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讓優質教育資源快速“裂變”
■石家莊二中西校區 宋偉

本期欄目主編:宋偉
簡介
石家莊二中西校區校長,河北省第十、十一屆青聯委員,第八、九屆河北省物理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科協九代會代表。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普通中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策研究》獲國家二等獎;主持編寫的《五個一百工程校本教材》獲河北省第七屆教學成果三等獎。榮獲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河北省中小學優秀德育工作者、石家莊五四青年獎章等榮譽。
思想觀點:
實施優質校集團化辦學,已成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區域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集團化辦學不僅僅是數量的簡單增加和名義上的捆綁,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推動教育過程和結果的公平,實現教育質量的不斷提高。集團化辦學成敗的關鍵在于建立分享機制、核心是優質教育資源在廣泛的交流中得到增值。

與籌備建設一所高起點的新學校相比,將現有學校納入集團管理的難度更大。如何實現兩校間的的融合與提升,迅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我們面對而嚴峻考驗。石家莊二中西校區一直在探尋集團化辦學助力老校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石家莊市集團化辦學開始走上快車道,多個教育集團相繼成立,發揮了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然而,與籌備建設一所高起點的新學校相比,將現有學校納入集團管理的難度更大。如何實現兩校間的的融合與提升,迅速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我們面對而嚴峻考驗。石家莊二中西校區一直在探尋集團化辦學助力老校實現彎道超車的有效途徑。
融合的根本在于學校教育核心理念高度認同。西校區加入集團之初,二中集團派駐校長組建的新領導班子,站在學校發展的新起點上,通過召開全體教工會、黨員會、學生大會、家長會以及各層面的座談會,深刻認識理解并校的重大意義,在學校原有獨特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融合二中教育集團的辦學理念,宣傳規范標識,統一師生思想,確立了“學生好,一切都好”的辦學理念。
2014年初,西校區通過解放思想大討論,舉辦“首屆跨越式發展論壇”活動,向全體教工、學生及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共計3559份,就學校發展方向定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師資隊伍培養建設、學生管理等方面廣泛征求意見建議,詳細制定了《石家莊二中西校區三年發展規劃(2014-2016年度)》,為學校描繪未來美好愿景和奮斗目標。
石家莊二中教育集團將優秀的師資、豐富的課程與教學資源、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核心經驗毫無保留地提供給西校區選擇、借鑒。而西校區則扎根沃土、積極吸納,則一方面深入研究自己教育教學管理上的不足,以此為抓手,精準求教;一方面向集團虛心交流這些不足,以便于集團精準幫助,高效交流。
教學管理上,借助優質資源,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實行統一課程管理、統一教科研訓、統一考試考查、統一考核評價的“四統一”制度。探索教材教法、育人模式、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與本部同步的改革舉措。建立并實行集團內師資校際之間定期交流制度,采取“校長+教師”、“骨干+新秀”的模式,保持集團教師定量交流,至今“換崗”教師達31人次。西校區與集團實行聯合集體大教研,在集團組織的“大比武”中,各路精英紛紛展露才華,相互切磋取經,取長補短。實現集團區域內跨校授課、開放課堂,實現教師實質性交流,使得西校區整體師資水平迅速提高,從而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
