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最新技術應用讓工程設計復雜的阿布扎比盧浮宮,成為當代最具創新性和挑戰性的博物館項目之一。
“任何地方的人都喜歡例外的天氣。冷的時候喜歡溫暖,熱的時候又需要涼爽。人們無法忍受急劇升高的溫度,藝術品也是一樣。這些簡單的觀察結果對阿布扎比盧浮宮形成了重要影響。它所創造的是一個沉靜而親切的、充滿光影和映射的空間。它期望自己屬于國家,屬于它自身的歷史與地理環境,而非某種令人厭倦的、約定俗成的轉譯或者贅言。它期望展現的是一種別處所沒有的迷人魅力。”普利茲克獎得主讓·努維爾(Jean Nouvel)如此表白他的最新作品——阿布扎比盧浮宮。
2007年簽署項目合作協議時,阿布扎比盧浮宮原計劃會在2012年正式對外開放,但因阿聯酋政府一度對盧浮宮的管理工作不滿而中止,直到讓盧克·馬丁內斯接手盧浮宮之后才得以重啟,隨后又連續兩次延遲了開放時間。這次終于在2017年11月正式開放了,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出席了開館剪彩儀式。首個展覽將于今年12月22日開幕,目前被命名為“從一個盧浮宮到另一個”,由巴黎盧浮宮館長讓盧克·馬丁內斯策展,主要是巴黎盧浮宮從早先展示皇家藏品到法國大革命時變為公共博物館的歷史進程。
阿布扎比盧浮宮選址在海岸邊,建筑的三側被海水包圍,形成一座帶有陰影的建筑孤島,其基層在海岸線10米之下。要到達博物館需要先坐船,再從岸邊走路過去,體驗獨特。這要求建筑具有最高級別的水密性,增加了其設計和施工的難度。
通過豐富的阿拉伯元素和強烈的未來感的結合,努維爾為阿布扎比盧浮宮找到了獨有的內涵。這座海洋中的“博物館之城” 共計有55棟獨立建筑,其中包含了23間畫廊,建筑群的立面由3900塊高性能纖維混凝土(UHPC)構成。鮮明的白色體量源于麥地那及阿拉伯地勢低洼的房屋,是對場地語境最好的表達。
“光之雨”是整個設計的核心所在。直徑達180米的巨大圓形穹頂覆蓋了博物館之城的主體,從海洋乃至阿布扎比城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存在。穹頂由來自奧地利的專業鋼結構公司Waagner Biro建造,包含8層結構:4個不銹鋼外層,以及4個鋁制內層,并由5米高的鋼架進行劃分。鋼架由10000個結構部件構成,預先裝配在85個超大尺寸的結構當中,每個結構重量可達50噸。
穹頂的復雜紋理以深入的幾何學研究為基礎,在制作期間,讓·努維爾工作室的建筑設計團隊與BuroHappold Engineering的結構工程師們進行了密切的合作。穹頂上的圖案在八個重疊的層面上以多種尺寸和角度重復排布,使射入的每一束光線都必先經過八個層次的過濾,然后逐漸淡出。隨著日照路徑的變化,穹頂最終呈現出一種夢幻的效果。夜里,穹頂的圖案將形成7850顆星星,將室內與室外同時點亮——所以以“光之雨”為名。
整個穹頂只用了4座墩柱進行支撐,每座間隔110米。墩柱被隱藏在建筑內部,從而使穹頂呈現出漂浮的感覺。從首層地面到室內天花板的底端,穹頂的內部高度為29米。穹頂最高點的海拔為40米,高于首層平面36米。博物館的設計結合了傳統和現代的建造技術。寧靜的氛圍使參觀者得以享受陽光和穹頂,以及海洋、建筑和陸地之間不斷變化的關系。
室內展覽空間共計8600平方米,包含博物館畫廊、臨時展覽空間以及兒童博物館。其中博物館畫廊占6400平方米,陳列了大約600件藝術品。兒童博物館共有2層,約200平方米,是為最年輕的參觀者們特別準備的展覽區域。
博物館畫廊的地面、墻壁和屋頂表面皆由讓·努維爾工作室專門設計,使阿布扎比盧浮宮的宏偉氣度進一步得到加強。地面上鋪設著鑲有銅制邊框的石板,在每間畫廊中,石材的選擇皆呼應了展品誕生的年代。墻壁則提供了靈活的懸掛系統:所有輔助性的構件皆隱藏在特制的墻壁凹槽之內。
墻面上能夠環視周圍風景的窗戶加上屋頂的天窗,被過濾的自然光充斥著所有的畫廊。玻璃鏡片的使用將光線捕捉并導向畫廊內部,同時通過散射避免了刺眼的眩光。畫廊內共有17座玻璃屋頂,每座皆是由18種不同的玻璃板構成,共計使用了25000塊獨立的玻璃板材。玻璃天花板使自然光和人造光融為一體,為展出的藝術品帶來最為理想的照明系統。
展示柜由來自比利時根特的Meyvaert公司為阿布扎比盧浮宮特別制作。他們運用最先進的材料,使展柜得以適應靈活交替的展覽需要。為了滿足畫廊內部嚴苛的環境調控需求,設計團隊開發出了一套系統,使室溫維持在21攝氏度(上下浮動不超過1攝氏度),同時濕度的變化范圍不超過5%,從而為藝術品和參觀者提供了極為穩定的環境條件。火警探測與抑制系統也經過了精確計算,使藝術品免于收到損害。
基于建筑的自然形態和材料的固有性能,被動式的設計手法使氣候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最終成功減少了42%的陽光輻射、27.2%的能源消耗以及27%的用水量。阿布扎比盧浮宮以LEED銀級認證為目標,同時得到了阿聯酋綠色建筑條例的3珍珠等級。防水系統方面,最初施工基于挖方抽水得以建設,建設完成后水泵停止工作,設置在博物館四周的水池被灌滿海水,博物館重新漂浮于海面之上。博物館設計還考慮了海洋極端氣候的威脅,設置了多處防波堤,以保護建筑和廣場不被風暴襲擊。
隨著它的開館,有關盧浮宮出借藝術品給阿布扎比是為了換取投資的反對聲,再次點燃了法國知識分子的怒火,1400多名藝術家聯名抗議:“政府正在以搶劫的方式利用藝術品推動法國的對外貿易和外交熱度。”事實上,盧浮宮很早就開始出借藝術品,其中還包括與盧浮宮深度合作的亞特蘭大藝術博物館。在阿布扎比的計劃中,阿聯酋耗資270億美元在無人居住的小島上建立起聯合文化區域,希望能吸引5個世界頂級藝術博物館進駐,以把該處轉變為旅游勝地。法國國家博物館服務中心總監弗朗西絲·瑪麗阿尼針對此抗議辯稱,法國有義務分配它的各種藝術財富,“我們的藝術作品應該在全世界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