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彬彬
摘 要:教學活動始于“導入”,成功的導入能夠直接激起學生的上課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把他們帶入到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中;通過復習和提出問題,循序漸進地成功將學生引入“新課”活動中。短短幾分鐘的“導入”是課堂活動是否成功的源頭,所以,教師要在“導入”上下工夫,“導”出別樣精彩,引領學生從心理和知識上為新課做好雙重準備。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導入方法
一、 趣味導入,引領學生進入專注的狀態(tài)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雖然初中生已不再是小孩了,但興趣對于初中生來說依然很重要,所以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采用多樣化的趣味活動作為上課的“引子”,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使學生進入到思維活躍的狀態(tài)中,為新課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例如,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3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 “Reading”導入中,教師在幻燈片中呈現(xiàn)學生們喜歡的江南小鎮(zhèn)的圖片, 鼓勵學生們動嘴說一說,如,A: Look at the beautiful town.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about it? 學生根據(jù)圖片給人的直觀感受進行描述:The town is very beautiful. I like the beautiful place. The air is fresh. I like living in the quiet town.圖片直接把學生們帶到優(yōu)美的江南,勾起學生們對江南小鎮(zhèn)的向往。教師繼續(xù)展示江南小吃的圖片,紀念品的圖片并組織對話活動,A: Would you like to travel there? B: Yes, I would like. I like there very much. A: What can you do there? B: We can go shopping and buy some beautiful presents for my friends. A: Do you want to eat something special in there? B: Of course, I will enjoy them. 通過幾分鐘的導入,把學生的心理帶入到一種感興趣、舒適、充滿渴望與向往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能夠很舒暢地過渡到閱讀中。
在導入新課過程中,教師要“導”出效果,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情緒的心理狀態(tài),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興味盎然地投身英語課堂,才會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期待。在新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變換形式,采用圖片、英文歌曲、繞口令、游戲、競賽、表演等方法,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感興趣的心理體驗中,心理問題解決了,知識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
二、 復習導入,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
依據(jù)“溫故而知新”的道理,教師在新授課的導入中通常采用復習法,以舊帶新,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復習鞏固舊知識,同時構建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為新課鋪好道路。
例如,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 “Reading”在閱讀教學前,教師要帶領學生把生詞復習好。初中生英語知識面還不夠廣,對于閱讀來說,忽略生詞的含義目前還做得不到位,猜測詞義也沒有什么技巧,所以生詞就成為了初中生完成閱讀任務中的最大障礙,影響著學生的閱讀速度,尤其是生詞影響學生閱讀心情,情緒低落,閱讀就很難進行下去。在閱讀課前,教師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詞匯,避免畏難情緒的產(chǎn)生。復習詞匯可以采用競賽法,教師把生詞“none, beginning, mean, face, action, sadly, result, law, danger”按組將漢語用幻燈片播出來,讓學生準確寫出正確的英語拼寫。復習可以采用搶答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同時檢查學生對詞匯掌握的熟練度,把成績記錄下來激勵其他學生。學生直接進入精力高度集中狀態(tài),復習鞏固了詞匯,為下一步的閱讀掃清詞匯障礙,循序漸進地保障聽說讀寫活動的順利開展。
教師根據(jù)新舊知識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復習舊知識為線索導入新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彌補,拓展延伸,為學生提供知識基礎,發(fā)現(xiàn)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使舊知識得到升華。
三、 問題導入,抓契機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
疑問是學習的動力,在新授課的導入中,教師精心設計帶有趣味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直接帶學生進入問題狀態(tài),高度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學習的斗志,學生們帶著疑問去尋找解決途徑。
例如,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3 Teenage problems” “Integrated skills”教師就顏色提出問題: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I am feeling blue? 對于學生來說“feeling blue”在生活中可能沒聽說過,所以提到這種新詞匯,學生會很好奇,積極性馬上被調(diào)動起來,急著弄明白“feeling blue”的含義。教師請學生們觀看藍色大海的圖片繼續(xù)引導:A: What would you feel when you see the blue sea? B: I feel cool and quiet. A: Is the meaning of the color “blue” sadness or happiness? B: Blue means sadness. A: When do people say that they are feeling blue? B: When they are feeling bad. 學生們逐漸明白了“Blue means sadness.” “Feeling blue”代表的是一種悲傷,抑郁的心情。緊接著追問:When are we feeling blue? 把學生們直接帶入到青春期面臨的問題,如何解決的教學主題中。
教師的提問令人好奇,催人思索,教師不妨在導入新課中采用問題導入法,帶動學生的興趣,激起解決疑難問題的斗志, 通過思考,依據(jù)源頭探尋出解決問題的途徑,獲得學習的快樂,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主動性。
總之,人們常說“萬事開頭難”,難在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心理上感到著急、憂慮。在學生面對新英語知識的學習中時,他們同樣會有這樣的感覺。對此,教師可以通過趣味導入,與學生的興趣直接掛鉤,帶動學生的熱情,按照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通過復習和巧設問題給學生們提供一種思路,一種指引,為新知識的學習鋪路搭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