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 燕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 新沂 221400)
對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實施入室前訪視在預防其發生ICU綜合征方面的效果
禚 燕
(江蘇省新沂市人民醫院,江蘇 新沂 221400)
目的:探討對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實施入室前訪視在預防其發生ICU綜合征方面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某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0例胃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進行手術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的健康宣教。在此基礎上,在入住ICU前,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入室前訪視。治護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率和在ICU住院的時間。結果:治護結束后,觀察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在ICU住院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實施入室前訪視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預防其發生ICU綜合征,縮短其在ICU住院的時間。
胃癌;術前訪視;ICU綜合征
在我國,胃癌的發病率居所有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胃癌患者的早期癥狀不明顯。調查的結果顯示,有60%~80%的胃癌患者在就診時其病情已經到了晚期。此類胃癌患者的預后較差,其術后5年的生存率較低。在進行手術后,部分胃癌患者在ICU接受監護的過程中會面對生理、心理和環境的多重壓力,使其易發生ICU綜合征。ICU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譫妄、焦慮、失眠、思維紊亂等。研究發現,ICU綜合征是導致胃癌患者術后死亡率和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增高、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預防ICU綜合征的發生對胃癌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入室前訪視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環節。此環節是將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綜合應用并付諸實踐的過程。研究發現,進行入室前訪視可以有效地預防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發生ICU綜合征[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實施入室前訪視在預防其發生ICU綜合征方面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F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0例胃癌患者。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是:1)病情符合《中國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2]中關于胃癌診斷標準的患者;2)擇期進行手術且無既往手術史的患者;3)在進行手術后入住ICU接受監護的患者;4)能夠進行有效的交流和溝通,并同意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本次研究的排除標準是:1)因存在的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耳聾導致無法進行正常溝通的患者;2)伴有嚴重的急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29例;其年齡為18~83歲,平均年齡為(61.24±9.07)歲。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有50例患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進行手術的前1 d,病房護士及手術室護士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健康宣教。健康宣教的內容包括手術的方法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在此基礎上,ICU護士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入室前訪視。具體的方法是:ICU護士收集該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關情況。當普通病房的護士及手術室護士給予其常規的健康宣教后,ICU護士進入普通病房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自我介紹,通過與他們的有效溝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支持情況、營養狀況、心理狀況。ICU護士通過展示圖片或視頻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 ICU的環境、常用的儀器和設備、家屬探視制度及醫護人員的相關情況。ICU護士為患者及其家屬發放ICU相關制度的宣傳手冊,使他們了解入住 ICU后需要遵守的規章制度及需要提前準備的生活用品。同時,ICU護士告知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胃癌手術后置管的相關情況及重要性、術后可能會出現的不適感,同時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減輕不適感的護理方法,以消除患者的顧慮。
1)統計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率;2)記錄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的具體表現,主要包括:言語無序、躁動、幻覺(幻聽、幻視)、定向力障礙、行為異常(傷人、自傷、墜床、拔管);3)記錄兩組患者在ICU住院的時間。
本次研究采用ICU意識模糊評估法(CAM-ICU)評估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情況。該評估標準包括以下四項指標:1)精神狀態突然改變或反復波動;2)注意力渙散;3)思維瓦解;4)意識水平異常。在患者前兩項指標的評估結果均為陽性的基礎上,第3項和(或)第4項指標的評估結果若為陽性則可判定該患者發生了ICU綜合征[2]。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3]。計數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照組患者中,發生ICU綜合征的患者有18例,所占的比例為36.00%;在觀察組患者中,發生ICU綜合征的患者有6例,所占的比例為12.00%。觀察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發生率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在ICU住院的平均時間為(6.27±0.12)d,觀察組患者在ICU住院的平均時間為(3.02±0.15)d。觀察組患者在ICU住院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在ICU住院時間的比較(d,±s)

表2 兩組患者在ICU住院時間的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在ICU住院的平均時間對照組(n=50) 6.27±0.01觀察組(n=50) 3.02±0.02*
進行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在入住ICU后會因受到環境、各種急救設備和監護設施、周圍危重癥患者的影響而發生ICU綜合征。此綜合征的發生會影響進行胃癌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態,降低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延長其在ICU接受監護的時間,增加其醫療費用,影響其預后。近年來,隨著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入室前訪視成為了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環節。研究發現,在進行手術前,對胃癌患者實施入室前訪視可以有效地減少其壓力源,進而預防其發生ICU綜合征。CAM-ICU作為診斷ICU綜合征的金標準,具有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評估用時少的特點,適用于在入住ICU期間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3]。在本次研究中,使用CAM-ICU對兩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情況進行評估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ICU綜合征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說明進行入室前訪視可以有效地預防進行胃癌手術患者發生ICU綜合征。這與施東健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4]。
在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入住ICU前對其實施訪視對確保其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1)進行入室前訪視可以提前了解胃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關情況。護患之間進行交流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患者在獲得家庭成員的支持和鼓勵外,還能感受到來自于護士的關懷,從而增強其對抗疾病的信心;2)為患者展示圖片、播放視頻及發放宣傳手冊能讓其了解到ICU的整體環境,減輕其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3)通過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術后進行氣管插管的重要性、因進行氣管插管帶來的不適感及緩解這種不適感的護理方法,可有效地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其應對不良事件的能力。但是,進行入室前訪視是否能夠減少胃癌患者在ICU住院的時間存在著爭議。施東健等[4]的研究認為,進行入室前訪視對胃癌患者在ICU住院時間的影響并不明顯。但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ICU住院的平均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說明進行入室前訪視能夠有效地縮短胃癌患者在ICU住院的時間。這與熊健英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5]。出現這一結果可能與研究群體的特點、樣本量和術前訪視的方式有關。為了得到更加準確的結果需要臨床上做進一步研究。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進行胃癌手術的患者實施入室前訪視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預防其發生ICU綜合征,從而縮短其在ICU住院的時間。
[1] 陸爽爽,胡婷,倪潔,等.入ICU前訪視對病人ICU綜合征發生率的影響[J].護理研究, 2016, 30(4):460-462.
[2] 鄒姮婧,梅偉,張傳漢,等.重癥監護譫妄評定方法在術后患者中使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J].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11):1046-1047.
[3] 吁英,方禹佳,湯潔,等.中文版CAM-ICU量表評估ICU譫妄的效果探討[J].現代醫院,2016, 16(8):1195-1197.
[4] 施東健,陳皎.入室前訪視對胃癌術后患者重癥監護室綜合征發生率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18):74-76.
[5] 熊建英.術前訪視在心臟外科ICU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12,13(3):101.
R473
B
2095-7629-(2017)17-0269-03
禚燕,1981年10月出生,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ICU護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