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鵬燕

【個人檔案】
馮冬梅,1988年從南京教育學院(現南京曉莊學院)思政專業畢業進入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她是江蘇省德育課程中心組成員,江蘇省德育課程學業水平測試學術委員會成員。2015年獲南京市第五屆“斯霞獎”,是該屆“斯霞獎”獲得者中唯一一名來自職業學校的教師。
世間最美唯有每一個執著前行的當下
——記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師馮冬梅
練鵬燕
初見馮冬梅,她精致的裝扮、元氣滿滿的狀態,讓你很難想象她已經是一位有著30年一線教學經驗的老教師了。認識她的人無一例外地說她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這樣的高要求,體現在生活中,更體現在工作上。
2008年,馮冬梅在江蘇省骨干教師培訓班開了一堂關于《勞動合同法》的公開課,這是她德育課改10年來首次重要的展示,正是這堂公開課,顛覆了老師們傳統的教學觀念,聽課教師紛紛驚嘆:“德育課竟然可以這樣上!”讓我們重回10年前的那堂課,馮冬梅創設了4個情境貫穿課堂,讓學生扮演其中的幾個角色,模擬學生求職、就業過程中最常見的一些困境,每一個場景展示結束后,以問題為引導,啟發學生思考、點評,甚至爭論。隨著場景的變化和深入,原本冷冰冰的法律條款多了生活的氣息,學生們對《勞動合同法》有了更深的認識,對在求職過程中合理捍衛自己的權利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家印象里的德育課死板、單調,在課改前,我們的課堂也是如此,教師不敢拓展、不敢放開手腳,教教材、背教材、考教材。”馮冬梅說。面對課改,老教師們有了畏難情緒:怎么將死板的教材教出不一樣的感覺來?稍有不慎,會不會犯“政治錯誤”?當時還是年輕教師的馮冬梅帶著全組德育教師大膽地邁出了第一步——從變革評價方式開始,將原本的閉卷考改為多元化評價方式,有筆試,有口試,還將演講、小論文、手抄報等形成“大作業”納入評價體系中。這課改的第一步走得并不容易,很多教師覺得這樣的考核方式太過兒戲,有教師直接去和校長反映:“不閉卷考試,太不嚴謹,太不嚴肅了!”最難改變的往往是人的觀念,為此,馮冬梅和學校、市職教教研室主動溝通、積極協調,觀念、思路匯報了一遍又一遍,論證、文章提交了一篇又一篇。現在開卷考加“大作業”的考核方式已經在全省推廣,即使是統考統測,在最終評價時也加入了諸如電子報、規劃書這些在當時被視作“兒戲”的考核形式。
考核方式的變革倒逼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馮冬梅慢慢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教學模式。她從案例教學入手,在情境導入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以此糾正錯誤的觀念、強化正確的觀念,讓學生在討論中實現“同伴說服”。在馮冬梅看來,與專業課相比,德育課可能無法立竿見影地給學生們帶來專業技術的提升,但可以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學會遷移、學會思考。
課改浪潮里,馮冬梅如同不知疲倦的弄潮兒,從零星探索開始,慢慢錘煉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且行且思中,她收獲了沉甸甸的杏壇果實:2008年在江蘇省“一堂德育好課”評比中獲一等獎,2011年在江蘇省“兩課”評比中獲“示范課”第一名……
2015年11月,全國德育課教學大賽現場,來自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原南京財經學校)的黃菲,緊張忐忑中又有著篤定踏實,她知道,千里之外的“師父”馮冬梅和她的團隊成員們是自己最堅實的后盾,她不是一個人在拼搏。根據賽制的安排,前一天下午5點,黃菲拿到了說課的題目,第二天早上8點前就要提交完整的教案和上課演示用的PPT,留給她準備的時間只有十幾個小時。當天夜里11點,團隊成員們討論出具體的教學思路和教法;第二天凌晨2點,黃菲拿出了最終稿;凌晨3點,馮冬梅將修改后的定稿傳給了她。短暫休息后,黃菲走向了全國大賽的賽場,一舉拿下一等獎!說起這件往事時,黃菲還難掩心頭的激動與感激之情。
“馮老師是一個始終讓自己沖在最前面的人,有什么新想法,她就去實踐;有了經驗后,肯定會毫不藏私地分享給我們。在她的引領下,我們在教科研成長中少走了很多彎路。”黃菲是馮冬梅的“得意門生”,現在,她已經成長為學校基礎教學部的副主任、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但說起自己的恩師,她毫不掩飾自己的崇拜與敬仰:“我希望能成為像她一樣的老師。”采訪中,黃菲還說起了一件趣事:“記得有一年我參加省‘兩課’評比,馮老師就貼著門縫聽教室里的動靜,她事后告訴我,自己特別擔心會冷場,只要里面有聲音,就說明一切順利。”
全國、全省的比賽、公開課要特別重視,日常的課堂馮冬梅也精心雕琢,她帶著團隊成員們一遍遍地磨課,從教學思路、案例選擇到課堂預設,每個環節都不厭其煩地推敲。在馮冬梅的引領、指導下,學校德育教師在江蘇省“兩課”評比中取得了4年4個“示范課”的好成績,成為全省范圍內唯一一所囊括所有德育課程比賽組“示范課”的學校。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近年來,馮冬梅先后與7位青年教師“師徒結對”,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成長。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劉輝也稱贊馮冬梅:“她能根據每位教師的特點,幫他們找到自己專業成長的切入點。她對德育課的變革探索,對學校其他課程也有啟發意義。”將好的課改經驗傳播出去,馮冬梅一直在路上。2011年她被聘為江蘇省德育課程中心組的成員,通過主持集體備課、開設示范課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在省、市范圍內帶動更多的德育教師走上成長之路。
