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師型”師資隊伍,是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本文分析了中職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從學校層面提出了培養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中等職業“雙師型”教師;培養; 途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提出,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能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辦學質量的關鍵。2018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開啟了新時代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新征程。這是十九大之后,中央下發的第一份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文件,這是一份開創新時代的文件,回答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都作出了系統部署,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根本保證。
“雙師型”教師是指既具有進行專業理論知識講授的教學能力,又具有專業技能基本訓練的指導能力,同時還具有進行科學研究和課程開發建設的研發能力的教師。“雙師型”師資隊伍是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保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具有專業技能與工匠精神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人才的需要,也是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高水平的雙師型職教教師,建設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現狀分析
1、中職教師隊伍現狀。
據統計,2014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生師比達到21.34:1,接近《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中生師比20:1的要求;《2016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辦學能力評估報告》中提到:參加企業實踐的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到35.3%, 66.5%的學校聘用企業兼職教師 “雙師型”教師比例不足30%的學校占比54%;企業兼職教師數量不足,34.2%的中等職業學校兼職教師數很少。由此可見,盡管中等職業教育生師比逐年下降,但是從世界平均水平和職業教育的特點來看,生師比還是師比較高,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雙師型”教師仍是新時代中等職業教育的“瓶頸”。
2、中職教師能力和素質現狀
(1)青年教師:主要來源于高校畢業生,因為沒有或很少經過專業實踐的鍛煉,缺乏熟練的實踐技能和必需的專業技能,對社會人才的需求認識不足;從事職業教育教學時間短,知識傳授力、動手能力、實訓教學、現場指導等處于弱勢,與社會需要的“雙師型”教師要求差距明顯。
(2)中年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對教研不重視,學術氛圍不濃,科研經費有限,對職業教育和科學技術研究的教師不多;由于雙師型教師制度不完善,對學科帶頭人培養重視不夠,培訓途徑、交流平臺少,學科帶頭人、雙師型名師稀缺。
(3)兼職教師:主要來源于企業生產一線的管理人才或技術精英,具備較高的技術專業水準。由于未受過正規的教師培訓,缺少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對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不了解,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由于兼職教師聘用、考核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待遇收入低,科研條件較差,使兼職教師隊伍欠穩定,難以保證教學的連續性,從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雙師型教師培養途徑
1、充分發揮產教融合的國家政策,通過校企合作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搭建平臺,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1)校企共建培訓基地,滿足“雙師型”教師培養需求。學校認真學習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積極主動地聯系優質企業,建立良好的校企關系,深入融合,共同創建管理教學和科研機構,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尤其重視產教融合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滿足“雙師型”教師培養技能提升的需求,合理安排專業課教師的企業實踐工作,熟悉工廠的工藝流程、生產組織方式、專業相關的典型職業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等基本情況,了解企業行業的用人標準、崗位職責和管理制度等,結合行業的實際要求和用人標準,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通過真實操作、生產真實產品來增強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素養;通過與企業最前沿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完全接觸,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加快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
(2)校企共同開發專業課程。按照企業崗位所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根據最新職業標準,讓企業技術人才、管理者和學校教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開發、教學設計、課程設置、實習實訓、課程標準,及時引入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促進專業教學內容與企業技術同步更新, 在此過程中,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技能水平和科研水平;
(3)校企共建人才互聘制度,一方面,建立完善職業教育的教師資格標準和專業技術崗位評聘辦法,選聘企業具備教師基本條件的管理人才或技術精英兼任專業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拓寬學校雙師型教師的來源。另一方面, 學校鼓勵骨干教師到行業企業從事對應專業的和技術改造、創新,為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并將創新成果轉化成教學資源用于人才培養,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含金量。利用教師豐富的理論知識和教學中的經驗到企業進行職工培訓,滿足企業職工技能提升的需求,增強教師的的社會服務能力。
2科學制定“雙師型”教師隊伍和教師個人發展計劃,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指導和幫助。
(1)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學校持續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學校應重視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校應做好教師分類別、分專業的教師隊伍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分析學校教師隊伍的現狀,科學合理制定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階梯式發展的培養計劃和目標。
(2)教師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做好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計劃,一師一案。學校應根據教師的年齡、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等因素,擬定教師個人培訓計劃和目標,用3-5年時間,使青年教師由新手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中年教師由反思型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