集團發展的目標追求是在教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上的和諧統一,是在優勢融合之后實現不同校區的長久快速發展。將二中集團教育“學生好,一切都好”的人文精神與西校區的各項工作深度融合,這需要學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幾年來,我們圍繞學校文化的核心,在課程教學、師資隊伍、教育科研、管理文化等核心方面“共育共融”。在融合兩校文化歷史積淀的基礎上,二中西校區形成了自己的學校文化,樹立了“人才多樣化,人人都能成才”的人才觀和“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教學觀;堅持“為學以理,積學精業”的學校發展理念和“德育入心,成德于行”的育人觀;確立“讓學校成為教師發展的沃土、學生成長的樂園”的“雙主體育人”辦學思想和“凝心聚力、科學謀劃、跨越發展”的工作目標;堅持以“激情教育、高效課堂、精細管理”為工作重點。
這一系列的工作,讓二中教育集團的優秀文化成為學校師生凝心聚力的精神力量,二中教育集團特別是二中本部在教育教學管理上的高標準、精細化的要求得到了西校區全體師生深度認同,大家在工作中積極主動與集團辦學思想快速并軌融合,認同感和歸屬感大大增強愛,這種深入人心的文化精神比較成為助力西校區長久發展的不竭動力。
■張家口市第五中學 陳靜 王海龍 孟祥海

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集團發展應達成目標上的共識:把人作為學校的主體,以“關心人、尊重人、激勵人、解放人、發展人”為根本指導思想來塑造教育集團。
2014年秋,張家口市橋東區名校集團化戰略正式拉開了序幕。以第五中學本部為“母體”,聯合其他兩所新建校和薄弱校,分別建立五中一校區和五中北校區,共享第五中學的優秀辦學理念、優質師資資源、優異教學策略、優良管理方法,實現了教育資源均衡,從而促進教育的公平發展。
一個品牌的效應。行集團化辦學,五中與其它兩個學校以1+2方式組成教育集團,就是利用了五中的品牌效應。作為龍頭學校的五中,首先向兩所學校輸出的就是五中的金子招牌,一所新建校更名五中一校區,一所薄弱校更名為五中北校區,在成為五中的“子?!焙螅瑑伤鶎W校突破了招生困境,當年即實現了滿額招生,極大程度解決了區內生源原先由于無法到五中就讀而流失的困境,同時還吸引了大量的區外優質學生的投奔,為五中教育集團的后續發展完成了快速積累。
一種文化的浸潤。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第五中學首先帶領集團達成集團發展目標上的共識:把人作為學校的主體,以“關心人、尊重人、激勵人、解放人、發展人”為根本指導思想來塑造教育集團。五中教育集團讓“人”成為學校發展的目的和歸宿,凝聚師生力量,為教育集團的壯大制造出強大的內驅力。
一支團隊的魅力。第五中學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有著獨特的培養方式,即“雁陣式”的培養體系。通過實施雙名工程打造專家型的“頭雁”;借力“讀書富腦”和“研訓提升”工程,培養創新型的“良雁”;通過“青藍工程”,成立“鴻鵠班”,實行雙師制,培育發展型的“雛燕”,滿足教育集團內的每一梯隊教師發展的需要,形成“頭雁”引領、“良雁”高飛、“雛燕”振翅,雁陣齊飛之勢。
橋東教育集團的成長與成功離不開在“名校集團化”模式下母校與子校間逐漸形成的一種平等、尊重、和諧、融洽的關系,從而使各利益體之間實現共享、共贏。
“嵌入”教研,經驗共享。隨著集團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教師人數的急劇增加以及新課程的實施,教師培訓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五中教育集團為此建立了“問、踐、思一條龍,教、科、訓一體化”的校本教研機制,并創新性地構建了“嵌入式”教研模式,通過“教研嵌入課堂”“教師嵌入學生”“教師嵌入教師”“母校與子校相互嵌入”的方式,并運用“望聞問切”四診法,以促成教師通過教研實現專業成長,使教學常規更直接、更實用,讓集團內的教學經驗共享成為現實。
“聯席”會議,管理共贏。集團倡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上既統一又相對獨立。集團內各學校的校級領導,定期開展的聯席會議,逐漸建立了民主管理、扁平管理與項目管理有機結合的管理體系;達成了讓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常態,讓教師的責任意識成為常態,讓精細的日常管理成為常態,讓干部的身先士卒成為常態的“四個常態”的共識。同時,轉變中層干部管理職能,著力提高管理執行力,注重科學管理制度的建立,開設校園網絡管理體系,讓中層干部集建設者、監控者和服務者三位一體。這種由五中向兩所子校輻射的管理模式,充分發揮了集團化辦學的優勢,提升了學校的品牌與質量,實現了集團內各學校的合作共贏。
實施“名校集團化”辦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成長速度、促進了教育資源的增值,產生了“1+1>2”的辦學效益,增加了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量。這種模式的讓五中在集團化背景下找到的新的發展通道。
