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煥杰
(海口市人民醫院,海南 海口 570100)
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分析
徐煥杰
(海口市人民醫院,海南 海口 570100)
目的:探究用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方法:選擇海口市人民醫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胃潰瘍患者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隨機將這80例患者分為西醫組(n=40)和建中湯組(n=40)。采用常規西醫療法對西醫組患者進行治療,采用加味黃芪建中湯對建中湯組患者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結果:建中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與西醫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十分理想,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用藥較為安全。
加味黃芪建中湯;胃潰瘍;西醫療法
胃潰瘍屬于消化性潰瘍的一種,可發生于胃部,沒有傳染性。該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長時間精神緊張、暴飲暴食、三餐不規律、胃壁的再生和修復能力下降、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或免疫抑制劑等因素所致。上腹痛、反酸、飯后腹部脹滿、惡心嘔吐、食欲缺乏是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部分病情嚴重者可并發胃穿孔或胃出血,從而會對其生命安全產生嚴重的威脅。部分胃潰瘍病患者沒有任何癥狀,在發生胃出血、胃穿孔等并發癥后其病情才得到確診。中醫認為,胃潰瘍屬于胃痛、噯氣、嘔吐、腹脹、納呆等范疇。目前,西醫主要采用抗膽堿能藥物、制酸劑、H2受體拮抗劑等藥物治療胃潰瘍。在本研究中,筆者就用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進行了探討。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海口市人民醫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間收治的80例胃潰瘍患者。其中,排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患有其他消化系統疾病及不愿參與本研究的患者。隨機將這80例患者分為西醫組(n=40)和建中湯組(n=40)。在西醫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其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為58歲和31歲,平均年齡為(40.01±7.11)歲;其最長病程和最短病程分別為4年和3個月,平均病程為(1.68±0.47)年。在建中湯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其最大年齡和最小年齡分別為54歲和29歲,平均年齡為(38.77±6.08)歲;其最長病程和最短病程分別為3年和2個月,平均病程為(1.45±0.5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采用常規西醫療法對西醫組患者進行治療,方法是:用甲硝唑(生產廠家: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3432;用法用量:口服,0.2 g/次,3次/d)、阿莫西林(生產廠家: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3020726;用法用量:口服,0.25g/次,3次/d)與奧美拉唑(生產廠家:阿特維斯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30087;用法用量:口服,20 mg/次,2次/d)對患者進行治療[2]。連續治療一個月。采用加味黃芪建中湯對建中湯組患者進行治療。加味黃芪建中湯的藥物組成和制用法是:飴糖30 g,桂枝9 g,白芍18 g,生姜15 g,大棗6枚,黃芪15 g,甘草(炙)6 g,雞內金10 g,紅花9 g,草果9 g,麥芽9 g。水煎服,每日服1劑,分早、中、晚三次溫服(均在飯后1 h服用),連續治療1個月。
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療程結束后,患者的潰瘍面完全愈合,其上腹部疼痛等癥狀完全消失為顯效。療程結束后,患者的潰瘍面縮減為原來的三分之二或更小,其上腹部疼痛等癥狀有所緩解為有效。療程結束后,患者的潰瘍面基本不變,其上腹部疼痛等癥狀未得到緩解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
用SPSS15.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建中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西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在治療期間,西醫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0%(發生頭痛和蕁麻疹的患者各有2例),建中湯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與西醫組患者相比,建中湯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潰瘍屬于消化性潰瘍的一種,患者的患病部位位于賁門至幽門之間[5]。該病與飲食習慣及外界環境刺激等因素有較大的關系。目前,臨床上治療胃潰瘍的原則主要是增強胃黏膜的抵抗力,促進潰瘍面愈合。以往,我院多采用甲硝唑、阿莫西林以及奧美拉唑等西藥對胃潰瘍患者進行治療,但引發的不良反應較多。近年來,中醫在胃潰瘍的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本研究所用加味黃芪建中湯中的黃芪、飴糖、大棗三味中藥,性溫味甘,具有補脾益胃、升陽舉陷之功效,生姜、雞內金、麥芽三味中藥具有溫中散寒、健胃消食之功效,白芍味苦酸性涼,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之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之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去瘀止痛之功效,草果具有燥濕除寒、祛痰截瘧之功效,甘草具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之功效。全方諸藥合用,可共奏溫陽散寒、健脾養胃之功。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與西醫組患者相比,建中湯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用加味黃芪建中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十分理想,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用藥較為安全。
[1] 馬杰.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8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28(5):869-870.
[2] 秦建設.補中益氣活血方對胃潰瘍患者血清TFF2和SOD水平的影響[J].中成藥,2015,37(4):735-738.
[3] 張力,宋官軼,劉立華,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92例療效觀察[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27(6):1010.
[4] 田顏蜻,馬小玲.溫脾健胃沖劑配合西藥治療脾胃虛寒型胃潰瘍的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2):16-17.
[5] 陳利平.中西醫結合治療胃潰瘍46例[J].中醫研究,2013,26(5):48-49.
[6] 吳春霞,賈曦.參芪健胃顆粒治療消化性潰瘍39例臨床觀察[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0,23(11):4376-4377.
R573.1
B
2095-7629-(2017)17-0127-02
徐煥杰,主治醫師,中醫內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