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達,環境的承載力日漸減弱,溫室效應、臭氧層破洞、全球氣候變暖、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土壤酸堿失衡等現象越來越嚴重。人口劇增所帶來的生活垃圾也在威脅著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針對環境問題的突出,國際社會也在致力于環境保護,組織各種環境保護協會宣傳、教育,保證國民樹立正確的環境意識。本文針對中職地理教學中學生樹立和培養環境保護意識的教學預案,對中職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環保意識進行探討,旨在教育學生愛護環境保護賴以生存的家園。
關鍵詞:中職地理;環保意識;培養教學
目前,環境問題是全人類必須面臨的共同問題,除了表現出來的環境問題,還有一些存在的隱患。所以現在國際社會都在呼吁滲透環保意識,并運用各種先進的工程手段對已經破壞的環境進行大面積的修復。此外,還要看到地理學科與環境學科的緊密關系,在地理教學中逐步滲透環保意識,從學生階段就根植保護環境的意念,做到想和動一致。筆者以為,中職地理是闡述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而中職學生是最先系統的接觸環保教育的,所以,環保意識的培養很自然的就落到中職地理教師身上,這就要求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大量滲透有關環保的知識,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樹立起環境保護的意識。
一、中職地理教育中滲透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1.國際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
保護環境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是通過一系列制定的條例措施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防止地球被嚴重的污染以至于不再出現生命體征。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第二產業仍然是三大產業中發展最為突出也是不能放棄發展的產業,所以各種重工業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導向下迅速發展。然而重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幾乎可以涵蓋目前環境污染種類的全部。為了人類能夠繼續生活在地球上,那么保護環境就成了當務之急,將環保意識教育融入到中職地理教育中,大力培養中職學生的環保意識,是滿足國際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
2.培養中職學生環保意識的需要
中職學生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祖國未來的希望,在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見,中職地理教育在學生環保意識的形成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應該積極制定和完善相關的環保政策,推動中職院校學生的環保教育工作長期開展,其中中職地理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將環保意識滲透到每一堂地理教學中,促使學生在掌握地理知識的同時充分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從而促進我國環保工作中預期的中職地理教育中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取得較大的成就,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二、中職地理教育中對環保教育的改進
1.依據全球的環境現狀,給學生制定具體的任務和目標
地理新課標明確指出中職院校的地理課要更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前瞻性。所以中職地理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身邊發生的地理現象、地理事物對學生進行地理現象的講解,既可解決教材中指定認識的地理問題,又增長日常知識,使學生在學習和討論中建立良好的科學的人口觀、環境觀、資源觀。比如包頭市某中職院校的地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帶領學生體驗環境、感受環境變化給人們帶來的生活和心理的變化。同時教師還通過各種有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當時的環境中感受環境帶來的快樂和痛感,并通過仔細的觀察發現實質的環境問題。教師則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嘗試解決遇到的環境問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還能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出解決環境問題的有效措施。
2.結合地理課程的特征為學生營造環保氛圍
任何的知識教育都是在實踐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出來的,所以中職院校的地理教師應該在課堂之外組織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環保意識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加深入的根植環保的意識,充分理解人類與地球的關系,切實做到人與自然、人與環境和諧相處。針對這一情況筆者認為中職院校在地理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相應的調整:
將乏味的地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的生產生活環境結合,用知識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拓展知識。比如中職學生在學習《中國的氣候》這一章節時,教師應該明確要求學生把對“沙塵暴”的認識和感受記錄下來并相互交流。地處北方的包頭市學生每年都會感受幾次“沙塵暴”的侵襲,對“沙塵暴”的危害也耳濡目染,學生件交流起來也興致盎然,之后加上老師對“沙塵暴”的補充、講解,促使學生對氣候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緊接著教師要更進一步帶領學生分析“沙塵暴”形成的原因,了解內蒙古高原西部土地沙漠化是北方“沙塵暴”形成的主要原因。讓學生意識到只有保護好內蒙古大草原,才能從根本上根治“沙塵暴”這一危害性天氣。
帶著學生實踐調查,身處實際的環境中才能將理性知識轉變為感性認識,更好的認識地理環境的好與壞。比如在學習完《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這一章節后,教師可申請帶領學生到就近的地理環境治理示范點考察,讓學生親自查看環境治理的措施及方式方法,聽取當地農民環境治理的成果,讓學生親身感受環境保護的艱難和成就,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3.在地理教學方法改革中有效培養環保意識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環境保護尤其突出兩面性的特征。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正確地、客觀地看待身邊的環境問題以及整個世界的環境問題。在教學中做到因勢利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和環境學科的緊密聯系。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長和環境之間的矛盾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其矛盾是長期存在并且進一步惡化。如何正確地看待人口問題、環境問題,就要抓住中職地理教學的特征,讓學生逐步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增長的狀況,人口與土地、環境及人民生活水平的相互關系等,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和了解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口觀和環境觀。
綜上所述,中職地理教學對學生在人口、環境、資源等方面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是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渠道,不僅夯實學生的理論知識,還促使學生初步樹立起科學的人口觀、環境觀,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范津京.中專地理教學中滲透培養學生環保意識[J].南昌教學學院學報,2012.
[2]邱延鵬.基于地理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
作者簡介 :
王曉燕(1983—),女,籍貫:包頭,最高學歷:研究生,單位:包頭服務管理職業學校,職稱:講師,研究方向: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