教師在流動交換中發展。從2014年開始,有超過50人次其他學校的教師成為五中大家庭中的一員,在五中的培養和鍛煉中他們不僅提高了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將優秀的教學經驗傳播到各個學校;上百人次的優秀教師也不斷巡回在各個子校,他們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來面對更加復雜的育人環境,從而突破了職業生涯發展中的瓶頸,取得了新的進步。
學生在結構變化中成長。名校集團化辦學為橋東教育帶來的最直接效應就是破解了中學“擇校熱”的難題,消除了名校的大班額和薄弱校的生源不足現象,各校自身的生源結構更加均衡。生源結構發生了變化對于五中本校的發展,是挑戰更是機遇。第五中學引領教育接團開展了以“發展體驗”為主題的課程研究,教育上,步步為營、俯下身子為孩子指路;管理上,細致入微、蹲下身子為孩子創路;教學上,穩扎穩打、低下身子為孩子鋪路。
■唐山金橋教育集團 馮孝英

集團化辦學是在新形勢下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有益探索,教育集團化的目標在于促進學校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使集團內優質學校在充分發揮輻射作用的同時,能夠向新的高度攀升。
唐山金橋教育集團起步于2003年創辦的金橋雙語實驗小學。經過14年的努力,目前已擁有幼兒園、小學、中學、中專、12年一貫制國際學校、培訓學校等13所學校,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教育集團。回顧14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充分認識到教育集團化的一些優勢。
金橋集團注重對辦學理念和文化的研究、探討和宣傳,相繼成立了集團報和網絡平臺,對集團重大決策、各學校的新聞和新人新事給予報道,成為社會各界和兄弟學校認識金橋、了解金橋的一扇窗口。
堅持不斷更新管理觀念。在互聯網背景下,強化了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育提供了全方位的交互模式,在師生之間、家校之間、生生之間、教師之間搭建了一座座橋梁。目前,集團公眾號和手機微信網站已經搭建成功,家長可以通過手機平臺了解集團動向,可以參與評教、留言,可以直接與董事長對話。近期,我們正在搭建手機APP家校教育平臺,將實現網上排課、聽課、注到、發言、作業、評價、閱卷等各種功能。
金橋集團一個重要的管理特點就是嚴格實行校長園長負責制。集團制定了嚴格的董事會章程,明確劃分了董事長與各校、園及校長、園長的職權范圍,構建了集團對學校的服務關系。園長、校長除了全權實施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外,還擁有對學校中層干部的任免和對員工的聘任、獎懲、辭退權,對學校財務的支配權,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管理之中。每位校長都能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創造性地工作。
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先后派出500多名骨干教師到東北師范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培訓學校。集團旗下每所學校都十分注重教師的培養,定時開展班主任培訓和學科教師培訓,每學期開展首席教師、年級主任、骨干教師、教壇新秀評比,每年評比一次十佳領導、十佳教師、十佳家長、十佳學生。
2016年,我們與北京大學老教授協會基礎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學達成合作,成為了“北大老教協優秀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學?!?,北大老教協基教中心每學期都會定時選派北大教授、特級教師等北京地區的一流專家學者來到金橋,聽課、評課、做講座、上示范課,以浸入式的方式來指導、培養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可以很驕傲地說,正是集團化使我們擁有了一支愛崗敬業、不斷學習的專家型教師隊伍,這是金橋集團最大的財富,也是持續發展的內在源泉。
學校的發展使我們認識到集團化辦學是在新形勢下促進我國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的有益探索,教育集團化的目標在于促進學校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通過多種形式的合作,使集團內優質學校在充分發揮輻射作用的同時,能夠向新的高度攀升。教育集團化還要注重形成一種集團文化,其核心是尊重——尊重每一所學校,尊重每一位校長,尊重每一位師生,尊重每一種教育創新,使集團成為和諧共生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