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岑
天府路小學是新辦學校,相較于其他周邊學校,大課間活動起步較晚。怎樣才能找到適合學校并能體現學校特色的大課間活動成了最為重要的問題。為此,學校在推行大課間活動期間,積極學習同區已經開展大課間活動的學校的寶貴經驗。通過一段時間的大課間實踐,發現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對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精神健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學校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健康發展的學生,健康的標準不僅是生理健康,還包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大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結合學校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及體育各項目的特點對大課間活動內容進行分類研究。
1. 體能素質類。每周二上午是學校全校性大課間活動,因為受到場地的限制,學生不能大范圍地走動,所以學校選擇了以班級為單位的繞圈跑,在全校師生集體鍛煉的氛圍中,再配上學生喜愛的動感音樂。相較于體育課上的體能素質練習,學生對此更感興趣,積極性也更高。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耐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又慢慢失去了新鮮感,積極性也開始減弱。根據這一現象,學校及時地調整了活動內容,增加了直臂支撐、橫叉豎叉、原地高抬腿等體能素質項目。體能素質類項目是靈活多樣的,通過不斷地變化活動內容,讓學生各方面的體能素質都能得到提高。
2. 塑形類。經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學校選擇了廣播操、自編操或者是韻律舞蹈作為大課間準備活動,因為它不受場地的限制,而且富有節奏感的音樂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類運動在音樂下進行,通過身體動作表現的、有律動和節拍融合而成的、富有情感和節奏。簡易舞蹈除了基本的身體姿態、舞步動作和音樂節奏外,更注重表達學生的心理情感,它是經過藝術加工,以富有節奏的人體動作和造型為主要表現手段,抒發學生的思想感情,具有生動的表現力。在統一的節奏下完成統一的動作,能很好地改善并提升學校的精神面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形成,并且能幫助學生修塑形體,培養氣質。
3. 運動技能類。學校基于場地,器械等多方面考慮,決定將六個年級分為兩個年齡段(1~3年級;4~6年級)進行大課間活動。小學中高年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并處在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身體素質的發展敏感期。他們除了能享受運動中的快樂以外更需要一種掌握運動技能的滿足感。4~6年級的大課間活動主要選擇的是羽毛球、毽球、排球等。中高年段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能,這是體育課之外對與運動技能掌握的一種鞏固、提高。
4. 娛樂類。在1~3年級的大課間活動中,學校選擇了貼膏藥、捉尾巴、網魚等各種體育游戲。體育游戲具有娛樂的特性,能夠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體育游戲通過身體活動來進行,不僅能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和耐力素質,而且能提高學生基本活動能力,非常適合低年段的孩子。
5. 益智類。當碰到雨天或者不適合戶外運動的天氣時,大課間活動只能在課室內進行,學校借鑒其他學校的方法組織學生開展棋類活動。例如:圍棋、象棋、軍棋等。通過學棋、弈棋,學生不僅能從中享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神韻,還能在弈棋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德、邏輯思維及創造思維,有利于整體素質的提高。
6. 品德類。調查發現有部分學校以拔河、跳長繩等集體項目為主,也有的選擇武術、輪滑等個人項目。這些項目能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自制力、自信心、團隊意識、責任心等。在大課間活動中,不但要讓學生學會運動知識、技能,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分類是相互聯系、相互包容的,但每一類的側重點不一樣。大課間活動內容的分類,可以為有針對性的更好地開展大課間活動提供幫助。體育教師可以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不同水平段,根據天氣、場地、器械等多方面條件選擇組合不同類別的大課間活動內容。從而使該校大課間活動內容體現一個育人的綜合實體,達到健身、教育、啟智、娛樂、競技和情感共同發展的目標。
責任編輯 王思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