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英
【摘要】 目的 分析對妊娠伴子宮肌瘤患者行剖宮產術中切除肌瘤的治療效果。方法 100例妊娠伴子宮肌瘤患者, 根據隨機雙盲分組法隨機分成參考組與觀察組, 各50例。參考組采用剖宮產術;觀察組于剖宮產術中切除肌瘤。觀察比較兩組的手術情況、術后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參考組的手術操作時間為(61.87±10.98)min、縮宮素用量為(24.19±4.08)U, 均少于觀察組的(82.77±12.74)min、(31.68±4.97)U,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考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2例, 尿潴留4例, 其他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觀察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1例, 尿潴留5例, 其他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8.0%,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妊娠伴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剖宮產術中切除肌瘤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安全性較高, 值得借鑒。
【關鍵詞】 子宮肌瘤;妊娠;剖宮產;肌瘤切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35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良性腫瘤, 并且還是女性妊娠期的常見合并癥[1]。臨床上常于產后行第2次手術切除肌瘤[2], 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取本組妊娠患者, 于剖宮產術中切除肌瘤, 效果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
妊娠伴子宮肌瘤的患者, 均滿足子宮肌瘤的相關診斷標準, 患者均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同意。根據隨機雙盲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成參考組與觀察組, 各50例。參考組年齡最小22歲, 最大34歲, 平均年齡(26.37±4.29)歲;平均孕齡(39.04±1.26)周;
肌瘤平均直徑(4.49±2.08)cm。觀察組年齡最小22歲, 最大35歲, 平均年齡(26.61±5.18)歲;平均孕齡(39.38±1.09)周;肌瘤平均直徑(4.53±1.79)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考組采用剖宮產術, 于手術前30 min常規給予抗生素等對癥處理, 給予硬膜外麻醉, 開展子宮下段剖宮產, 待剖宮產分娩后, 給予縮宮素20 U加入氯化鈉溶液500 ml
靜脈滴注, 逐層縫合切口。觀察組于剖宮產術中切除肌瘤, 手術時行子宮探查, 給予甲硝唑注射液對子宮進行清洗, 開展子宮肌瘤切除術。若患者肌瘤處于肌壁之間, 且肌瘤直徑>6.0 cm時, 給予縮宮素10 U注入肌瘤底部及其周圍后再開展切除, 以連續包埋法縫合漿膜。
1. 3 觀察指標 手術時記錄患者的手術情況(手術操作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情況(術后出血量、縮宮素用量、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情況及術后情況比較 參考組手術操作時間為(61.87±10.98)min, 術中出血量為(353.68±46.87)ml, 術后出血量為(80.97±3.67)ml, 縮宮素用量為(24.19±4.08)U, 住院時間為(6.67±1.17)d;觀察組手術操作時間為(82.77±
12.74)min, 術中出血量為(361.94±41.29)ml, 術后出血量為(81.97±4.29)ml, 縮宮素用量為(31.68±4.97)U, 住院時間為(6.81±1.23)d, 兩組手術操作時間、縮宮素用量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參考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2例, 尿潴留4例, 其他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觀察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1例, 尿潴留5例, 其他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8.0%,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妊娠伴子宮肌瘤為產科的常見病, 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產婦趨于高齡, 該疾病的發病例數更是逐漸增加。研究顯示, 產婦妊娠期時子宮血供充分, 和該疾病的出現明顯相關[3-6], 同時其也會影響產婦的妊娠結局。為了防止妊娠伴子宮肌瘤造成的陰道分娩風險與一次手術安全問題, 故臨床上針對該疾病患者常行剖宮產術分娩, 然后于分娩后擇期開展肌瘤切除術。但該方案會造成二次手術風險, 且增大患者的經濟及身心負擔[7, 8]。
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 剖宮產術中同期行子宮肌瘤切除術式在臨床上獲得了較廣泛的應用, 且效果已獲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9-11]。本研究發現, 參考組的手術操作時間為(61.87±10.98)min、縮宮素用量為(24.19±4.08)U, 均少于觀察組的(82.77±12.74)min、(31.68±4.97)U,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考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2例, 尿潴留4例, 其他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觀察組術后出現切口感染1例, 尿潴留5例, 其他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8.0%,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雖然同期手術方案的手術操作時間較長, 且術后需用較多的縮宮素, 但該術式不會增加患者的出血量及并發癥, 且防止患者的2次手術風險。
綜上所述, 針對妊娠伴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剖宮產術中切除肌瘤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安全性較高,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王海波. 263例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效果比較. 中國婦幼保健, 2013, 28(11):1853-1855.
[2] 馬小娟, 李靜, 鄧麗娟, 等.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分娩方式的選擇及分娩結局觀察. 陜西醫學雜志, 2013, 42(2):166-167.
[3] 宋茜. 妊娠與子宮肌瘤的相互作用關系及子宮肌瘤對分娩方式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7, 32(8):1654-1655.
[4] 艾永生, 高巖, 周羽, 等. 剖宮產術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60例分析.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3, 29(12):941-942.
[5] 周媛.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7, 11(4):193.
[6] 唐慶.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5):59, 61.
[7] 賈玲玲.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探討.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 10(23):15-16.
[8] 熊志芳.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觀察. 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 2014(7):44-45.
[9] 倪璟鑫.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肌瘤切除的臨床療效探討.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11):58-59.
[10] 周孟江, 王海蓮.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行剖宮產術中切除的臨床效果觀察.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1(11):67.
[11] 趙麗.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在剖宮產術中處理的探討.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82):52-53.
[收稿日期:2017-07-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