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摘要:為順應國際教育改革趨勢,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提升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我國教育部于2014 年3月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明確提出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研制與構建作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發展的關鍵環節。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有哪些?怎樣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文就此問題談些個人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實素養;培養
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所養成的相對穩定的、必備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方法以及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構成與綜合反映。主要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和歷史價值觀五大方面。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1、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的意識和思維方式。掌握“時空觀念”是學生學好歷史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途徑。
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學生懂得與時空有關的概念術語。如讓學生懂得公元紀年法,教學生如何看年代尺;懂得皇帝年號紀年法;懂得一個世紀100年,10年為一個時代。其次,要教會學生根據圖標看古今地圖,運用地圖表述歷史。如隋朝大運河示意圖,一個中心,南北兩個端點,四段、連接五河,這些信息在圖上一目了然,有助于學生記憶。還要教學生依據時序,運用示意圖建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總之,教師要有意識地將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置于具體的時空框架下,引導學生進行考察。
2、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是指獲取可信史料,并據此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歷史學是一門實學,對歷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實為目標,以史料為依據,進而形成對歷史的正確、客觀的認識?!坝幸环质妨险f一分話”,史料既是我們揭示歷史真相不可或缺的證據,更是我們評析歷史人物、歷史現象與歷史事件的基石。
對于初中生而言,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論從史出”的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教材中的材料研讀和相關史事用起來,這些材料是對正文的補充說明,使內容更豐富,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史料可以是一段文字、一副圖,如通過杜甫的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笨梢缘弥娭忻枥L的是“開元盛世”的景象。在此基礎上,還要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如“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幾批,最多的一次達到500多人。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通過材料可以得到遣唐使次數多、規模大、學習內容廣的信息,進而得出唐朝文化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一結論??傊?,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有借史料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意識,有意識地引用材料。但要注意引用的材料不能有閱讀障礙。
3、歷史理解
歷史理解是指要從歷史實際的角度,盡可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歷史理解的問題都是難點問題。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首先要盡可能地收集可靠的史料,突破時空的界限,然后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理解和感悟歷史上發生的各類事情。如“澶淵之盟”這個問題,學生會產生疑惑,為什么北宋打了勝戰還要簽訂盟約。教師可提供相關考古成果,在今內蒙古和東北遼代古城的墓葬中,發現了宋朝制造的瓷器、銅錢等文物,反映了遼與北宋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澶淵之盟”是遼與北宋在雙方力量相對均衡的條件下互相妥協的產物。更為重要的是,“澶淵之盟”開啟了遼與北宋之間長期的和平局面,極大方便了北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在這樣分析的基礎上,學生才會明白“澶淵之盟”的合理性??傊處熞龑W生把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放在歷史的條件中進行具體的考察,從而形成理性的、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4、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以歷史理解為基礎,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能力。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就要幫助學生找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弄懂前因后果。如剛剛上完的七下《北宋的政治》這一課。“重文輕武”的政策是難點。要理解“重文輕武”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重現,就要有“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兩個材料的鋪墊。然后引導學生了解“輕武”的措施,分析“輕武”的弊端,為下一課北宋軍事上的失敗做鋪墊。了解“重文”的措施,分析改革和發展科舉制的積極作用,為以后學習宋朝經濟、科技文化發展做鋪墊。所以說,學歷史是能培養思維的。把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結果、影響串聯起來,才能全面地、完整地理解歷史,而不是片面地、斷章取義地理解歷史。弄懂了前因后果,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歷史事件。
5、歷史價值觀
歷史價值觀是對歷史的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辯證統一,是從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練出來的價值取向。
可以說,歷史價值觀是歷史學科素養中層次最高的,也最能體現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十分重視歷史價值觀的培養。如學習了商鞅變法,就要讓學生明白改革是強國之路。學習了北方地區的名族交融,就要讓學生懂得中華名族是個大家庭,是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步形成的。學習近代史,就要讓學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心中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道理。學習世界史,就要讓學生懂得和平來之不易,要珍愛和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等道理。諸如這樣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還有很多,教師在教學中要用心挖掘,用心引導。
總之,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育人的核心利器。作為一名歷史教育工作者,要認真領會核心素養的內涵,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培養,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羅永雙. 新課標下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