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國顯
人梯
——記“美麗河北·最美教師”邢臺市巨鹿縣薄莊小學教師薄貴平
■薄國顯
他是一位已在農村一線從教42年的老教師了。
他叫薄貴平,在鄉村教育這片熱土上,這些年來,他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汗水,他多年吃住在學校,直到現在;他教過的學生中,已走出了600余名農家大學生;他還先后資助過120多名農家貧困學生……他用漫長的歲月,書寫了一位農村教師終身從教、堅守鄉村教壇的深摯的教育情懷。
1975年1月,薄貴平高中畢業。當時,村里缺老師,很多孩子沒人教。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決定放棄上大學的機會,于是,他回到薄莊村,當上了“孩子王”。
那時,學校里加上他只有兩個老師,他一個人要承擔兩個年級復式班的教學任務,既教語文、數學,又教品德、常識等課程,每天,把五六十個孩子教一遍,通常講得是嗓子直冒煙。不過,當他看到孩子們學到了知識,在一天天進步,他的心里就有說不出的高興。
他剛上班時,薄莊村還沒有一間像樣的校舍,只能將村民們閑置的房屋借來當校舍,還臨時用過村里的祠堂。上課就像打游擊,今天在這里呆,明天就可能要搬到別的地方去。他多次向村支部反映學校急需解決校舍的問題。當時,村里的經濟狀況也非常難,沒有多余的房子可用,后來,老支書被他的執著感動了,最終村里決定把生產隊廢棄的草料棚無償轉讓給學校使用。
草料棚已經荒廢多年,里面雜物堆積如山,蜘蛛網交織,鼠洞遍地,墻體破損,屋頂漏雨嚴重,有的根本沒有門窗,不進行徹底修繕,根本無法使用。薄貴平想,這么大的“工程”,單靠他們兩個老師,什么時候能夠完成呢?考慮到上學的學生也越來越多,經過他向校區和村里申請,同意學校再添兩名教師。得到上級同意后,他找到剛高中畢業的趙慶昌、許勝國二人,問他們是否愿意來學校教書,他們爽快地答應了。于是,他們四個人說干就干,補破墻、修屋頂、安門窗、抹墻面,可以說是既當壯工,又當瓦工,又當木工,兩個月過后,毀壞的墻體補上了,漏雨的屋頂修住了,破損的門窗修好了……薄莊小學終于有了自己的“家”,孩子們再也不用四處流浪,可以集中到一塊兒上課了。看到這一切,想到這個地方的來之不易,薄貴平的眼睛濕潤了!

學校搬遷到了村外,無人值守。想到同事們白天工作一天,又都有自己的家人需要照顧,薄貴平就主動搬到學校,吃住在校,并一直堅持到今天……三十多年來,他吃住在學校,不是為了沾學校的光,而是對學校的財物不放心。他也是有家的人,他寧可不回自己的家,也要守住學校這個家!薄貴平說,我喜愛學校這個家,我要守護好這個家。因為有了這個家,才可以溫暖千萬家。
新校園建成后,吸引了周邊鄉村更多的孩子到薄莊小學就讀,學校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在校生達到600多人。學校也有了五六年級,已經是一所農村完全小學了。
對薄貴平來說,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樣辦好這所學校,更好地造福周邊鄉親們。當時,學校的10名老師,有的是老民辦,有的是剛剛初高中畢業的學生,學校還沒有一個老師是從正規院校畢業的師范生。而且,所有老師的月工資都只有那么六七十塊錢,當時是鄉財政籌措工資,拖欠老師工資的事也時有發生。為了調動老師的工作積極性,他就經常做他們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扎根農村基層,做一名稱職的人民教師。
他不光做老師的思想工作,而且時時想著他們的生活。只要是他們學校的老師,不管誰家有了難題,他們就集體想辦法,幫助他渡過難關。2001年,趙慶昌老師的愛人患了腦溢血住進醫院,需要一大筆醫療費。薄貴平拿出了準備為兒子辦喜事的6000元錢,和幾位老師湊的2000元,加在一起共有8000元,給趙老師送了去。薄貴平是這樣想的,老師家里的困難解決了,才能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把整個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
