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佶君
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教育資源,小學數學的微課設計主要是為學生的學服務,而非為教師的教服務的。換言之,微課的適用對象主要是學生,適用時間主要是課外,適用空間主要是教室之外的學生自我學習空間。因此,教師的微課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如學生易于接受的思路引領、針對問題解決的內容提供等。
一、微課設計要與學生的思路相一致
微課的存在,主要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往往是教學重點、難點或疑點)的解決任務而設。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微課設計必須以對學生思考問題的常規路徑及其特點的深刻把握為基礎,并盡量與學生的思路保持一致。如此,才能在教學中適時引領學生認識到問題的根本所在,逐步深入,進而為學生所認同與接受,實現對相關內容學習或技能掌握的真實落地。
如在六年級“整理和復習”學習過程中,在“式與方程”板塊下,結合前一板塊“數的運算”設計題目。如“三(1)班的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3/5,女生比男生少10人,問三(1)班女生人數為多少?”這實際上是對學生的解題能力,即對學生把握文字中所含數量關系的能力及策略的引領。與板塊內容相關,針對問題的突破口的找尋,實則是對學生思路的引領,借用微課的形式就可以將其數量關系直觀化來方便學生理解。如可用3個三角形與5個三角形分別代表女生與男生,并標識其數量;這樣,即設男生為x,則女生為3/5x,得出其數量關系的方程式:x-3/5x=10,而后求解即可。與前述“數的運算”板塊內容相關,為拓展學生的思路,這樣的問題解決思路的引領也可根據教材提示,即通過畫線段圖來明晰,即以男生數量為單位1,則女生數量即為3/5,則兩者相差的2/5(即1-3/5)即為女生比男生所少之數量“10人”;如此,亦可得出相關算式10÷(1-3/5),計算所得指向男生人數,繼而以其與3/5的乘積即為該班女生人數了。
這一過程中,微課所起作用,是以問題解決中數量關系的直觀呈現,這是學生理解問題解決路徑的突破點,來輔助學生的思路引領與理解的。否則,教師僅從教的角度而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通過該題目的展示對于學生針對有關問題思考的思路引領以及問題解決技能的提高等的效果,就極有可能是值得研究的。
二、微課設計要找準任務目標和提問方式
微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主題突出、內容具體,每次僅指向并圍繞一個具體的既定主題展開,以實現其突破重難點、釋疑解惑或幫助學生形成某種技能的目的。這就決定了教師的微課設計主題指向必須是明確而具體的,以利于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停留在同一個問題以及對該問題的深化上,而不致因為出現注意力游移而降低學習效果。如前述微課例題的出現時機,即在“數的運算”與“式與方程”板塊內容背景下,與教學的目標相適應而指向學生對于問題解決過程中的數量關系的把握策略與解題技能的掌握。而在微課的具體開展過程中,無論是前者通過用數量不等的三角形來分別代表男女生數量,還是后者以線段圖中不同長度線段來代表男女生數量,用以突出其數量差異的質點和原因,都是在通過為學生所接受的更加直觀與形象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認識到題目中所蘊含的各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引導學生得出問題解決的方法。
在針對數量關系的分析過程中,教師以何種提問方式來實現對學生思路的引領,也值得探討。仍如前例,針對題目中“是男生人數的3/5”“比男生少10人”等文字信息即可發現,盡管題目最后求解的是“女生人數”,但數量關系所指之基礎均為“男生”。這就說明,提問的總指向應是“求出男生的數量”,進而才能夠得出“女生的數量”。為此,教師就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女生人數比男生人數所少的10人,是在哪兒少的?它是與哪一個數量相對應的”等。一旦教師引導學生找到了相關數量的對應點,也就清晰了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會找到問題的突破點,進而得以最終正確求解。否則,設問不得法,因應題目的最終求解而直接設問,就會讓學生的思考陷入僵局。
三、微課設計應幫助學生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數學教學中,經常會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微課設計過程中,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情境創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針對微課的時間較短、指向內容較為單一的特點,教師所涉知識背景設計會更為精簡而高效。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針對“對稱”及“對稱圖形”的概念,以二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及理解能力是很難理解的,多數學生的理解會停留在似懂非懂之間。針對這一情形,結合教材所展示圖片及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動物的圖片,我以動畫形式來做對稱的多種展示及對稱圖形的多次重疊開合。這就給了學生有關“對稱”及“對稱圖形”的更為直觀的認知,以及其與現實生活聯系的認知。
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微課設計中融入有關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同時實現前述背景提供與心向激發的目的,對于適時向小學生滲透人文教育、品德教育等以踐行“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課標理念,也是非常必要的。如在教學“用比例解決問題”時,教材例題“一個辦公樓原來平均每天照明用電100千瓦時。改用節能燈以后,平均每天只用電25千瓦時……”即在問題解決中融入了節約用電的意識培養,從而讓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學習,而是有了德育的因子。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提供是為學生的學而存在與服務的。只有這樣,才會使微課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