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夏夢妮
摘 要:漆器在戰國時期十分流行,其品種之豐富,制作之精良,裝飾之優美,都大大超過了前代。楚國是戰國時期文化藝術最為發達的國家,從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楚國的漆器藝術是整個戰國時期漆器藝術的代表。在楚漆器的圖紋裝飾中,鳳紋是其中重要的紋飾之一,它有著豐富的象征意味和精神內涵,并且在裝飾形態上也豐富多變。本文從楚漆器鳳紋的造型形態入手,簡要分析楚漆器鳳紋的藝術特色,并以圖例分析楚漆器鳳紋的造型和色彩特點。
關鍵詞:鳳紋;楚文化;漆器
一、古文中有關“鳳”的文字描述
“鳳”是傳說中的動物,它的形象我們只能依賴于文字上的描述和豐富的想象力?!墩f文解字》中對鳳這樣描述:“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后,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薄渡胶=洝つ洗稳洝分袑ⅰ傍P”描述為:“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薄俄n詩外傳》中對鳳的形象這樣描述:“夫鳳象,鴻前,麟后,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頷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明……”從古文中的描述看來,“鳳”的基本形象為雞首蛇頸,身體豐滿有力,身披五彩羽毛,姿態優美。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工藝品類中的鳳的形象是豐富多樣的,有些以寫實形態呈現,有些又將其形象進行抽象概括,使之更接近于圖形。
二、漆器鳳紋的形態特征
1.楚文化漆器鳳紋的形態特征
“鳳”的形態變化較多,既有燕雀型、鶴型、雄雞型,也有錦雞型、大鵬型。傳統的楚鳳除了具有我們前面所講道的雞首蛇頸的形象之外,還有高足、鳳冠、鳳尾等強烈地域時代風格。楚漆器中鳳紋的形象并沒有統一的造型,有的采用精細描繪的手法表現出寫實性的形象,如湖北江陵出土,現藏于荊州博物館的戰國漆器《彩繪對鳳紋漆圓耳杯》(圖1),兩只鳳以斜對角對稱的形式被描繪于杯底,頭部無鳳冠,細長頸,姿態呈S形,兩股鳳尾及地,身上鱗片狀的羽毛被細致的描繪出來。有的以寥寥幾筆勾勒,無華麗的外表,僅剩鳳鳥優美的氣質,如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的《彩繪鳳鳥紋漆圓盤》(圖2),圓盤內描繪了三只昂首鳳鳥在卷草紋之間鳴唱。這里的鳳并無華麗的羽毛和羽冠,甚至也沒有及地的長尾,但其神韻卻非一般。還有的將鳳的形象進行簡化,以簡潔的幾何圖案形態呈現出來,如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的《彩繪變形鳳魚紋漆盂》(圖3),這里我們看不到傳統意義上的“鳳”的完整形象,這里的鳳已經抽象成了幾何形圖案,鳳首簡化為三角形,鳳身簡化為直線,鳳尾簡化為漩渦狀,鳳的裝飾意味遠遠超過了它的象征意味。鳳的形式演變到后來,其藝術原型逐漸消失,剩下僅僅是由局部所演化出來的簡潔紋飾,如從鳳首或鳳尾演化出的圓形、漩渦形,由鳳首或鳳喙演化出的三角形等。
2.楚漆器鳳紋與其他工藝門類鳳紋的差異
戰國時期玉器上鳳紋或鳳的造型以舒展、流暢、優美為特點、鳳的整體形象逐漸修長,頭部裝飾簡潔,頸部保留了細長的特點。由于受到加工方式的限制,此時玉器上的鳳紋大多沒有過多裝飾,僅以線刻的手法呈現出來,同時,鳳紋作為裝飾紋樣,常常與其他紋樣以組合式的形態共同構成完整的裝飾圖案。玉器中鳳的形象或直接以玉雕造型的形式,如安徽博物館館藏的戰國晚期玉器《玉鏤空龍鳳合體紋佩》(圖4),兩只對稱布局的鳳以概括式的曲線造型表現出來,與漆器上的鳳紋形態差異較大。楚青銅器上的鳳紋使用得較少,此時青銅紋樣以獸形為主,青銅器上的鳳紋常常是較為規整的變體形式。
三、楚漆器鳳紋的色彩
楚漆器的基礎色彩是紅色和黑色,這兩種顏色沉穩、對比強烈。楚漆器對紅色的選擇是由于楚人尚赤,因為楚人的祖先是古代傳說中的火神,其官名為祝融。在《史記.楚世家》中這樣解釋:“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吳回復居火正就為祝融。楚國始祖祝融本名吳回,因為火官的身份而被帝嚳命名為祝融?!边@種對祖先的崇拜和敬仰,使楚人在漆器的色彩裝飾上選擇了紅色。黑色是漆器所使用的漆液接觸空氣后自然氧化而得到的色彩,楚漆器的黑色是保留了材料本身的色彩。除了紅色和黑色之外,楚漆器還使用白色和黃色,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彩繪對鳳紋漆圓耳杯》就選擇了黃色對鳳紋進行描繪和填涂,鳳的羽毛、足等處選擇黃色,使得紋飾更加華麗。湖北荊門包山2號墓出土的《彩繪漆棺》上將鳳紋作為圖案的主體,龍紋疊于鳳紋之下,色彩上以紅、黑、黃色為主,輔以白色、灰色、褐色,并施以金粉,使龍鳳紋更加炫彩華麗。
四、結語
“鳳紋”只是楚漆器藝術成就中的一個較小的方面,但以鳳紋為代表的楚藝術精華是楚地受到中原文化、東越文化、南蠻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獨具地域特色的復合性藝術風格,并且在藝術形式成熟后有對楚國以外的其他地域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院文清.《楚龍鳳紋飾概述》,《楚文藝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1年
[2]張正明,皮道堅.《楚美術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6年
[3]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支助項目:荊楚傳統圖紋及文化內涵在旅游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3q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