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群芳


摘 要: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教師課前有效預習,重視新課導入,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傳授,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雙向雙贏的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雙向雙贏;數學思想;效率
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最基礎的形式,而現今的社會環境下,初中生易受到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電腦、手機的誘惑,學習動力不足,出現厭學情緒,上課走神,再加上部分學生屬于留守少年,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跟不上,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成效不容樂觀。又因為數學的抽象性特點,加深了課堂教學的難度。
本人結合實際采取一些做法,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雙向雙贏的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 課前準備
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無疑是處于主導地位,因而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
1. 首先備教材,從整體感知教材,了解每節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懂教材。要讓學生掌握每一節的內容,作為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得重點突出、難點分散、教學目標明確。在備課時力爭使學生在得到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教學的重點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對語言、手勢、板書、多媒體的設計,引起學生對重點內容的重視,使教學內容在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2. 其次備學生,課堂教學要體現和諧民主,在整個教學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進行的是雙向雙贏的活動,而一個班級里的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能力、社會化程度方面存在差異,因而教師有必要課前了解學生知識儲備、學習態度等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我每當接一個新的班級時,總是利用課余時間走家串戶地家訪。或從側面了解學生,摸清學生的學習基礎,以及個別學生存在的缺失,以便及時地關心學生。
二、 課堂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具有活動性特征,學生通過各種活動實現理解、認知、探索、創造達到掌握新知識的目的。
1. 注重新課導入,
課堂要有給每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觀念,所以要提高課堂效率應重視第一環節——巧妙導入新課。如我在教“概率”這章節時,唱一首兒歌“小鴨追太陽追到小河旁,撲通一聲,跳下去,嘎嘎嘎嘎……不見了,不見了,太陽和我捉迷藏,捉迷藏。”瞬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我向學生提出問題:“小鴨子能追到太陽嗎?”引出了“不可能事件”的問題。導入新課有時可以講故事的形式呈現出來,引起學生興趣,在學生不知不覺中激發了他們討論和思考。有時也可通過游戲導入新課,如轉轉盤、摸球活動,討論概率,在這樣寓教學于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生更樂于接受新知識。
2. 加強課堂上師生交流,課堂交流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交流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可以教師與學生討論交流,也可以學生與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在課堂交流中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適時點撥指導構建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有情感投入發揮教師的親和力和學生建立朋友關系。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平時要與學生多交流,多互動,課堂教學中適時采用激勵性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有一雙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的眼睛,抓住時機及時肯定他們,他們就會有一種被發現被重視的感覺,從而樹立自信心,增強愉悅感,激發了學習興趣。新課改更側重于開放式的教學,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任務。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說出來,鍛煉了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可以圍繞問題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和同學交流,這樣的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圍使學生的主體性凸現,創造性得到釋放。教師還應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建立平等、寬容、和諧的師生關系。
3. 課堂教學中巧設疑問也是重要環節,鼓勵學生見疑,質疑。教師巧設疑問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在教學設計中提問是貫穿于教學始終的活動,也是教師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語言藝術,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問法效果截然不同,有的老師在適當的情景提出問題,加上生動的肢體語言,豐富的表情,生動的語調,這一問就成了“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把問題交給學生,讓他們參與討論,啟發他們探究。
如:《有理數的乘方》的教學過程中,以身邊具體實例探索問題。
師:一張紙是不是很薄?
生:是。
師:一張紙的厚度為0.1 mm。
師:如果一張紙可以一直對折下去,那么對折了20次有多高?一個人的高度?
一幢樓的高度?一座山的高度?
生:不相信。
師:拿出一張紙,動手看看。
……
師:折到不能再折的時候,想想用什么方法解決?
生(甲):通過計算。
生(乙):太令人吃驚了!
生(丙):能達到30層樓那么高!
師:大家一起來算算。
解:對折20次后,這張紙的厚度為
0.1×220=104857.6(毫米)=104.8567(米)
30層樓高為30×3=90(米)
∵104.8567>90
∴它的厚度能超過30層樓高,假如可以一直對折,它的厚度很快超過珠穆朗瑪峰。這就是乘方的驚人之處。
先提出問題,虛擬情景的展開,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思維。如果教師提的問題具有新穎性、生活性、探索性,學生就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踴躍地參與討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將一些課程教學內容的問題分開成一系列的提問。通過層層設問帶領學生解決問題。采用不同的提問策略,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課堂教學就能收到預期的成效。
4. 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觀察、分析、想象,在探索中獲得許多感性知識。如我在教“平行四邊形”時,讓學生動手折疊、觀察、測量,有意識地對平行四邊形的數和形的特點進行感知,這是思維的知覺,是智力發展的基礎,經過這個過程學生動手動腦,獲取知識,能牢記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5. 重視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堂上的傳授
數學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因為數學知識是靜態的,數學的思想方法是動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數學思想的方法培養,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七年級上冊“字母表示數”時,字母可表示正數、負數、零,教學中滲透著數學轉化思想,剛開始學生有些不適,覺得抽象,當畫出數軸,請在數軸上找出a=1,b=-1,c=0的對應點時,它是一種數學對象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另一種數學對象的思想和方法。
如:求|-2|,先在數軸上找到-2的對應點,然后從這個點到0之間的距離就是-2的絕對值。借助數軸上的直觀性,理解概念。一些代數求解若用常規的方法會很麻煩,如:
一次函數圖象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觀察圖象獲取相關數據,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同時利用函數圖象解決實際問題能培養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的思想方還有很多種。如:分類討論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等等,數學思想方法隱含在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中,在學習中要善于領悟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能根據具體問題,運用它們指導解題。
三、 課后策略
課后練習是課堂有效教學的延續,所以巧設習題也是有效教學的鞏固和提高,課后習題要以質為上,以少勝多,要利用數學學科特點,緊扣教學目標,精選習題。根據知識和難易程度巧設習題,使學生達到“做題初,趣已生;做題時,趣愈濃;做題終,趣未盡”的學習境界。若課堂內容較輕松時,教師可騰出十分鐘時間讓學生做練習或學生向老師提問題,或解答學生的提問,這樣也能強化本堂課教學內容。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路徑還有很多,作為數學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自身業務的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提高個人素質,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同事多交流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如果老師的知識淵博,上課風趣,使課堂充滿活力,那么學生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實現雙向雙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