2004年,馮冬梅擔任學校動漫班的班主任,十幾年過去了,她對這個班印象最為深刻。馮冬梅回憶,二年級下學期,班上有兩個孩子起了糾紛,在班上打架,影響惡劣,根據他們以往的表現,學校決定開除他們。馮冬梅一聽立刻坐不住了,“還有一年就畢業了,這個時候被開除,他們以后該怎么辦?”她做擔保,向校長保證:以后這兩個孩子再出什么問題,我來承擔。“十幾年過去了,班上的孩子現在都發展得很好,不管從事著什么樣的職業,他們都在社會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2004年對馮冬梅而言,也是特殊的一年。那一年,她的孩子面臨小升初,自己又在備考碩士,同時還承擔著教研組長的職務。沒有時間備考怎么辦?馮冬梅只能將要背誦的內容錄制下來,在接送孩子的路上、等孩子上興趣班的間隙,一遍一遍循環著聽,加深印象。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面對動漫班這樣一塊“硬骨頭”,她并沒有退縮,走訪了每一個學生家庭,了解學生的成長背景、家庭原生環境,那時交通遠不如現在方便,住在江浦、六合、高淳的學生,跑一家就要用掉一整天。
“社會上可能還有人對職教教師存在誤解,覺得沒有了高考的壓力,職教教師應該很輕松。其實不然,職校的孩子最長5年就要從校園走向社會,這5年里,我們要教他們做人,教他們處世,讓他們獲得持續生長的動力,這樣他們畢業時才能很好地與成人社會接軌。而普通高中學生的這一過程可能要7年至10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對職教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馮冬梅感慨地說,“更多時候,我們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學生的家庭負責。”在她的職業生涯里,學生親子關系鬧僵了,她要出面處理;家庭因房產起了糾紛連累到孩子,她要做工作協調……類似的事情,她做了也不會多說。
2016年初,馮冬梅要做一個手術,當時臨近期末考試,她將所有的課程全部教完、考核完成后才安心去做手術,休養期間也一直關心學校課程的進展。2013年,學校在南京市江寧區開設了新校區,她作為老教師沒有任何怨言地第一批前往江寧校區教學,還承擔了每月一次的大值班,從周五至下周一一直住在學校……對學生好的事情,馮冬梅覺得做再多也不嫌多。
作為一名資深老教師,她收獲了累累碩果,帶出了一批卓有建樹的年輕教師,但馮冬梅并沒有“歇一歇”的想法,她還在不斷觸摸新理念、新思維、新模式,并將其內化為自己和團隊成長的營養,灌溉一批又一批學子成長。在她的字典里,“最美”就是不辜負每一個執著前行的當下,因為前路風景更美麗。
記 者:與普通高中的德育教師相比,您覺得職業學校的德育教師面臨著哪些不同的壓力與挑戰?
馮冬梅:第一,職業學校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更加復雜。職業學校的學生所學專業不同,且跨度極大,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行為習慣差異很大。職業學校學生的身心發展跨越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兩個階段,教師必須掌握更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研究和把握兩種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發展的基本規律。第二,職業學校教師在育人方面的要求更高。職校生不僅面臨著升學壓力(例如“5+2”“3+4”),而且更多的學生畢業后直接走入社會,職校教師要用短短3~5年的時間完成普通學校7年甚至9年的育人任務。職校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溝通等,以實現學生角色向職工角色的順利過渡。第三,職業教育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基礎課教師要想成為合格的班主任,就必須掌握相應的專業知識,成為通專業、通技能的復合型教師。專業課教師要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就必須掌握大量的人文知識。職校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教師要有超強的耐心、包容心和毅力。
采訪對話
記 者:對從事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年輕教師,您有什么期許?
馮冬梅:職業學校的德育對象、德育環境對于年輕教師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用寬容的心善待學生,用激勵和表揚評價學生,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愛心、多一份恒心,永遠不要放棄他們中間的任何一個,能夠順利成長的孩子不是值得你驕傲的成果,最終值得你驕傲的恰恰是那幾個給你帶來無窮煩惱的孩子。是你,只有你,把他們帶到了終點。
初見馮老師,見到的是她在課堂上諄諄教誨、循循善誘,這是一位靚麗、自信、聰穎,深受學生歡迎的德育課教師;再見馮老師,見到的是她在專題研討會上旁征博引,在科研項目中碩果累累,這是一位治學嚴謹的業務骨干;又見馮老師,見到的是她悉心指導青年教師,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爭先創優,這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團隊帶頭人。每次相見,都有一份欣喜、一份感動。(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 劉 輝)
另眼看他
老師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如果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就等于有了一個好伯樂。而我眼中的好老師便是我的班主任——馮老師:一位每天臉上總掛著溫暖的笑容,讓人覺得和藹可親的老師。她不但教學經驗豐富,而且對待學生很有耐心;她不僅關注我們的成績,更關心我們身心的健康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展。調皮的年紀,她總是先站在我們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然后幫我們分析事情的利與弊,最后告訴我們最好的解決辦法。無論是班會、板報、還是集體活動,她都會聽取我們的意見,與我們共同參與并討論、制訂方案。正因如此,我們之間似師生更似益友,彼此信任,沒有隔閡。(南京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2007屆畢業生 武 丹)
G715
D
1005-6009(2017)60-0019-03