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技能,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內容。良好的計算能力更是學生今后生活、學習和參加社會活動所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所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也將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學習數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從我班的數學方面來看,尤其是計算教學還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口算能力比較薄弱、計算基礎不夠扎實、計算法則混淆不清、計算能力參差不齊。為了改變現狀,更好地貫徹課標精神,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實現知識、技能向能力的轉化,我提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創新性研究》的課題研究。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任務在于設法發展和鞏固兒童對克服困難,特別是智力性質的困難的樂觀主義信念,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在集體中創造一種能夠進行創造性思維競賽的環境。”因而創設一種學生熟悉的、喜歡的環境或氛圍來培養學生的計算興趣,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著名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的核心是學生的“再造”。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在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中逐步得到發展的。讓學生參與探索計算原理和方法過程就是一種“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在計算教學中,必須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導學生循”理”入法(即依據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馭法(即依據算理,掌握算法)從而發展學生的智力,并促進運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目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學生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和估算技能。相比較而言,老課程標準對學生計算的能力提了很多要求,如計算方法、技巧與速度等,而現在卻很少提了。由于先進而簡便的計算工具日益普及,社會生活對計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比以前下降了,主要表現在計算正確率下降、速度減慢等等。
我認為:培養小學生具有良好的計算能力,歷來是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目的。教學中既要重視筆算教學,也要重視口算教學。口算和筆算各有特點,互有區別,但它們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筆算加減法計算的熟練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練程度制約的,而筆算又能促進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數加多位數的筆算加法實際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強筆算的速度就快,正確率就高。掌握了筆算的計算法則并能靈活運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中,應以口算為基礎,以筆算為重點,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因此,計算教學決不容忽視。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在教學工作中,針對以上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幾點心得如下:
一、發現問題,做到對癥下藥
一般地說,學生在練習時產生的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師指導下,有些比較容易糾正和克服,有些則糾正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這種錯誤在頭腦中已經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學中善于及時了解、收集筆算中存在的問題,有預見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常見的典型錯例,與學生一起分析、交流,通過集體“會診”,達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對于那些形近而易錯的試題,則組織對比練習,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培養學生比較鑒別的能力。
糾錯題型上的練習我通常這樣設計對學生的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總結出預防同類錯誤的方法。在練習形式上安排有多種形式:可做單項練習,如判斷題、找出各題錯誤處、改錯題等練習;也可以做綜合練習;可以把各類錯題印在作業紙上,課上發給學生改,也可以讓學生拿出自己的作業本、錯題本,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重新分析訂正等。
二、加強理論、法則學習來提高計算能力
正確的運算必須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在整數乘法中出現的錯例24×5=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學生在學習算理的過程中,沒有很透徹地理解乘法算理,過于粗心大意,關于乘法進位的數字該怎么處理學生是比較模糊的。再者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中的兩個錯例:1.44÷1.8=8,11.2÷0.05=22.4。再如在用簡便方法計算題:967-399=967-400=567也說明了學生對于加法的算理理解不夠深刻。
要明白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意義,運算順序是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有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小學教材中主要講了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一個性質:“從一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等于從這個數里依次減去兩個加數。”以及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于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泛的。兩個錯例中[457-(57+75)=475 ,87×2÷87×2=1,都說明了學生對于計算法則和運算定律的錯誤認識。
因此,在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對時,要特別注意講清算理及法則的導出,力求做到直觀、具體、透徹,以達到使學生充分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小數除法時,利用現實生活中學生買文具。每枝圓珠筆筆1.2元,4.5元能買幾枝。學生都知道能買到3枝,但列豎式那商上在那呢?同學們想到了用商不變原理來處理這個問題,現在問題解決了,并且撐握了小數除法的原理,還使新舊知識發生了聯系。可見,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在教學中講清算理、掌握法則、懂得理論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應該貫徹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既要加強對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創新性訓練。只要認真鉆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學生計算中的能力,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作者簡介:
劉建芬 (1978-9 ) 女 本科 一級教師 郵編:626100 單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定橋小學 研究方向:小學數學計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