(3)學校與政府、企業、高校、培訓機構及同類先進學校廣泛的交流合作,為教師深造、培訓引線搭橋提供幫助;學校根據教師隊伍培養計劃和教師個人的計劃,合理統籌安排教師的進企培訓、專項培訓、高校進修深造、師資培養基地培訓、出國研修等,為教師提供廣闊的交流平臺,加強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指導和幫助,使教師的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建立高質量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建立健全“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制度,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的考核和長效激勵機制,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保障。
(1)科學構建教師考核和長效激勵機制。學校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深化內部收入分配改革,建立獎優罰劣的薪酬分配制度,將教師收入與學校發展、所聘崗位及個人貢獻掛鉤,實現職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優績優酬的良性運行機制,通過選拔學科帶頭人、專業骨干教師,雙師型名師等,將責任激勵、榮譽激勵和物質激勵有效地結合起來,鼓勵教師在專業技術和專業教學教研上,不懈追求,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從而保證雙師型師資隊伍的質量;提高“雙師型”教師的待遇,同等條件下,優先評職晉級、評先;提供更多的外出學習、參觀、考察、出國的機會;對有特殊貢獻的“雙師型”教師給予特殊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等。
(2)硬性規定企業實踐制度,提高教師專業技術水平
嚴格執行教育部等七部委頒發的《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規定》,“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要根據專業特點每5年必須累計不少于6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任教師應先實踐再上崗。”學校合理安排和調配好各專業、各專業課教師的教學和企業實踐。定期安排專業教師到對口企業生產一線實踐鍛煉,強化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定期對教師進行評估和培訓,硬性規定和落實到企業實踐制度,對未按規定到企業實踐的教師,責令其改正,沒有改正的調整到非教學崗位或予以辭退處理。
(3)建立專任教師常態化培訓機制,完善青年教師、兼職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培訓制度。
首先,學校應建立完善教師常態化培訓制度,拓展培訓途徑。積極開拓校內培訓、新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培訓、高校深造、師資培養基地培訓、出國研修等,加強教師的崗前培訓、教學能力培訓、教材建設與課程開發培訓和繼續教育,努力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專業水平、實踐教學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斷提升其教育水平和職教能力。
其次,鼓勵青年教師的企業實踐和深造進修,科學制定青年教師培訓制度。學校每年選派優秀的老教師指導1-2名新教師,從制度上保障對新教師的培養,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定期對新教師有針對性進行教學、實訓的培訓指導,提高新教師的教研能力和教學水平;通過教師的企業實踐、與企業技術精英結對子、現代師帶徒、校企共建教材與課程開發和培訓等,為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創設雙向渠道,借助企業的設備、專家和一線技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專業技術能力的培訓,督促其參加技能鑒定資格考試,擁有匹配的職業資格證書,不斷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和專業化水平,推進青年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的轉變;鼓勵青年教師在職學歷學位的進修和深造。
再次,加強兼職教師的歸屬感,科學制定兼職教師培訓制度。學校要高度重視兼職教師的作用、建議與反饋,把兼職教師當作學校教職工對待,提供必要的辦公設施和教研資金,給予參與探討教學和課程的機會,加強兼職教師的歸屬感;學校制定兼職教師教育教學的培養培訓制度,加強兼職教師的職業教育教學規律與教學方法的培訓,補充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專業理論知識,更新教學觀念,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能力、豐富教學手段,促進兼職教師專業化發展,并為愿成為專任教師的兼職教師提供機會。
最后,創造良好的環境,重視學科帶頭人培養。學科帶頭人是 “雙師型”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和核心。學校要在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同時,創造良好的環境,有計劃有組織的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及科技研究,通過職教師資資培養基地、高校進修、專項培訓、出國研修等途徑,讓教師與校內外專家技術精英進行高層次的交流合作,加強學科帶頭人和“雙師型”名師的培養力度,并委以重任,承擔學校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建設的教學研究和改革、專業改造、科技創新和課題開發等工作,以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一批有較大影響的學科帶頭人、“雙師型”名師,以此帶動雙師型教師梯隊的形成和學校整體師資水平的提高。
4、教研制度常態化,為“雙師型”教師團隊的建設提供引導和支持。
創建常態化教研研制度,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氛圍專業的教育教學培訓。借助教改教研立項設計、課題研究、課程開發、專業建設、教學改革成果獎申報培訓等,通過專題式講座、交流研討等多種形式,強化職業教育理論學習;以中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信息化教學設計與說課、微課(課件)設計與創作、信息化教學改革與研究等為載體,加強教師對職業教育規律、對象、專業及課程的認識,開展專業教學論和職業學研究,推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成長和發展;根據學校的教學活動實踐過程的問題設立課題項目,。教師在名師的引領下,在骨干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研討活動,通過不斷地探索與思考,共同設計研究,確定實施方案,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探索出新思路、新方法,引領教師學會教研,使中青年教師的知識儲備、專業技能、教學教研能力等快速地提升,從而打造一支可持續發展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5、建立和完善技能競賽制度,為“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助力。
技能競賽是職業教育的質量檢測,是師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助推器。一方面學校通過構建“校級技能競賽制度,有計劃組織教師開展技能比武、教師實踐教學比武、科技制作與創新比賽、說課比賽、多媒體教學比賽等競賽活動。另一方面,學校應組織教師與企業專家,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技能大賽的指導顧問團隊,鼓勵師生參加市級、省家技能大賽。以賽促教,提高專業教師教學水平,推進素質優良、技能精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張鐵巖 《高職高專“雙師型”師資建設的幾點思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丁金昌 童衛軍.關于高職教育推進”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再認識[J].高等教育研究,2008(6):49—50
作者簡介:
石長興,1967年7月 性別:男 民族:漢 籍貫:河南省三門峽市 當前職務:教師 當前職稱:中技講師 學歷:本科 研究方向:電氣專業、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