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秋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在十九大報告中也已經明確指出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變成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作為公共圖書館,本身承擔著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甚至,從根本意義上說,圖書館已經成為人類精神財富的寶庫,是保證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實現的重要途徑。本文筆者在研究國內外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對發展公共圖書館,保護公民文化權益提出建議,確保讓圖書館的優質服務為公民通過公共圖書館享受文化權利提供幫助。
關鍵詞:文化權益;公共圖書館;保障
一、理論基礎:公共圖書館與公民文化權益之間的聯系
我們之所以將公共圖書館與我國人民的文化權益進行關聯,主要在于兩者本身之間存在一定的必然聯系。具體而言,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是源于公共圖書館的本質屬性。公共圖書館是公益性的,這是圖書館成立之初就已經決定的。圖書館的公益性是指圖書館所提供的知識產品或信息服務只能為人們所共享,在這里沒有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國籍的區別,一視同仁,都能獲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另外,當前大多數的圖書館的資金都是源于地方上的財政支持!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用管圖書館存在的價值就在于為公民服務。因此,公共圖書館必須體現公益性文化服務的本質特征,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公共服務意識,保障人人享有圖書館免費使用的權利,促進文化的大發展和繁榮——這本身就是保障公民文化權益的具體表現。二是源于國家的政策制度規定。文化權益一直是國家倡導的公民基本權益之一,也正因為如此,為了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知識素養,國家開辦了公共圖書館,推動圖書館的發展。另外,在中國共產黨幾次大的代表會議當中。都強調了堅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為保障人民群眾基礎文化權益保障的主題。正是因為這個主題,公共圖書館才能夠得以迅速發展,因此,反過來,圖書館也必須反哺于人民的文化權益,服務于人民的文化權益。
二、公共圖書館在保障公民文化權益方面存在的不足
雖說這些年來,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投入逐年增加,公共文化服務的網絡初步形成,作為公共圖書館重要職能的公共文化服務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從國家經濟發展來看,中國東部地區和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其次是中部地區,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在中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不平衡。主要導致了用于信息資源建設、設備投入、資金投入、資源配置和利用的不平衡。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圖書館服務發展總體較好,館藏資源豐富,利用率高,服務方式多樣,欠發達地區的館藏資源相對較少。而這種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制約和影響著人們對自身權利的關注,也影響著公眾對圖書館等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關注和重視。也就是說,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們的精神需求高于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自然得到的保障也更為完善。
二是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生態失衡。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關鍵是以文獻信息服務為切入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文獻信息是聯系圖書館與讀者溝通、聯系的重要途徑,然而,從現有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效果來看,文獻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不平衡是制約圖書館服務體系發展的重要因素。比如說信息不對稱,造成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不夠,缺乏溝通、導致讀者選擇圖書館進行文化提升的幾率小,特別是在互聯網和現代通信技術發展的今天,圖書館如果不順應潮流,加強與讀者的溝通,提高服務內容,將進一步導致圖書館服務文化公信力的下降,也嚴重影響了公民文化權利的順利實現。
三、保障公民文化權益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建設
第一,要強化政府主導作用。我們上文已經指出了政府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為了保障公民平等的文化權益,保障他們平等閱讀文獻資源,平等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文化權利,就要拆除現有的阻礙圖書館服務功能實現的“籬笆”。比如說進行圖書館的資源整合,充分提高圖書資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整體服務。特別是建立上下一體的管理機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建立不同層次的權威的政府管理機構,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負責各級圖書館文獻資源、類型之間的協調和配置,負責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技術的運用,負責人才引進和培訓等服務,這些都將有助于建立不同圖書館之間發展的平衡機制,避免各自分裂和各自為戰。只有這樣,中國的圖書館事業發展才具有長期的動力和長久的生命力。
第二,從圖書館的角度來講,要不斷更新圖書館服務模式。現在的圖書館已經變為一個集社會教育中心、知識交流中心,信息存儲和利用中心為一體的綜合體。面對互聯網的挑戰,圖書館必須不斷更新服務模式,深化服務內涵,發展多元化的服務渠道。比如說建立“圖書館網絡”,大力發展圖書館網絡服務平臺,加強在各個領域的各種文化建設特色數據庫的整合;再比如進一步拓展圖書館服務的范圍。借鑒澳大利亞、日本和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以“讀者第一”為出發點,開展圖書館更多深層次的積極的服務,如送書服務、上門服務等,真正將公民文化權益的保護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汪英姿. 論公共圖書館與公民文化權益保障[D].蘇州大學,2010.
[2]袁藝. 我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5.
[3]李源江. 試析社會閱讀與圖書館的服務[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29(01):8-10.
[4]曲哲. 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現狀探析——以遼寧省各主要城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 情報探索,2014,(11):120-123.
[5]劉姝旭. 試論面向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構建[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2,24(09):20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