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紅
(如東縣人民醫院婦科,江蘇 如東 226400)
對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預防腹脹護理的效果分析
周 紅
(如東縣人民醫院婦科,江蘇 如東 226400)
目的:探討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預防腹脹護理的 效果。方法:選擇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在如東縣人民醫院接受腹腔鏡手術的50例婦科疾病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50例患者平均分為研究Y組和研究X組。在這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對研究X組患者進行標準護理,對研究Y組患者在進行標準護理的同時,進行預防腹脹的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生率以及其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結果:研究Y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生率低于研究X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Y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均短于研究X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預防腹脹的護理可降低其腹脹的發生率,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
婦科疾病;腹腔鏡手術;預防腹脹護理
進行腹腔鏡手術是臨床上治療異位妊娠、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和輸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癥等婦科疾病的主要方法[1]。該手術具有效果好、對患者身體損傷小等優點。不過,研究發現,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發生腹脹的幾率較高。這對其病情的康復會產生不利的影響[2]。臨床研究證實,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預防腹脹的護理可有效地降低其腹脹的發生率。現對這一結論做進一步的研究:
選擇如東縣人民醫院在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50例婦科疾病患者。這50例患者均接受了腹腔鏡手術。她們與其家屬都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并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將這50例患者平均分為研究Y組和研究X組。研究Y組患者的年齡區間為19~51歲,中位年齡為(38.21±1.97)歲。她們中有異位妊娠患者11例, 卵巢囊腫患者8例,子宮肌瘤患者5例,不孕癥患者1例。研究X組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0~52歲,中位年齡為(38.34±1.89)歲。她們中有異位妊娠患者10例,卵巢囊腫患者7例,子宮肌瘤患者6例,不孕癥患者2例。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以進行對比研究。
在這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對研究X組患者進行標準護理(包括用藥監測、術后健康教育等),對研究Y組患者在進行標準護理的同時,進行預防腹脹的護理。進行預防腹脹護理的方法是:1)進行健康教育。研究發現,患者在進行腹腔鏡手術后,受手術切口疼痛的影響,會出現呻吟和用口呼吸的情況。這種情況會使其吞入大量的空氣,從而引起腹脹。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結束后,首先要向其說明術后出現的切口疼痛是正常現象,不要緊張,不要通過呻吟和用口呼吸來緩解疼痛,同時指導其用鼻保持勻速的呼吸。對于個別對疼痛比較敏感的患者,護理人員可給其使用止痛藥,以防止其因疼痛而用口呼吸。此外,對于部分在手術后因感到呼吸困難而用口呼吸的患者,護理人員可對其進行持續低流量的吸氧,以緩解其呼吸困難的癥狀。2)進行飲食護理。患者在術后飲食不當是導致其發生腹瀉的主要原因。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要密切觀察其排氣情況。對于沒有排氣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嚴格禁止其進食。對于已經排氣的患者,護理人員可讓其在手術結束6h后進食適量的米湯、菜湯等流食。在患者手術結束48h后,護理人員可讓其恢復正常的飲食,但要禁止其進食豆類、奶類等易產氣的食物。3)進行體位護理。在手術結束后的24 h內,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保持頭低腳高的姿勢,并抬高其腹部,以促進其胃腸功能的恢復。在手術結束24 h后,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保持半臥位或坐位,以促進其腹內殘留氣體的排出,降低其腹脹的發生率。4)進行腹部按摩。在患者手術結束12 h后,護理人員應每天對患者進行2次腹部按摩(每次按摩10 min),以促進其腸蠕動。5)進行運動指導。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可指導其根據自身的情況,盡早進行下床活動,以便促進其腸道內氣體的排出,使其胃腸功能盡快恢復正常。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發生率以及其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
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Y組患者和研究X組患者術后腹脹的總發生率分別為40.00%和68.00%,二者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腹脹發生率的比較
研究Y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分別為(13.87±0.56)h、(14.45±1.02)h 和(2.11±0.23)d。研究X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分別為(35.75±1.21)h、(35.68±1.95)h 和(4.26±0.65)d。研究Y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均短于研究X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術畢至肛門排氣時間、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時間和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時間的比較(±s)
組別 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h)術畢至首次下床活動的時間(d)研究X組(n=25)35.75±1.21 35.68±1.95 4.26±0.65研究Y組(n=25)13.87±0.56 14.45±1.02 2.11±0.23術畢至腸鳴音恢復正常的時間(h)
近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在婦科疾病中,異位妊娠、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和輸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癥等都可使用腹腔鏡進行治療[3]。不過調查資料顯示,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中有近70%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可發生腹脹,這會給其手術的效果和生活質量帶來不良的影響[4]。因此,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預防腹脹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5]。
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婦科疾病患者實施預防腹脹的護理可降低其腹脹的發生率,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
[1]吳雙英.探究早期護理干預對降低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腹脹的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15):141-142.
[2]肖萍.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腹脹68例的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1):132-132.
[3]張娟梅.淺析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腹脹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2):214-215.
[4]練雄珍.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腹脹的影響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6,23(2):237-238.
[5]陳凱娣.早期護理干預對婦科腹腔鏡患者術后腹脹的影響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17):2731-2733.
R473.71
B
2095-7629-(2017)19-02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