促使他們相互交流、相互來往,創造彼此相互團結,相互幫助的氛圍,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懂得互敬互愛,嘗到被幫助的幸福,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逐漸克服自私、孤僻的不良行為,增強團結合作意識。
2. 以開放書吧為契機。如今校園里,學生的課外閱讀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方便,不再拘泥于圖書館或閱讀室,學校在A廳和B廳建立了開放式書吧,并對學生實行開放式閱讀。開放式書吧,由于不用進行借閱登記手續就能閱讀,因此對學生的誠信有了一定的要求,同時閱讀的過程,則會在不經意之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從書吧沒有破損、缺失的情況來說,培養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和精神風貌,體現出學生的誠信美和學習美。
3. 以氛圍來提煉學校精神。學校加大了“以美育人”特色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宣傳,加強“以美育人”環境建設,根據自身學校情況,為墻壁設計了四種色彩,每種色彩都能對學生做出熏陶。四種顏色分別是紅、黃、藍、綠。紅色的是禮儀長廊,是結合省市紅領巾示范學校來進行開展活動;黃色是安全長廊,是結合省市安全文明學校進行開展活動;綠色是環保長廊,是結合省市綠色學校進行開展活動;藍色是科技長廊,是結合省市現代化技術學校進行開展活動的。
二、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滲透美育,以教師形象促學生素質美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也是一項凝聚智慧的事業,用愛和智慧構筑的教育必然是充實的、豐滿的、有溫度的、有情趣的、有魅力的。學校強調愛與智慧的力量,以“智慧鑄美”為主題,積極創設教師發展課程,開展美育教師形象塑造,不斷提升教師的文化自覺及課程執行力,努力塑造教師形象,從而使教育能走進兒童心靈。審美型教師應該是內在道德美、智慧美與外在儀表美的和諧統一體,是學生道德欣賞、智慧欣賞和儀表欣賞的對象。教師要加強自身形象塑造,學校組織了多形式的教師“以美育人”活動,幫助教師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
三、在教學中滲透美育,以課堂教學美促學生成長美
學生的精神面貌、整體素質直接反映著學校的文化追求及課程建設狀態。為保證美育辦學思想直接進入到具體的、微觀的課程與教學過程中,推進教育整體改革工作,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學校注意加強各類課程建設,努力探索減負增效的方式方法,積極營造童心發展樂園,讓每個學生擁有發展的機會及發展的空間。“好的開始等于成功了一半。”為了實現教學目的,在每堂課的開頭,需要教師以豐富的感情和知識縱情渲染,從而為課堂創設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情境,為學生理解課文筑路架橋。具有美的形象,善于以美育人的教師以美的語言、美的教態打造了一節節精彩、生動的高效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
四、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融入美育,以主流價值觀促學生思想美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專業自主權的不斷提高,校本課程在德育方面的獨特優勢日益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從實際出發,著眼于學生發展,積極構建德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讓美德教育在課程建設中煥發異彩。學校“以美育美”,以古今中外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貼近生活的感人事跡為教育內容,整理編寫了一年級《我是小學生》、二年級《好行為 好習慣》、三年級《保安全 促健康 》、四年級《祖國好 家鄉美》、五年級《承傳統 揚美德》、六年級《講公德 擔責任》的校本教材。通過校本課程進行學習教育,讓學生在“知美德規范、唱美德童謠、講美德故事、學美德人物、誦美德格言”中受到啟發和教育,并不斷豐富課程資源,使教育內容更加鮮活真實。
責任編輯 王思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