薄貴平還帶頭做全體師生的表率,要求師生做到的,首先他自己必須做到。為此,他主動挑起了畢業班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的擔子;學校執行考勤,他從不因私事耽誤工作;學校講公開課,從他這里開始,他心想:“我要為全體師生樹立一個‘標桿’,要立得直,立得牢。”在他的帶動下,老師的干勁兒調動起來了。一學期下來,學校整體教學成績在全鄉排名遙遙領先。從那時起,薄莊小學在賈莊校區綜合評比中始終位居榜首。
對同事,薄貴平是真心以待,對待學生也是如此。
他認為,要想教好學生,就必須要關愛學生。當老師多少年,他對待學生可以說是愛字當頭。他教過的學生,都得到過他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如今,薄老師已是桃李滿天下了,他的學生們各行各業都有,他們有的走上了行政崗位,有的成為企業高管,有的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有的考上國家頂尖大學,從事尖端科技研究工作……
薄貴平明白,他的學生都生活在農村,好些人家里生活條件不好,有的家中兄弟姊妹多,家庭貧困,有的父母過世較早,有的有先天性身體殘疾,他都會盡最大能力去資助他們。為了讓這些孩子能夠上得了學,不輟學,他經常拿自己的工資給他們墊付學費,購買書包和學習用品,對他來說,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學生都能夠成人成才。為此,付出再多,他也心甘情愿!
2001年,是薄貴平難忘的一年。
時任巨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的董國平同志找他談話,要他掛職薄莊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縣委領導的殷切期望,他接受了組織的安排。他想得更多的是學校的發展,他下決心要把農村教育辦好,他說,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辦好農村教育就是為父老鄉親造福。
2006年,學校被列入到“農村學校危房改造”項目中。薄貴平知道這一消息后,激動得好幾天合不攏嘴,睡不好覺。搬遷重建學校的規劃用地,有一部分是村民的菜地,盡管畝數不多,但涉及幾十戶。他就挨家挨戶地做工作,說服了所有鄉親。新學校開工建設后,他堅持吃在工地,住在工棚,一方面協調疏通關系,另一方面嚴把工程質量關。幾個月下來,他憔悴了許多。老師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有位老師含著淚勸他說:“我們輪班值守,你歇歇吧!”他卻說:“我這點兒苦不算什么,工程能早一天完工,孩子們就能早一天搬進新教室,也算是了了我的一點兒心愿……”
在薄貴平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他始終把學校放在優先發展地位。他以村的名義,為學校爭取到兩萬元體育器材,新建高標準教學樓一棟,硬化了學校的院落,保住了原薄莊中學的校址,為薄莊小學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條件。
現在的薄莊小學,有高大漂亮的教學樓,有電腦、互交式電子白板等先進的教學設備,有先進的科學探究實驗室和藏書兩萬多冊的圖書室,有教學理念先進、富有朝氣的教師隊伍,有獨具匠心的整體規劃和濃郁的文化氛圍,處處洋溢著生機和活力。在薄貴平的不懈努力下,自覺學習、崇尚學習成為薄莊小學的良好教風。現如今,學校在職教師學歷達標率100%,有85%的教師達到本科學歷。大家積極參與到校本教研、優質課評選、校本課程研究等活動中,許多優秀教師脫穎而出。2014年,學校成為巨鹿縣首批“邢臺市標準化小學”。看到農村的孩子在農村也能接受全方位、高質量的基礎教育,薄貴平心里就樂開了花!
2011年,薄貴平考慮到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狀況,主動向堤村鄉黨委遞交了辭去村黨支部書記的申請。可以說,放下村里的擔子,全身心做好教學工作,是他退休前最大的心愿。他愿意把退休前的全部精力獻給他鐘愛的鄉村教育。
默默耕耘四十載,兩鬢染霜寫初心。多年來,他甘為人梯,用年復一年點點滴滴的耕耘,成就了一所農村學校的希望,周邊鄉村的一個個農家孩子,在他深情的目光里,走上了更開闊高遠的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